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就这套书写些什么,但前阵子看了天涯上布莱特小姐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文章,于是就作罢了,评论这部书的文章以此篇最合我的意思,也是我最想表达的意思,并且本人文笔不好,万万写不出如此好的文章。在这里就转帖了,谢过布莱特小姐了,我要做的是配上些图。






晚清刊印《万国通史》,英国李思伦(J•L•Rees)辑译,清•蔡尔康、曹曾涵、徐荩臣等笔述。是书分为《前编》、《续编》、《三编》三部,各部均一函十册。《前编》述太古迄希腊、罗马历史,《续编》叙英法历史,《三编》记德俄历史。其中编排次序显然反映了时人对于历史政教的看法。
在清光绪29~31(1903~1905年)间,由上海广学会排印发行,共计30册。印制特精,内有图片、地图多幅,几近占全书的五分之二。
《续编》前有光绪三十年序云:“人能研究各种科学……而其间最有益最有味者则史学也……史学者,一国政治之原也。天下列国未有二国适相同者。此国之政治不能用于他国。必先知其国之历史而后可知其国政治之所以然。日本维新之始,遣使各国,考求政治以为变法之助,究之竟无一国之政治可以尽取而行之于日本者:以历史不同故也。苟不明各国之历史,选其政治之善者而勉强以施诸本国,其能免乎枘鑿而不相宜乎?日本如此,中国亦然。欲兴盛国家者,不可不加之意也。”其后述各国政教皆有其源的道理,溯源已迄,方可明各国政教不同。
又云:“英为立宪之祖,其君民合权非一朝一夕而来,乃自西历第五周以后迄今一千四百余年渐演以成。至法国民主似忽焉成就者,然观以前之迭次大乱革命风潮之烈,亦已积蓄数百年。以二国之历史究二国政治,表明二国性情之异而结果之殊,可以增人之识见。其间争战之陈迹,治乱兴亡之已事,皆足为后人之明镜。苟能节其短而取其长,举而措之于本国以助今日维新之业则世界大同之盛可期,而人类平安之幸福全矣。孔子曰‘四海之内皆如兄弟’,此乃是译是编者之所希望焉夫!”
所谓“性相近者,习相远”,因此各国因地制宜因国治宜,才能因势利导,效果昭彰。这个道理原本浅显,可是在强国富民的美好愿望下,往往就顾不得太多,恨不能一夜建起高楼。不幸往往事与愿违,总是还要回过头来补课。
此书在光绪三十年刊印,可谓势所必然。倘若没有没有十年之前虎头蛇尾的维新变法,恐怕多少年之后也想不到还有这门一门课要修。可是要让人十年之前提前预习,大概也不大可能。做事情往往是这样,走一步才能学一步,学一步之后才能再走一步。这个迟到了十年的“补课”,于今日,也是个很好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