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纳米水泥,无缝空间更容易凸显空间的整体性,没有了积灰的缝隙后,更容易清理及维护,非常适合现代流行的侘寂风、毛坯风、工业风、极简现代风、新中式、北欧风。
虽然常年在中试基地工作,张治军每年仍坚持回河南大学校本部为本科生讲课。“主要是给他们讲一讲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沿和应用前景,传递一些科学研究的精神和理念。希望这些投身纳米材料研究的年轻人能坐得住冷板凳,终身与科研事业为伴。”张治军说。“探索微观世界里的奥秘,是乐趣,也是一项崇高的使命,”张治军说,“让纳米材料创造更多社会价值,我会继续努力下去。”
混凝土在世界各地用于关键基础设施,如建筑、桥梁和道路。它是地球上仅次于水的常用的材料。水泥生产是碳密集型的,需要使用化石燃料才能达到所需的高温(1500°C)。生产中使用的石灰石也经过分解,产生额外的氧化碳。水泥生产约占全球工业能耗的15%,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Nassiri说,材料的高消耗也部分受到耐用性挑战的驱动 - 混凝土裂缝很容易,必须经常修复或更换。与此同时,海鲜废物是渔业的一个重大问题,渔业每年在全球范围内产生600万至800万磅的废物。大部分废物被倾倒入海中,华盛顿州立大学复合材料与工程中心的研究助理教授、该的通讯作者Hui Li说。
量化这种特性对Ulm和他的同事来说至关重要。他们近的的目标不仅仅是证明多功能水泥是可能的,而且证明它在大规模生产中也是可行的。"关键的一点是,为了让工程师拿起东西,他们需要一个量化的模型,"Ulm解释说。"在你将材料混合在一起之前,你希望能够期待某些可重复的特性。这正是本文所概述的;它将边界条件--(外在的)环境条件--所导致的东西与真正由材料内的基本机制所导致的东西分开。"
麻省理工学院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之间的合作产生了一种能够导电和发热的水泥。自从几千年前发明以来,混凝土已经成为推动文明发展的工具,在无数的建筑应用中找到了用途。然而,尽管有几个世纪的创新,其功能仍然主要是结构性的。麻省理工学院混凝土可持续发展中心(CSHub)的研究人员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合作,进行了多年的努力,旨在改变这种状况。
在河南大学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实验楼大厅,深蓝色展板上写着:“板凳甘坐十年冷,不做文章半句空”。这句话也是张治军教学和科研生涯的写照。科学研究并非一蹴而就,要耐得住寂寞。从一片玉米地到如今实验设备完善的中试基地;从零开始研究纳米材料到实验成果实现转化……20多年来,张治军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进取,不知疲倦。在张治军的办公室,一直挂着老师鸿辛院士的照片,“他们那一代人对科研的执着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带着老师的叮嘱,张治军笃定前行。(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