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每天都在帮我们解决生活难题,玻璃破了、墙壁裂缝总不能去找修理厂吧;家里的灯泡坏了,男人不在家,还得去找物业解决;电梯被关、断水断电,第一时间求助物业……小区的服务离不开物业。他们平时稀稀拉拉散落在角落里面干活,端着饭碗聚拢吃饭的时候大概二、三十多人,这人数与小区的卫生清洁匹配度足以让人吓一跳。这些队伍都是物业经理带,放在一个企业里面,物业经理至少是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人员。物业有些项目是收费,但是有时候服务质量和收费捆绑在一起,业主不付费,是否有总有几分不好意思,总觉得质量跟不上去。
我和大多数业主见到物业经理一样,对他们的仰慕和感激也是必须的,但是物业管理是一口深邃的井,从物业经理笑呵呵的面容里面读不懂,于是只能对他敬而远之。我一直在追求什么平等自由公正,但是遇到物业经理,我也是对他敬畏三尺,我也不知道出于职业尊重还是物业经理的个人魅力,傻傻分不清楚。我有时候也很鄙视自己这一点,老婆大人说我活在极度的自卑当中。大多数业主告诉我,物业就是我们请来的保姆和管家,你怵个屁啊?
话又说回来了,交房的时候,物业给你指定一个800元的门禁可视系统,虽然这套门禁可视分辨率停留在国产手机十年前的水平,你还是得接受;物业指定给你300多元的电视初装费,不管这年头你是否喜欢晚7点整的新闻联播还是喜欢可以随时倒带的网络电视,你还是得硬着头皮去接受;装修的时候,物业收取每平方1.3元的垃圾清理费用,他们也没告诉具体的收费标准,你不得不接受各种指令和摊派……更多条款都是他们拟定,你要想进这扇大门,就必须服从物业的统一管理。
如果你不服从他的好意,那就去走法律程序吧。中国有关物权的法律法规起步缓慢。商品房这个概念也就是最近二十年的事情,私有财产写入宪法也是最近十年的事情。从集体房到商品房,个人扭转的心态就是把公家的东西变成个人的,个人努力与集体拉开距离,努力让个人的生活过的更好,赚更多的钱享受更优质的服务,与日俱增的就是在消费模式之下培养的个人权利意识(唯独缺少参与公众建设意识)。但是很多物业管理方式依然与政府的行政风格靠拢,例如开发商指定物业管理,物业摊牌收取费用,物业自我预算自我决策自我表彰,到头来承担责任与风险的还是业主,收支细节没法查询。你觉得这里面漏洞百出,你付出时间和精力,实际与庞大物权体系漏洞做斗争,自己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终的结果就是交房陷入无休止等待。如果认真,您就输了。所以,物业经理权威摆在哪里,他们说什么就应该是什么。时间久了,很多人都有了和我一样的惯性思维,失去了斗争的动力,只剩下敬仰和感激。但是一到停水停电停车难等生活灾难性的问题,他们积蓄的矛盾又上来了。大家都活在谨小慎微之中,矛盾无处不在,都在以事不关己搞搞挂起的心态生活。关键时刻来一个鱼死网破,多败俱伤,然后退回历史的老路继续走下去。鲁迅说,这是国人惯有的奴性,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我的房子装修好了,打开家门就有种淡淡的木板清香和混凝土沉重的湿气。这种味道是新房子惯有的味道,这种味道会让很多人痴迷,就像罂粟绽开的花朵,表面迷人,实际会让人战栗。新装修的房子至少通风透气晾晒三个月,等甲醛乙醛等有毒气体从木板和地板当中散去一部分,达到人体可以承受的范围,那就可以入住了。从五月份开始,海口的气温就回升很快,说热就热起来,没有一点点心理防备,平均气温会超过28摄氏度。高温会加快有毒气体的释放,房屋必须通风透气。从六月份开始,海南的天空炎热,几乎每天下午都会风雨大作。我打开了房屋所有的门窗,这样晾晒的效果会很好,只要没有台风预警,我都会让这栋空房子处于风雨之下熏陶,让他们融入自然。这年头,最稀缺的就是自然了。
装修的时候因为没有具体的协议,全部交给了小学同学,等到装修的师傅撤退之后,才知道这个空房距离生活的便捷还有很大差距。房子晾晒期间,老婆大人每天都在抱着手机网购一些卫生间挂件等饰品查漏补缺。她在质量与价格上面货比三家,她对物品的苛刻程度已经达到疯癫的程度。女人的固执一旦体现在对家的挚爱上面,就会义无反顾转化对家居细节的挑剔。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她们又会觉得所有的投入并非最佳方案,对之前精心设计的思路推倒重来。这点从她们装修插入进来的风格如出一辙。
我安慰老婆大人,随便购买点自己喜欢的物品吧,给房子多点锦上添花的感觉,投入精力再多,过个几年也是要换的。实在不行,咱们再买另外一套房折腾吧?第一次就当经验教训总结了。
网购的物品一到,我们就运回小区安装。这年头,精明的网店商家提供给最便捷的产品,一套最简单的安装指南。自己动手体现了商家把商品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消费者通过自身的参与完成了商品最后的流通。网购以为捡到一个便宜,其实都花费的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搬家也提上了日程,这大概是最近几年最有计划的事情了。最先解决的应该是一堆书,又厚实又占地方。我们每次过去看房,都会把车塞满,蚂蚁搬家一样,先搬运过去一些吸收甲醛。一堆书仅存的价值就是吸收甲醛,据说很多实体书店都没法经营了,接二连三的倒闭。不知道吸收甲醛的书本,会不会和猪血羊血一样色泽鲜亮,虫蠹不侵,存放更持久,这也是我坚持要把书运送过去的理由。他们成为我新居的首批小白鼠,夜以继日张大嘴巴帮我吸收废气。
距离交房大概半年,本单元的装修大概有了三分之一。其实,我每次路过小区,都会下意识的数数谁家的防盗网已经安装了,断定他们很快就会成为我的邻居。这也是做久了互联网落下的病根,喜欢对用户群体及行为轨迹做分析,久而久之也深入到他们的喜好、习惯等隐私地段。后来娜娜说,这是一种病。东北话叫欠儿。我用湖北普通话发音就是欠日。(典型的er和ri分不清)。我记录这些数据,其实就想看看他们对房屋的需求是不是刚需,这样的邻居和我的背景差不多,更容易做朋友,与邻为伍也要考虑门当户对。
防盗网成为了入住的基本条件。大多数业主最早设置好了如同监狱一样的屏障,才会放心去入住。只有点点是一个意外,她萌萌达的眼神有着傻根一样的清澈。我告诉她,三楼我都可以徒手爬上去。她说,她家里面最值钱的就是两只猫了。果然,她刚搬进来不久,猫走丢之后,在小区里面找了整整一天。我也相信她了,最值钱的可能真是这两只猫了。
我楼下防盗网已经安装完毕,总是拉着窗帘。我也不知道是否住人了。这样的样本我就无法分析了。用户轨迹在于符合大多数人的习惯。局限性在于,遇到一些特立独行、卓尔不凡的用户,分析基本是无效的。
有一天,老婆大人带着岳父岳母参观新居,她终于可以告诉父母,自己找了一个有房的男人。这种高兴的劲头还没过,她很生气的告诉我,为什么我们家防盗网预留的逃生窗户被打开了,窗台面上还有脚印,我们家是不是进小偷了?是不是楼下安装空调的时候,装修工人从我们家阳台运输过空调啊?
因为楼下的空调摆放的位置,就在我们窗户底下,我们的空调摆放位置也就在楼上。按照正常人的逻辑,从上往下递送物品是很省力的,这也是人类为什么要发明滑轮的原因。我就认定是不是楼下有人安装了空调,擅自打开了我家的防盗网,让我们家的阳台成为他们的通道,站在我们家的阳台完成了空调安装。
老婆大人的语气很急促。她多次提醒我购买了锁,锁住预留的逃生窗口。我就简单应付下,用铁丝别住。我觉得一个空荡荡的房子,别人进来偷什么呢?于是,她就把窗台上的大脚印这个责任全部归咎于我。
她很生气告诉我,窗户铝合金都压坏了,我们的纱窗都没安装,不知道还能否安装纱窗。
此刻,我正在垂钓,诱饵下水两个小时,浮标一动不动。天气燥热异常,接完这个电话,心情和大海一样翻滚。这鱼还这么上钩?
我只能安抚,别着急,我周末过去看看。
然后是一周漫长的等待,老婆大人每天都催着我去买锁解决问题。我说蛋都打破了,总不能去找鸡赔吧?何况家里面真没有别人偷什么……
周六,我过去一看才知道,铝合金上面有一些被刀劈伤的印记。交房的时候,这些细节早就选择性的忽视跳过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工人装修不小心弄伤了,还是后期有人进入家里面,安装空调不慎留下的。既然老婆大人一口咬定家里面有人进来了,那我就必须采取行动。
我比较气愤就是屋子这堆书,因为书柜没有运过来,很多都没有纸箱打包,它们就零散堆在客厅中央。它们陪伴我差不多十年,我都觉得它们是一本好书,总是没读透。有时候,需要引用翻动它们找到原句,让“某人说”来支持我的文章观点。现在既然有人进来了。如果有人恶作剧拿走一些书,那这种损失就更大了。虽然看书少了,但是一旦失去,还是非常可惜。可见,对书的收藏也是一种病。
我立马给电视台的朋友电话,告诉他们,我家又没有藏宝图,我也不是贪官之家,现在我家都没有入住,小偷就来光顾,这里面肯定有阴谋。这可是多大的新闻点。
都不需要问元芳,记者很乐意为我的爆料提供帮助,认为新闻点十足。例如现在物业太牛了,物业管理太落后,记者敲打下是非常有必要的。朋友承诺在周末的时候给我派来一个网站年轻的女记者。现在媒体行业都是集团发展,报社都有网站,网站的记者都有采编权,新闻写好了,很灵活的就上网了,上不上报纸另说。反正新闻上了网络,就入了新闻库,转发就不由自主了,比纸质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更大。
这年头,谁没有一两个在媒体的同行,真不好意思在江湖上面飘。很多人受了委屈维权的时候,出口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拨打新闻直播热线找记者吧,我们去找xx记者投诉爆料吧。没有熟悉的记者,他们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要拨打12345等市长热线电话举报你们。好人坏人都在用这样一个平台,时代真的在进步。
周日的早晨,我早早就来到小区,等候记者的采访。在我没有进入小区群聊的时候,有一次我看到小区的业主正在维权,群起激昂的要找记者。于是,我帮他们联系了一个记者,有几位业主也很热心站出来接受采访。结果记者到了,我因为没住小区有事没到,记者找不到人就给有些业主电话,但是他们又不愿意接受采访。其他业主对我这种行为非常恼火,他们认为我联系了记者,自己又不来,还把他们推倒前台,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出卖他们(联系方式)么。采访就此夭折。这一次,事情发生在我身上,前车之鉴,所以我必须早早等候记者到来。
路口有两个相继不远的公交站台,拐进小区还有一段距离。我担心记者迷路,于是在路口等待。没想到女记者还是和我擦肩而过。她电话里面告诉我,她坐公交坐过了站台,现在正在赶过来,声音很轻柔。
我第一次见到了没有采访车接送的记者,一个很清爽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大的包,扎着马尾辫,踏着一地的烂菜叶走过来。她略微歉意,十分紧张说不熟悉这一块的环境,但是目光里面透露出来的紧迫感让我觉得她对这份职业充满了无限的热爱。我们相见唯一能体现浪漫的地方,就是背后有一个大大的咖啡馆,这也是她反复问我所在地方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
我对她的到来也很紧张,这个女记者一来就投入了过多的热情,立马要进入工作状态,让我寒暄的机会都没有。这些年,我被一些人摆出公事公办的态度吓破了胆,渐渐对工作表现出过度的热爱视为一种职业病。但是,我们的聊天还是工作交流开始。
我问她周末咋有采访?这又不是什么突发的新闻事件。
她说有采访需求,安排她来做,她就做了。
我怀疑是不是这个朋友不厚道,把这种没有红包的任务就推给了一个刚入门的小女孩。当然了,这也是一种锻炼,一个优秀的记者应该首先排除的是红包,然后从发散的新闻思绪中找到特立独行的新闻点,这样的新闻出来就容易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并肩走路,像一对情侣一样回家,我真诧异怕遇到熟人。我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记者掏出一个带有身份标识的笔记本记录我对事件的叙述。她边走边记录,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就会睁大一双水灵的眼睛打断我的发问。于是,我们停在污水处看着车呼啸而过,我停下来给她做出解释。她不停噢噢噢点头。
有时候,我说出的问题,以为全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能够理解,其实他们不懂,因此我一直在做解释。这种态度让我一辈子远离讲台,因为我跳跃的思维让别人没法理解。但是,我又很奇怪岸哥的聊天交流方式,他使用了很多方言和通假字,他的发言都很容易戳中别人的笑点,总是让人觉得很舒服,因此他能成为侃神,如果侃神去做职业培训,估计也是一个优秀的讲师。实际上,侃神在现实中也是一个非常腼腆的人,于是只能网上聊聊。我觉得这还是一个亲和力的问题,亲和力有时候就是领导力。
我们先回到新闻现场,也就是我家,记者拍照窗台上面的脚印。经过一个星期,脚印模糊了。记者很认真的搜寻脚印,我有些内疚起来。我用手指着铝合金上面的痕迹转移视线。
记者认真询问起来,这是小偷进来了,还是业主安装空调进来呢。她自问自答,小偷不会对窗台进行破坏,多半是安装空调师傅不慎留下的。那么大的空调,难免会磕磕碰碰,撞坏一些东西。
于是,我对这个记者引导:没有征得主人同意,随意进入他人家里面,都是小偷。打个很简单的比喻,小偷在你家没有人的时候进入你家是小偷,小偷在你家有人的时候进入你家,很有可能就是抢劫了。
屋子里面转了几圈,几个房间都看遍了,记者好像没有多大的兴趣,也找不到好的新闻点。于是,我说,一个空房子,进入了小偷,小偷还损害了铝合金,就是新闻点。女记者说,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去查找监控录像,如果真是安装师傅做的,那么就是物业管理不作为了。
我们去物业监控室,查找监控记录。物业经理碰巧坐镇物业办公室。物业经理好像全年无休,在我没入住之前,我随机抽取几次样本,看看物业经理是否在工作,很遗憾,他都在上班,我以为他就在小区居住,实际上,他不住这个小区。他好像从来不抽烟,脸上稍稍冒出几个粉刺,面红耳赤的时候,粉刺会特别鲜亮。我觉得他缺少了休息。
我只是告诉物业经理,怀疑楼下的安装空调从我家运输空调,想从物业监控室调取一些证据。物业经理一开始就很明确告诉我,楼下有户刚刚装修空调,不知道是不是他们装修空调损坏的,这个时间和我发现门窗有脚印的节点是吻合的。他打量我旁边的女子,并没有多心。他一定把这面无表情的女子当成我易怒的老婆。
于是,我在物业经理的指导下调看监控视频。我第一次亲身经历调看监控摄像,里面还有保存完好的资料,尽管过去一个星期了,这在司法案例上面也是一个特例吧,这点也足以说明小区的管理是完善的。
我根据物业经理提供楼下安装空调的时间节点,去找他们是否从家里面经过的证据,视频监控也只能显示是否从楼梯口运输过。我拖动鼠标,选择快进,所有的人物场景都生活在摄像头,摄像头以45度斜角向下拍摄。所有人生活在监控之下,电梯门开,小人头进来,他们按下楼层,电梯合,然后他们在电梯里面抹鼻涕,擦汗,抠鼻子,提裤子……电梯门开,他们迅速出。像武侠动作片一样快速完成了动作,所有的画面都是无声,如同观看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所有的人都是机器上面的一环,因为动作拉快了,他们都是机械化处理生活,没有一丝生活的优雅。
他们的生活作息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我拖动了一个小时,找不到蛛丝马迹,有那么几户好像安装了空调,但是我觉得如果他们从楼下运过去,然后走楼梯,避开电梯,那监控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注定是一个失败的侦探高手。我从来没有看一部视频长达一个小时如此累,更累的是旁边的女记者,她依然面无表情与我一起观看视频,物业经理就在旁边走来走去,跟其他来访的业主打着招呼。
女记者掏出了笔记本,没有征兆的问物业经理姓名,物业经理的脸就绿了。年轻就是容易冲动,这一问,什么暗访都变成了浮云。女记者后来问什么,我也没记住。物业就开始各种太极,把各种责任都推掉了。
查找无果之后,我就问物业经理发现家庭受损的情况,物业算不算不作为。
经理解释,物业不可能24小时保护业主财产,他们也不可能24小时盯着你的家。但是,我可以把楼下的邻居叫下来和你商议,看看他们是否安装空调的时候经过你们家阳台。
第一次和女邻居见面,她是一个东北女人,我从来没有想到与邻居的见面是这种剑拔弩张的方式开始了。
我问,是否从我家递送了空调。
她说,她没入住,空调安装全部是工人师傅的事情。他们购买了空调,工人师傅过来就安装了,她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我问,你们阳台都封住了,如何递送空调。
她说,有一部空调是从阳台上面递过去的,阳台预留了窗口,另外两部从一楼用绳子拉上去的上面递送,我们不需要经过你们家。
我问物业经理,这样也可以么?
经理有点迟疑点头,其实也可以。
我的脑袋就“轰轰轰”乱想起来,思绪和节奏都被打乱了。也许物业经理看到女邻居的态度变的强硬干脆之后,他一直想做一个裁判员,平衡各方利益,多方不得罪是最好的裁判员。
我说,我的窗台上面咋这么多刀劈过的印记。
她说,我们家很多,都是装修或者开发商安装的本身留下的。这算多大点事情?不信,我带你们去我家看看。
东北女人表现出大度。她打开自己的家门,几个窗台上面好像还真有那么雷同的几笔。我也慢慢说服自己,也许觉得真是开发商在安装的过程当中磕碰坏了。
东北女邻居家因为拉上来窗帘,他们家有些阴暗冷色调,但是在夏天气温正好。
双方协商无果。女邻居否认了一切。我询问物业经理,这种情况咋办。
物业经理说,如果你认为丢了东西,就选择报警吧,让警察来调查真相。
物业经理表现出很无奈的一面。我只能选择报警。女记者过来了,新闻线索就断了,这新闻没法继续写下去。为了增加新闻看点,我也只能选择报警了,拉长这篇新闻报道的篇幅,这一切都在记者的记录之下。
我打110报警,他们问发生什么事情了,我说怀疑家里面进小偷了,他们问丢失东西了么,
我说丢失了一些贵重物品。一提小区名字,他们就懂了,路线都不需要我重复。
十分钟之后,警察就来了。一个警察坐车上没有下来,让车怠速运行,放平座位,把腿放在发动机上面吹着空调。另外一个警察进去作案现场,也就是我家。
警察感叹到,你家真大,多少平的房子?他反复问我,你丢失什么。
我也说不上来。
他说,你没丢失什么,我们怎么立案?
我说,你记录我丢失一本书吧,我这本书,价值300元,3000元都可以……
警察,具体什么书,你要清楚。一本书就值这么多钱么?
我说,我目前还没找到丢失什么书。但是一本书的价值是由作者喜好和收益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收藏。
警察认为报案者没有丢失东西,最好跟物业和邻居协商解决。我们漫步再次去物业办公室,警察对小区环境大佳赞赏,他说他有个同事买这里,价格还挺贵的,你买的时候多少钱一平?
我告诉他价格。他啧啧称赞,说你们干这一行,年纪轻轻咋这么有钱?
我说公务员不都是有房分么?
他说,现在分的房子少了,而且地段偏远了。
后来回想起来,这段对话双方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用妮姐的话说,都别作,就不能好好的就事论事么?
物业办公室,女邻居也在,记者也在,警察也在,物业经理一看这架势,立马去购买了冰冻饮料。警察和物业经理好像很熟的样子,两人在一起立马攀谈起来。物业经理好像询问片区的所长在忙什么之类的话题。警察漫不经心回答,拧开饮料一饮而尽,不客气喝起来。
话题依然围绕是否空调安装从我家入户。女邻居否认。物业态度也转变了,他说这个空调安装过程,他们也没看到,他们也没法提供证据,其他人看到了估计也不会说。
于是警察叔叔说,没什么大损失,你们三方协调解决吧,不要报案了。确定报案,你必须提供你丢失的证明。警察叔叔说完就走了。
物业经理安慰我,没多大的事情,都算了吧。女邻居也回家做饭了。
我强行要请女记者吃一个饭,她说还得赶回公司加班,今天的新闻还没想好写什么。我更加内疚了。
后来,这个女记者的新闻没有写。我内心稍稍好过了点。我把窗台有刀劈的痕迹发给了我的之前求助的记者朋友,告诉他们家里面可能进了小偷。他就在当地的报纸版块写了一块比豆腐稍大的新闻,小区名称、爆料人都有。因为只有事实,没有结果,新闻点依然无法挖掘,所有产生的新闻效应基本为零。
我倒是觉得这对这个女记者是一个很好的交待,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在以后的日子里面,我与物业经理我跟他打过几次交道之后,提出过一些诉求,把问题的严重性叙述了,他觉得无能为力,然后很尴尬说道,其实我也是一个打工者,我在这里干不好,我可以换一个地方的。物业经理又告诉我,其实他对小区反馈问题的业主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在这里干过几年,他都记得清楚。他知道有些人在背地里骂他,他说他是做服务的,希望大家有意见就当面提,最好不好当面骂……
我觉得还是当面骂,他脸上的粉刺肯定又会突突突冒出来。上次有个业主提的尖锐点,讽刺挖苦各种手段都用上了。物业经理脸色就挂不住了,慢慢过度为红润,眼角布满血丝的沙眼被风一吹,竟然有点点潮湿,大家都认为他哭了,在群里雀跃欢呼。一时成为了笑谈。
于是我对他所谓的职业态度也有点看不起了,觉得他是一个平庸的物业经理。如果有人问我,对他印象如何,我总是想起一部电影《杀人回忆》里面的台词,他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什么都是很普通的。
不知道是否有物业经理从业资格,我也懒得去考证了。倒是对楼下的女邻居很过意不去。多大点事情,还找记者,还报警……我经常告诉别人,多大点事情,相互包容就过去了,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
只是再也找不到比姐更好的邻居了。岸哥说,姐的笑容一看就能融化人。
后记:有一天晚上十点回家,我楼下电钻还在开工,我以为是刚入户的业主。结果下楼一看,是女邻居,我爸爸自告奋勇拿着家里面的电钻帮他打洞,怒气就消了。年轻一代不懂事犯下的错,竟然还是父辈来还。
2015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