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告别幼儿园的轻松课程,一下子进入小学后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知识技能方面都有了不同的要求,那孩子们应该怎么度过这个关键期呢?
老师提了四点建议:
1、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要读小学了。
2、允许孩子们在刚升上小学时,自然地表达自己哪些地方觉得不习惯,不让孩子觉得有这样的想法很丢脸。
3、多交一些新朋友,扩大自己的生活圈。
4、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很多家长认为幼小衔接中的语文主要是以拼音、书写、词句、认读等方面为重心的,所以在日常培养上,特别重视这几点。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讲,单独学习这些知识死记硬背比较枯燥,容易产生厌烦抵触心理。而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其主要学习的目的是让孩子能有条理、有逻辑的对词汇句子等进行运用,另外,对于语言的情感和动态的理解也是必要的,这些会给未来语文的学习打下更良好的基
Tips:
在学习拼音和词语上,家长可以有意识的设计些有情节的小故事,或者韵律歌,让孩子既觉得有趣,又能牢记深刻。同时,体会语言的魅力,增加学习的认同感。
口头表达能力描述
一级(对应小学)
能说出常见事物的名称。
能简单表达个人喜好、介绍自已或熟悉的人,必要时用指示代词成肢依动作来铺助表达。
能在有帮助的情况下参与简单的交际活动,必要时能用简单的词汇要求对方重复。
二级(对应小学)
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基本的目常交流,发音清楚,语调基本正确、自然。
能经过准备作简短的口头陈述或叙述,使用替代词等手段解释自己不会直接表达的信息。
能借助提示进行简单的描述,如熟悉的人、事物、地方等。
三级(对应初中)
能就熟悉的话题与他人进行简单交流,语音、语调和时态基本正确,表达比较连贯。
能在学习或工作中,借助他人帮助参与小组讨论。
能用简短的表达进行交流,必要时采用间接解释、重新措辞等策略完成交际任务。
四级(对应高中)
能表达个人需求和意愿,并根据交际对象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如礼貌程度等。
能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并适时地做出回应,确保交流顺利进行。
能有条理地讲述简短故事或个人经历。
能简单介绍或解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活动或场景,如体育运动、休闲、风景名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