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1(癸巳年六月廿五) 星期四 大雨转多云〕
读报。1949年1月15日,孙犁随同解放军天津工作组来到《天津日报》社,与方纪同志共同负责文艺版工作。进城之后的孙犁“幼年养成的爱书积习,又滋长起来。”报社文艺组的同志们打扑克牌,“谁要是牌运不佳,就说:孙犁搬家,总是书(输)”。读早报倪方六《古代出书是如何“炒作”的》,《吕氏春秋》“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秦国吕不韦开“一字千金”先河。《三都赋》一时间“洛阳纸贵”,晋代文人左思靠名人效应“炒作”。“向市肆唱渔父吟,卖其词”,五代时期文人李梦符“钓竿悬鱼”。宋代文人出书“打广告”,《六家文选》“精加校正,绝无舛误”。《元诗前集六卷后集四卷》书页刊出“求名公诗篇”,元代书商发明“征稿”式炒作。如今出书,无论是书商、出版社还是作者,似乎都免不了“炒作”,不过现在叫策划营销。晚有市委组织部来友,于高雅饸饹面面馆餐,饮啤酒若干,不适。
〔2013.08.02(癸巳年六月廿六) 星期五 多云〕
上午居家休息,下午上班,NEC笔记本修好。收古剑先生快递《随缘》书两册。精装本为“五十本精装之第九号”,题曰:“此为出版拙著以来,第一本精装也。错一字与书衣不与书皮对准,为大憾事耳。人物完美,何况书哉。古剑,2013.7.26(钤印古剑)”。毛边本题曰:“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三十本毛边之第九号。古剑,2013.7.26(钤印古剑)”。之前,与古剑先生电邮联系,安排“第九号”语爱书长长久久之意。晚有组织部所联系村“两委”班子成员之约,在文化路穆香阁谈事,少酒。餐后徒步归家,偶见对面有一旧书摊儿,整条路算飘过一丝儿文化味,说是文化路,没有一所学校,没有一间书店,没有一家文化机构。最后,5元购得2001年第3、4期《文献》和一册《赏花与药用趣谈》。归家大汗淋漓。晚续读谢泳《没有安排好的道路》。
〔2013.08.04(癸巳年六月廿八) 星期日 多云间晴〕
3日,全体机关干部正常上班,收听收看全市“三项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动员会议,“三项重点工作”即重点项目推进、中心城市提升、招商引资工作,主持人说,全市五万人收听收看这次会议。会后归家,清扫地下室、阳台,大汗淋漓。晚读8月1日《南方周末》,黄永玉九十说生死,“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领导人故居:家乡人民需要你》文谈及朱镕基出生地湖南长沙县安沙和平村,其故居系清代民居,被称作“棠坡田园”,朱坚决不同意搞故居,至今没有开放。彭国梁《书虫日记》多出有介绍。林彪故居政府的态度是不支持、不干涉,看来历史评价决定故居地位。4日,晨起继续清扫卫生,中午参加朋友之女回门宴后好友打牌,晚重读黄永玉文。黄永玉说,“中国古代文学我有兴趣,里面都有很深刻的见解,现代文学就不大有兴趣,缺乏古代文学那些笔墨......还是俄罗斯小说好,觉得这才是文学。”“巴金先生像巴尔扎克,博大,写了社会很多宏观的事件,沈从文像福楼拜,细腻,讲究......他不完全像我们普通讲话,充满地方情调......我基本上受法国18世纪启蒙时代和俄罗斯的东西更多,英国菲尔丁、法国狄德罗、俄罗斯契诃夫,受这些人影响多一点,包括取材和写法。”
〔2013.08.05(癸巳年六月廿九) 星期一 晴〕
读8月1日《光明日报.光明文汇周末.大观》之《淘书之乐》。作者王本道写道:“淘书的乐趣,绝不在于其价格的便宜,而是眼前的旧书氤氲成的氛围,会让人重温过往纯真岁月中美好生活的片段......每当淘来旧书,无论这书有着怎样污损的书页和残破的封皮,我会首先用半干的毛巾擦拭一遍,再用浆糊修补破损的书脊、书页,封面破损严重的还可重新包个书皮。这些书,规格不等,字体各异,形形色色的排版、装帧,摆放在一个专用的书橱里,真有种素面朝天的从容淡雅,那因年深日久而略微发黄的书页上散放出的淡淡墨香,总会像陈年老酒一般,让我神驰心醉。”读2001年第3期《文献》之《一部独具特色的红印本》。《中国古籍版刻辞典》曰:“凡不用墨色而用红色印刷的书籍,称朱印本,又称红印本……古代一般刻书,于版刻竣工后,例须用红色或蓝色先印若干部,经校对改正无误,然后墨印。”红印本是我国雕版印刷线装古籍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为雕版印刷史上的一种创新,这样的做法首倡于明代,为一部著作雕版完工后用朱色刷印的试印本。其目的主要是提供给编纂者或著作者校对使用,待核对无误后,在正式付以墨色刷印。这样的做法反映了雕板印刷程序上的进步和成熟。由于红印本是一部书刊刻成功后的最初刷印本,且刷印量极少,加上正式墨印后,用印本不再进入流通领域,座所以,这样独特的彩印线装书,历来成为专家学者和收藏家们追逐的目标。
〔2013.08.07(癸巳年七月初一) 星期三 晴.立秋〕
6日,读《文汇报.周末》之《张恨水与周瘦鹃的文字之交》。二人同为1895年生人,一样年少丧父,家道中落,一样靠手中的一支笔养活满门老小,也一同被某些文人称为“鸳鸯蝴蝶派作家”。二君惺惺相惜,联袂书写了现代文坛的一段文字佳话。去华英书苑结账,顺购张曼菱《西南联大行思录》一册,三联书店2013年6月初版初印,定价48元。收读东莞图书馆《悦读时代》第五卷第二期(2013.2)。晚有常姓好友来,吃辣椒,饮冰镇啤酒,玩牌,胃不舒服,归家夜一时。7日,眼睛、胃均不适。收网订《从莫斯科到古拉格:俄罗斯历史上的光辉与黑暗》(〔英〕蕾切尔.波隆斯基)、《胡适:孤立的人最强大》(李伟)、《北新书局与中国现代文学》(陈树萍)、《猎书记》(理洵),付费88元。东莞图书馆寄赠《易读》2013年第3期。温州图书馆寄赠七月号《温州读书报》。近期在成都工作的内蒙古媒体人张阿泉兄寄赠签名本《书读长城外》,小精装,纸阅读文库.书事书人系列,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初版初印;扉页写着“长城外的书草犹香......题赠刘学文先生同道。”今日开会,安排16名机关干部到孟轲、岳村、黄河办挂职锻炼一年,老张在内。
〔2013.08.08(癸巳年七月初二) 星期四 多云间晴〕
昨夜一场大雨,今日稍凉快些。讨论党员登记和实施农村党员集中活动日制度。读毕张阿泉《书读长城外》,明快的文风读来轻松愉悦。收网订《最美的尺牍》、《最美的游戏》(买给小女)、《第二次诞生》(帕斯捷尔纳克诗选)、《我知道怎样去爱》(阿赫玛托娃诗选)、民国名人传记丛书之《黄侃》、《书里乾坤》(范用)、《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1937-1949)》(陈子善主编)、《南国梦》(黄裳、黄宗江),付费211.5元。初读《南国梦》,五幕十景话剧,再现五代十国历史时期,地处江淮一隅的南唐的亡国之痛。主人公南唐国主李煜是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风气的大词人,他的许多词作绮丽神秀,“不失其赤子之心”,自成其高奇境界,至今仍脍炙人口。《南国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李后主与大周后和小周后的爱情,另一条是南唐兵败,后主降宋幽囚。两条线交叉推进,刻划后主从日日莺歌燕舞的风流帝到朝夕以泪洗面的“违命侯”,直至最后悲惨地被宋太宗毒死。沉痛的家国之思贯穿始终,文笔之清丽低婉也有几许后主遗风,全剧哀伤凄凉,催人泪下。时值日本法西斯大举侵华,《南国梦》状写后主国亡身辱的不幸,借古讽今之意,自然也是明显的。《南国梦》未入黄裳文集,由陈子善挖掘而出,连载上海《杂志》一九四四年六月至七月第十三卷第三期至第六期,署名“黄容”,黄宗江 容鼎昌,因为这个十分陌生的笔名,该剧迟迟未被发现。陈子善考证,《杂志》刊发时,作者二人在重庆,唯一可能是黄宗英将剧本送给了《杂志》编辑部,黄宗英也是《杂志》的作者。作者二人未能亲见《南国梦》“失而复得”,此次列入海豚书馆丛书,2013年6月初版初印,时黄宗江逝世三周年、黄裳逝世一周年之际,应该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吧。
〔2013.08.15(癸巳年七月初九) 星期四 晴间多云〕
去职工医院看望清丰张姓同学之父。依夏报考公务员。收网订书七册,《好色的哈姆莱特》(彩图增订本,小白),《波德莱尔十论》(刘波、尹丽),《雷震传:民主在风雨中前行》(范泓作品系列),《难忘王府井》(开卷书坊第二辑,姜德明),《读书抽茧录》(开卷书坊第二辑,桑农),《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杜伟生),付费352元。读毕《猎书记》。
〔2013.08.16(癸巳年七月初十) 星期五 晴间多云〕
持续高温。说不清情绪好坏。粗读《与书为徒》,兴趣不如《猎书记》。收金城出版社枕边书系列019《启蒙者:西方思想家群像》,蔡晓滨著,付费35.7元。再读《好色的哈姆莱特》。重读孙犁《书衣文录》,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年5月初版初印。
〔2013.08.18(癸巳年七月十二) 星期日 晴间多云〕
周末两日没有继续加班,有轻松的感觉,照例还是洒扫,把卧室的书理了理。周六在静心休闲农家为侄女成都上大学全家祝贺,父母的精神挺好。周日,山西长治日报刊《喜欢毛边书》文。读桑农《读书抽茧录》,开卷书坊第二辑之一,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6月初版初印,红色的小精装装帧很喜庆,手感很舒服,文字也大多是感兴趣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人和事,用“史料”研判故实,得谢泳多有点评。书名取“抽丝剥茧”之意,源前人诗“读书心细丝抽茧”语。个别文字也曾收入其《随遇而读》,金城出版社蜜蜂文库之一,2013年3月初版初印,全书有书里书外、书人书事、书评书话、书前书后四个部分,深蓝色小精装,很肃穆的小册子,书名取自杨绛《<钱锺书手稿>序》,自谦平时读书无计划,只是“随遇而读”而已。此书较前者多有黑白插页,或人物,或手稿,或书影,或藏书票等。如若做书,亦欲类似之册。
〔2013.08.19(癸巳年七月十三) 星期一 晴〕
天出奇的蓝,清爽。讨论驻村第一支书人员调整和近日工作会议。收网订《泱泱中文系》(方交良)、《饭局.书局.时局:新月社研究》(刘群)、《层叠的现代:<现代>杂志研究》(颜湘茹),付费78元。四川南部贾登荣先生寄赠签名登荣作品选三卷,《闲弹:杂文时评集》,《记忆:散文随笔集》,《记录:新闻通讯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年5月初版初印。天涯书缘倍觉珍惜。
〔2013.08.20(癸巳年七月十四) 星期二 晴〕
凉快些了。筹备驻村工作会议。做区委书记带领全体区委常委观摩基层组织建设亮点工作准备。收网订《爽:七十年代私人札记》(李爽)、《作家笔会》(柯灵)、《天涯晚笛:听张充和讲故事》(苏炜)、《书蠹余谈》(苏同炳),付费78.4元。续读《泱泱中文系》。
〔2013.08.22(癸巳年七月十六) 星期四 晴〕
说事业单位招聘事。准备区委常委视察基层组织建设事。参与迎接市委组织部组织工作服务重点项目攻坚观摩。收网订《性学五章》(江晓原)、《两般秋雨盫随笔》(〔清〕粱绍壬),付费72元。收图书馆报稿费160元。续读《泱泱中文系》和《爽:七十年代的私人札记》。
〔2013.08.26(癸巳年七月二十) 星期一 晴间多云〕
23日,处暑,接待市委组织部党员发展程序软件评论会。24日,清扫室内,读《爽:七十年代私人札记》,晚同学三家聚会。25日,读《性学五章》,午在金桂国际欢送侄女上大学,晚读《性学五章》。26日,讨论驻村工作会议;收网订《古书犀烛记》、《古书犀烛记续编》(袁芳荣),《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刘克敌),《梁氏饮冰室藏书目录》(国立北平图书馆编),付费169.6元;晚在华渝川酒店有约,归家读《性学五章》。
〔2013.08.27(癸巳年七月廿一) 星期二 多云〕
研究驻村工作会议,审阅讲话、文件、主持词。收读七月号《包商时报》。浙江桐乡市夏春锦兄寄赠读书民刊《梧桐影》2013年第2期(总第4期)。翻《古书犀烛记》。有点疲惫。陆陆续续观毕都市言情电视剧《非缘勿扰》全30集。
〔2013.08.29(癸巳年七月廿三) 星期四 晴好〕
天湛蓝,心情悦。召开全区驻村第一支部书记工作会议。收8月18日长治日报样报两份。闲时读《古书犀烛记》与《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收网订《不日记》(陈子善)、《金石丛话》(施蛰存)、祝勇作品系列之《盛世的疼痛:中国历史中的蝴蝶效应》、《民国的忧伤:民国初年的宪政传奇》,付费97.2元。读祝勇《盛世的疼痛:中国历史中的蝴蝶效应》第三讲《澶渊:战争与和平》。
〔2013.08.31(癸巳年七月廿五) 星期六 多云〕
讨论西田村李某信访案件化解汇报。苏斌兄西安访友,识崔文川,通电问好,推荐西安理洵《猎书记》。与兴化姜晓铭兄通话,聊书事书人,感谢转址济南张其鹏索其两部书影录签名本。谈招聘事,心绪不爽。酝酿书人书事系列之《袁克文:“开卷赫然皇二子”》。
〔2013.09.01(癸巳年七月廿六) 星期日 晴间多云〕
有点头痛。读毕陈子善《不日记》。五、六月份,办公室分给了《光明日报》、《文汇报》,最爱看的是《光明日报》的《雅趣》、《文汇报》的《笔会.周末茶座》。《笔会》上不断读到陈子善的《不日记》,想着有天能买到《不日记》的结集。某日忽见书讯,遂从购得一册,精装,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年7月初版初印,附“猫读”藏书票一枚(陈先生爱猫出了名的),并彩色书影若干。《题记》言,陈子善应安迪邀约承担已拟好名字的“不日记”专栏,“每周一篇,八百字左右”,话题相对集中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特别是史料发掘层面;“不日记”2012年3月4日开张至今年2月24日正好一年,凡44篇。全书除此,“集外”收录近一两年散篇若干。《历史小故事》短文举易社强《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中刘文典看不起沈从文的“故事”原来缘自张起均著《儒林逸话》,1982年台北学海出版社初版。《纸墨寿于金石》文中谈到,关于周氏“兄弟失和”一时,当年周丰一提及“陶老太太”终于将真相告知。“陶老太太”为陶晶孙之妹陶虞孙,是“周作人夫妇的好友”,“陶老太太”“不希望将事实真相披露于世”,至今当事人和知情者都已隐入历史,“失和”之谜仍扑朔迷离。晚饭后,散步,于文化路旧书摊八元购旧书三册,《欧阳修文选读》,陈蒲清注译,岳麓书社1984年7月初版初印;《春潮》,〔俄〕屠格涅夫著,苍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12月初版初印;《父与子》,〔俄〕屠格涅夫著,巴金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7月初版初印。归家自是先去污整平压存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