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广东导线飞车(2023更新成功)(今日/咨询),公司产品配套齐全,库存充足,方便客户一站式采购。
优选:广东导线飞车(2023更新成功)(今日/咨询), 高压开关柜闭锁保护装置必须完好可靠,常规的"防连锁"是防止误合、误分断路器;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地线;防止带电合接地开关;防止误入带电间隔。导线连接应接触良好,其接触电阻不应超过同长度导线电阻的1.2 倍;导线连接处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其强度不应低于导线强度的95%;在任一档距内的每条导线,只能有一个接;不同金属、不同截面的导线,只能在杆土跳线处连接;导线钳压连接前,要选择合适的连接管,其型号应与导线相符。电缆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电缆的放线架放置应稳妥,铜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匹配。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电缆封端应严密,并根据要求做绝缘试验。6KV 以上的橡胶电缆,应做交流耐压试验和直流泄漏试验;1kV 及以下的电缆用2500V 兆欧表测试绝缘电阻代替耐压试验,电缆绝缘电阻在试验前后无明显变化,并做好记录。机械牵引电缆前,应按电缆线路实际路径、电缆小弯曲半径、电缆大牵引强度、限速等因素配置适宜的牵引机和滑动及导向装置,并调试好运行状态(同沟、同槽敷设的电缆,按大直径、大弯曲半径设置滑轮或滑轮组)。
e.电线保护管及支架接地(接零),电气设备器具和非带电金属部件的接地(接零)、支线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连接紧密牢固,接地(接零)线截面选用正确、需防腐的部份涂漆均匀无遗漏,线路走向合理,色标准确,涂刷后不污染设备和建筑物。 f.导线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规定。 g.电气线路低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0.5MΩ。 h.盒、箱内清洁无杂物,护口、护线套管齐全无脱落,导线排列整齐,并留有适当余量。导线在管子内无接头,不进入盒、箱的垂直管子上口穿线后密封处理良好,导线连接牢固,包扎严密,绝缘良好,不伤线芯。
优选:广东导线飞车(2023更新成功)(今日/咨询), 14.2.1 绝缘导线因无护套,无导管或槽盒保护易导致绝缘导线受损,发生触电和火灾等。14.2.2 管内清洁、干燥,便于维修和更换导线;钢导管管口护线口应齐全可靠,防止导线绝缘层受损伤。14.2.3 确保导线及其接头不外露,同本规范第14.2.1条。14.2.4 绝缘导线外护层的颜色要有区别,是为识别其不同功能或相位而规定的,既有利于施工又方便日后检修。PE和N的颜色是国际统一认同的,其他绝缘导线的颜色国际上并未强制要求统一,且我国电力供电线路和大量国内电气产品的绝缘导线外护层颜色尚未采用国际上建议采用的颜色(即相线LLL3用黑色、棕色、灰色),一直沿用相线LLL3采用黄色、绿色、红色的标准。要求同一建筑物、构筑物内其不同功能的导线绝缘层颜色能区分又保持一致是提高施工服务质量的体现。14.2.5 本条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用电安全、方便检修,也是为了避免线路之间的相互干扰及导线敷设过程或运行中的意外损伤、避免导线受到额外的应力。槽盒内导线敷设数量的规定是与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的规定相一致的。
14.2.1 除塑料护套线外,绝缘导线应采取导管或槽盒保护,不可外露明敷。检查数量:按每个检验批的绝缘导线配线回路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1个回路。检查方法:观察检查。14.2.2 绝缘导线穿管前,应清除管内杂物和积水,绝缘导线穿入导管的管口在穿线前应装设护线口。检查数量:按每个检验批的绝缘导线穿管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1根导管。检查方法:施工中观察检查。14.2.3 与槽盒连接的接线盒(箱)应选用明装盒(箱);配线工程完成后,盒(箱)盖板应齐全、完好。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14.2.4 当采用多相供电时,同一建(构)筑物的绝缘导线绝缘层颜色应一致。检查数量:按每个检验批的绝缘导线配线总回路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1个回路。检查方法:观察检查。14.2.5 槽盒内敷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同一槽盒内不宜同时敷设绝缘导线和电缆。2 同一路径无防干扰要求的线路,可敷设于同一槽盒内;槽盒内的绝缘导线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套)不应超过槽盒内截面积的40%,且载流导体不宜超过30根。3 当控制和信号等非电力线路敷设于同一槽盒内时,绝缘导线的总截面积不应超过槽盒内截面积的50%。4 分支接头处绝缘导线的总截面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大于该点盒(箱)内截面面积的75%。5 绝缘导线在槽盒内应留有一定余量,并应按回路分段绑扎,绑扎点间距不应大于1.5m;当垂直或大于45°倾斜敷设时,应将绝缘导线分段固定在槽盒内的专用部件上,每段至少应有一个固定点;当直线段长度大于3.2m时,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6m;槽盒内导线排列应整齐、有序。6 敷线完成后,槽盒盖板应复位,盖板应齐全、平整、牢固。检查数量:按每个检验批的槽盒总长度抽查10%,且不得少于1m。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并用尺量检查。
优选:广东导线飞车(2023更新成功)(今日/咨询), 18.2.1 引向单个灯具的绝缘导线是指从配电回路的灯具接线盒引向灯具的这一段线路。这段线路常采用金属柔性导管保护,是为了保证绝缘导线能承受一定的机械应力和可靠地安全运行。现在工程中铝芯绝缘导线已经很少作为灯头线使用,故删去了铝芯绝缘导线作为灯头线的规定。18.2.3 本条规定了照明灯具的高温部位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以预防和减少引发火灾。标有
i.线路检查及绝缘摇测: 线路检查:接、焊、包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自检和互检;检查导线接、焊、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不符合规定的应立即纠正,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绝缘摇测。 绝缘摇测:导线线路的绝缘摇测一般选用500V.填写绝缘电阻测试记录.摇动速度应保持在120r/min左右,读数应采用一分钟后的读数为宜。
优选:广东导线飞车(2023更新成功)(今日/咨询), 落地带电导线触电脱离方法: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的带电高压导线,在未明确线路是否有电,救护人员在做好安全措施(如穿好绝缘靴、带好绝缘手套)后,才能用绝缘棒拨离带电导线。救护人员应疏散现场人员在以导线落地点为圆心8米为半径的范围以外,以防跨步电压伤人。发现者应即时向单位和辅助车间汇报,明确地点、时间、受伤程度和人数;辅助车间应根据现场汇报情况,决定停电范围,下达停电指令。 根据其受伤程度,决定采取合适的救治方法,同时用等快捷方式向当地的120抢救中心求救,并派人等侯在交叉路口处,指引救护车迅速赶到现场,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现场人员应及时组织现场抢救。
表17.1.3 电缆终端保护联结导体的截面(mm2)检查数量:按每检验批的电缆线路数量抽查20%,且不得少于1条电缆线路并应覆盖不同型号的电缆。检查方法:观察检查。17.1.4 电缆端子与设备或器具连接应符合本规范第10.1.3条和第10.2.2条的规定。检查数量:按每检验批的电缆线路数量抽查20%,且不得少于1条电缆线路。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并用力矩测试仪测试紧固度。17.2.1 电缆头应可靠固定,不应使电器元器件或设备端子承受额外应力。检查数量:按每检验批的电缆线路数量抽查20%,且不得少于1条电缆线路。检查方法:观察检查。17.2.2 导线与设备或器具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截面积在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和单股铝/铝合金芯线可直接与设备或器具的端子连接。2 截面积在2.5mm2及以下的多芯铜芯线应接续端子或拧紧搪锡后再与设备或器具的端子连接。3 截面积大于2.5mm2的多芯铜芯线,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接续端子后与设备或器具的端子连接;多芯铜芯线与插接式端子连接前,端部应拧紧搪锡。4 多芯铝芯线应接续端子后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多芯铝芯线接续端子前应去除氧化层并涂抗氧化剂,连接完成后应清洁干净。5 每个设备或器具的端子接线不多于2根导线或2个导线端子。检查数量:按每检验批的配线回路数量抽查5%,且不得少于1条配线回路,并应覆盖不同型号和规格的导线。检查方法:观察检查。17.2.3 截面积6mm2及以下铜芯导线间的连接应采用导线连接器或缠绕搪锡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导线连接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低压电路用的连接器件》GB 13140的相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线连接器应与导线截面相匹配;2)单芯导线与多芯软导线连接时,多芯软导线宜搪锡处理;3)与导线连接后不应明露线芯;4)采用机械压紧方式制作导线接头时,应使用确保压接力的专用工具;5)多尘场所的导线连接应选用IP5X及以上的防护等级连接器;潮湿场所的导线连接应选用IPX5及以上的防护等级连接器。2 导线采用缠绕搪锡连接时,连接头缠绕搪锡后应采取可靠绝缘措施。检查数量:按每检验批的线间连接总数抽查5%,且各不得少于1个型号及规格的导线,并应覆盖其连接方式。检查方法:观察检查。17.2.4 铝/铝合金电缆头及端子压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 铝/铝合金电缆的联锁铠装不应作为保护接地导体(PE)使用,联锁铠装应与保护接地导体(PE)连接;2 线芯压接面应去除氧化层并涂抗氧化剂,压接完成后应清洁表面;3 线芯压接工具及模具应与附件相匹配。检查数量:按每个检验批电缆头数量抽查20%,且不得少于1个。检查方法:观察检查。17.2.5 当采用螺纹型接线端子与导线连接时,其拧紧力矩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当无要求时,应符合本规范附录H的规定。检查数量:按每检验批的螺纹型接线端子的数量抽查10%,且不得少于1个端子,并应覆盖不同的导线。检查方法:核对产品技术文件,观察检查并用力矩测试仪测试紧固度。17.2.6 绝缘导线、电缆的线芯连接金具(连接管和端子),其规格应与线芯的规格适配,且不得采用开口端子,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按每检验批的线芯连接数量抽查10%,且不得少于2个连接点。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并查验材料合格证明文件和材料进场验收记录。17.2.7 当接线端子规格与电气器具规格不配套时,不应采取降容的转接措施。检查数量:按每个检验批的不同接线端子规格的总数量抽查20%,且各不得少于1个。检查方法:观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