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转自《文汇读书周报》,本报记者顾军报道
本报讯 “水火兵虫”,书之“四厄”。11·15上海胶州路高层大火夺去了58条生命,让158户痛失温暖的家,也让上海大学教授蓝凡4万余册藏书化为灰烬。日前,记者在余姚路泛洋度假村见到蓝凡夫妇。火灾当天夫妇两人因外出吃饭幸免于难。当大火熊熊燃烧时,许多人豁出性命逃生,而匆匆赶回的蓝教授却奋不顾身想回到21楼的家抢救宝贝书,后被大火引起爆炸产生的气流弹回,随后被人拦住。
数年前,蓝凡曾被评为“上海十大藏书家”之一,他家有藏书4万余册,DVD影碟3.7万余。蓝凡告诉记者,藏书大多是艺术理论类学术书,有很多珍贵版本和研究资料。如胡适写的《齐白石年谱》,是解放前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最早版本,只印500本,“文革”后蓝凡在上海地摊上用100斤粮票换来。而1890年出版的《红与黑》(法文版)则是蓝教授在法国塞纳河边旧书摊淘来的。此外,上海京剧院副院长陶雄曾与他相约写《南派京剧史》,将南派京剧的早期海报和资料都留给了他。还有上世纪40、50年代香港电影史的说明书和资料,还有整整一箱“文革”后刚刚恢复演出的戏剧海报和说明书及主编《中华舞蹈志》时从民间搜集来的文献孤本。
蓝凡夫妇对记者形容,家中书天书地,人几乎无法回转身,还用旧杂志搭了一个“杂志门”。夫妇俩没有孩子,生命的重心都在书上。去国外旅行,必先逛博物馆、图书馆和书店,外加看电影———因为电影也是蓝凡的研究领域。妻子陆兰迪说:“我家大概烧到最后的一家。当天深夜,现场飘出了残纸片,一看皆是蓝凡的藏书。”相比物质损失,精神财富的消逝更令夫妇两人心痛不已。
为了“火烛小心”,蓝家不动火,从不烧饭,不用煤气。而现在,付之一炬的除了藏书,还包括蓝家7台电脑,蓝凡用5台,陆兰迪用2台。火灾过后,消防队员进入蓝凡家发现,家中藏书灰烬厚达一米,硬盘残骸正由计算机专家帮助恢复。计算机协会近日在网“呼吁”:急需型号ST3500830AS 的硬盘,恳切盼望各界人士给予支持。蓝凡夫妇表示,“有很多人在牵挂着我们,这么多素不相识的人让我们真的觉得很温暖。”
博文正文
上海藏书家蓝凡教授藏书珍本毁于11·15火灾
标签:生活2010-11-30 23:09 星期二
返回顶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