陕西风格筝曲的鲜明特色,首先是音律上的特殊性和二个变音的游移性。七声音阶中的四级音编高,七级音偏低。所谓偏,当然不是半个音。这两个音又游移不定。一般来说,是向下滑动紧靠下一级音的;其次,在旋律进行上,一般是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的。第三,在弹奏时的左手按弦,使用大指较多,这是出于旋律进行需要而必然使用的技术。第四,风格细腻,委婉中多悲怨;慷慨急楚,激越中有抒情。已故著.名浙派筝家王巽之先生谈古筝流派时说“陕西派多抒情”,说明了陕西筝曲的风格特点。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汉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有说法为,筝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用于竖着挥起打敌人,还有一句古话叫“筝横为乐,立地成兵”。后来在上面加上琴弦,拨动时发现悦耳动听,于是发展成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兵器也越来越轻便,筝这种体形庞大、质量不轻的兵器就被遗弃了。所以眼下人们见到的筝都是以乐器的形式出现的,形态优美,并附有装饰。
各地古筝家对音乐表现个性化特点的发展,使得古筝音乐形成以地方风格为依据的众多古筝流派。现今中国古筝的各个流派主要有以下几个:山东筝派、河南筝派、陕西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浙江筝派、内蒙筝派和朝鲜筝派。其中传统的山东筝派、河南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和客家筝派在中国民间流传较为广泛,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1、食指应掐紧大指假甲根部,触弦时要求甲面与弦呈近垂直的角度,臂的重量集中于触弦点上。
2、手掌中间成圆形,半握拳状态,各指关节不可塌陷,除大、食指外,其余三指应自然弯曲,但也不可握成拳或绷直上翘。
3、运用腕关节来带动手指是悬手摇的关健,因此腕部必须充分放松,不可僵硬,不可塌陷,这一点很重要。在手摇动时,臂要作辅.助运动,并要将臂重、掌力通过手指输送到触弦点。但在使用“肘动摇”奏法时,腕部应相对保持稳定,肘部运动是摇奏的关键。
4、当托劈指法连续反复进行时,应使托和劈力度均匀,决不可有强弱之分,否则就会使摇指的频率及音量失去平衡。所以我们提倡奇数摇练xi。
5、要解决好过弦问题,过弦问题解决不好,演奏中就会出现短暂间歇,致使音乐缺乏连贯性。解决的方法是:在演奏中要利用过弦进与退的惯性规律,熟练音阶上、下行的走向,同时腕关节、肘关节的运动必须自如,在音程大跳时能够急伸急曲。
6、长摇的问题:长摇的关健在于摇得轻松,摇得密集,摆得细腻,换弦痕迹小。
7、在练xi中,力求做到“松”——动作放松,“小”——弹拨往返动作小,“浅”——甲片入弦要浅一些,“密”——动作频率快,发音密集。
8、摇指是高速托劈形成的,所以速度很重要,速度源于慢练、速度毁于急练,慢练则快,急练则慢。
9、还有一点,筝面由高音到低音成弧形状,这就要求我们在摇指时随着摇指位置的变化手腕悬高程度随之稍做变化,这样可避免过弦难度,同时可避免杂音。
10、摇指是慢功、长功。所以不要心急,你可尝试放慢速度练,练好一个速度,再提高一个速度练,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