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我国研究者从国外引进先进养殖设施,开展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研究。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节水、节地、高效、环保的特点,在水产养殖的发展中越发显得重要。养殖水体属于轻度污染水体,如果要循环利用,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水处理单元,去除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保证养殖对象能够正常生长,为安全食品提供保障。循环水养殖系统由养殖池、物理过滤、生物过滤、杀菌消毒、增氧、纯氧增氧、温控系统、监控系统、投饵系统、电子测量等组成。
无论是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还是新型的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一些基本的水质参数都是需要达标的。比如养殖水体的温度、溶氧量、氨氮含量、亚盐含量等。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鱼种对这些参数的要求和耐受力也是不同的。在高密度工厂化水产养殖条件下,时刻保证相应的水质参数达标是整个循环水处理系统配置的根本依据。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艺流程 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的配置应与对应鱼种的适应环境相匹配。以全封闭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为例。
*近气温突然降低,对于对虾养殖户来说是一个不利的消息,因为这段时间刚好是对虾的小脱壳期,气温降低对对虾脱壳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特别是急降温,会对对虾的生理产生一定影响,干扰对虾的激素和酶的分泌。对于岭南地区的对虾养殖户来说,气温的突变影响尤为严重,因为岭南地区受地理位置因素影响,天气多变,可能今天气温突然降低,明天就气温回暖,这种不确定性因素会大大增加对虾养殖户的养殖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