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9 星期日 多云〕
翻剪今年所订读书类报纸,读3月4日《中华读书报.理想的“小精装”》文,阅后颇受启发。
小开本的精装书是能够握在手里随处阅读的、夹在腋下随身携带的硬封图书。心目中理想的小精装,十个字:好读的经典,朴素的高贵。好读的经典,指的是书的内容。精装书相比平装书,其寿命总该长久些,那精美的硬封里包裹的就不该是翻过即扔的“文化快餐”。大开本的精装书,又厚又沉地搁在书架上,小精装的经典应该是好读耐读的轻松文字。朴素的高贵,指的是书的装帧。其风格应该是简洁内敛的,做工应该是精美细密的,手感应该是实在温暖的;她不能太轻,会显得不够沉着,也不能太沉,但要有些“压手”,要能够展现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一种绝不张扬的高贵。
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是一套这样的小精装,有多位学者文人加盟,多随笔杂记,短章结集,供文化人赏读的。于是就注意搜集,慢慢地也攒了好几本。可时间长了,却渐渐生出些不足之意:当代学人的随笔,固然精义叠出,但也有篇章似乎经不起时间的打磨,与经典相比,成色总觉欠缺几分。另外,纸面精装,有些不耐脏,不耐磨,总不如布面精装吧。
三联书店新出版的《中学图书馆文库》,名家荟萃,都是有关中国文史艺术的真正经典。硬封,布面,圆脊,标准32开。16册书的封面用色各异,但色调搭配和谐雅致。内文的版式很讲究,字体字号很平常,更没有花哨的装饰,但疏朗清新,有着良好的空间感。外裹书腰,内夹书签,用纸很平常,但橘黄色铺底,印上全套丛书的书目,不俗!赏玩良久,又下意识地鸡蛋里挑起了骨头:精装书是应该能够不借助外力地、自然熨帖地平摊在桌上的,这套书似乎做不到。这大概是因为正文纸用的是轻型纸,虽然厚且有质感,却轻,压不住封面;精装书握在手里应该厚实压手,这书除了纸轻之外,封面的板材似乎也稍薄,再厚两毫米呢?如果书里夹一条素色的丝带,就更好了。
中华书局出版的中英文对照本《论语》,布面圆脊,32开的精装。封面很简洁,中文书名“论语”是黑色大字,英文书名则烫金,庄重中透出内敛的高贵。书腰上有一行字:“一册在手,意味着你同时拥有了三种经典。”第一种经典是《论语》本身,第二种经典是杨伯峻的白话文译本,第三种经典是刘殿爵的英文译本,这个译本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崇高声誉,已成为公认的权威,列入“企鹅经典”。翻开书,页面左边是《论语》的原文和白话译文,右边是英译,一一对应。版面舒朗清丽,天眉和序号居然令人毫不察觉地换成褐色,使得整个版面庄重而又有变化,可见设计者的匠心。正文纸张用的是米黄色的胶版纸,挺括而又柔和。展开来,页面可以放心地平摊开;合起来,页面又紧密地贴在一起,好像书芯有磁性一般;握在手里,沉沉地压手。这是我们理想中的小精装。
〔2009.03.30 星期一 多云〕
近来迎接原中组部部长、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张全景来濮调研指导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有关事宜。收卓越订书四种七册,付费296元。《耕堂读书记》,孙犁著,黄苗子题签,布面精装两册,大象出版社2008年初版。《日知录集释(全校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2印。《在性与爱之间挣扎--莎乐美回忆录》,北塔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典型文坛》,李格非著,用“文坛典型人物”的概念,考察诠释当代文学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初版。成都毛边书局寄来《民间书脉》毛边本一册,《悬空的圣殿:非非主义二十年图志史》切边本一册。
〔2009.03.31 星期二 多云〕
当下关于猫猫狗狗的书越来越多,《小猫杜威》可算其中佳作。封面上望着读者的这只小虎纹猫就是杜威,它的故事在作者细腻、温情的讲述中打动了众多美国人,如今可望继续更多中国“猫友”。上海交大教授江晓原说:“《小猫杜威》最打动我的是它所在的小镇图书馆,一个感动世界的图书馆,一个伟大的图书馆是在给予,它深深地与社区生活融为一体,变得必不可少。”
上海图书公司与徐汇区文化局3月28日至4月12日共同主办“走进世博--百年老期刊创刊号巡回展”。老期刊通常是指清中后期至1949年10月1日前面世的中文报刊,是当今热门的艺术品收藏投资品种。
让蒙田的生命在中文语境中再生和延续。著名法语文学家马振骋历时五年依据法国伽利玛出版社《蒙田全集》1962年版本独立翻译的《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卷)3月份由上海书店出版社隆重推出,有望进军首届“傅雷”翻译出版奖。法国文学翻译家许钧曾说,翻译法国文学经典,有两座难以超越的高峰,一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二是蒙田的《随笔》。在3月22日举行的“再见蒙田”座谈会上,马振骋绝口不提埋首翻译之艰辛,反而称蒙田是一位和自己深有共鸣的作家,做喜欢的事就没什么辛苦。
上午汇成都毛边书局书款45元。近晚全家忆江南小聚后,入大家图书超市闲览,付费198元购书若干,除童书《三字经》、《弟子规》外,其他为《印象派绘画史》(上、下)、《后印象派绘画史》(上、下)、《画家笔记:马蒂斯论创作》、《抽象派绘画史》、《抽象派绘画大师》、《画商詹泊尔日记》、《文艺复兴:艺术与诗的研究》,上述五种为广西师大2003年版“绘画艺术书系”丛书。《书.画.人》,劳伦斯著,大家小书.洋经典,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2年初版。《同时:随笔与演说》,苏珊.桑塔格文集,黄灿然译,精装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1月初版初印。
〔2009.04.03 星期五 多云〕
张全景部长4月2日来濮调研指导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工作。近来工作头绪多,应酬多,疲惫,晚多早休,夜半常常醒来复睡,陆续翻毕吴鲁芹《余年集》,并《民间书脉》。4月2日下午,观华英旗舰店,留言:“卖场环境不错,新书不多,归类尚需规范。”今日晨收卓越订书四册,付费267元。《中国农具发展史》、《中国古代插图史》、《往事不寂寞》和《格拉斯的烟斗》。
〔2009.04.04 星期六 清明.多云〕
难得在家休息,整理院内卫生。读毕《格拉斯的烟斗》,不足千字的每篇文字读来很轻松,值得学习。有感即写,无言则止,为文不能强拉硬拽凑数字。天涯读书首席版主朱晓剑先生约为天涯读书周刊撰稿人。
〔2009.04.05 星期日 晴〕
今晨枕边的书歪了,恰歪在头边,好在是即将醒来的时候。最近总是买书,朋友们开玩笑说,怪不得每次打牌总是输,天天买“输”吗?上午去台前吊孝,本欲在台前县城过蝉宴瘾(曾写一篇关于蝉的文字),县委组织部朋友已安排好房间,无奈一同学须回来接待郑州友人,朋友们辞蝉宴回市里品尝微山湖鱼宴,之后打牌,一如既往地“输”。晚带小女街上小吃余,闲逛大家、啄木鸟,20元买两册童书,并《读书》第三期。
〔2009.04.06 星期一 晴〕
“他写过小和尚!”汪曾祺1991年1月28日致黄裳的信中写道:“岁尾年初,瞎忙一气……被人强逼着写一本《释迦牟尼故事》,理由很奇怪,说是‘他写过小和尚!’看了几本释迦牟尼的传,和《佛本行经》及《释迦谱》,毫无创作情绪,只是得到一点佛学的极浅的知识耳。”汪曾祺是否著就《释迦牟尼故事》一书,待查,但汪曾祺确实是在发表《受戒》后声名重新鹊起的。黄裳说,“曾祺小说的散文化倾向,为读者与评论家注意已久,但没有深入的研究……曾祺又明确地声明过,他的短篇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近似随笔’,这样做,是‘经过苦心经营的’。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已经‘名满天下’了,稿件杂志编辑不能不接受,换个无名的作者,不被退稿才怪!”
〔2009.04.07 星期二 晴〕
收卓越订书四册,付费87元。《民国风景:文化名人的背影之二》,张昌华著,《曾经风雅:文化名人的背影》的姊妹篇,东方出版社2009年1月初版初印。《青春洒向何方》,良友慕客第八辑,文汇出版社2009年1月初版初印。《清代江南藏书家刻书研究》,王桂平著,凤凰出版社2008年12月初版初印。《太平风物:农具小说系列展览》,李锐著,三联书店2006年11月初版初印。“太平风物”名自《王桢农书》:“(王桢)每见摹为图画,咏为歌诗,实古今太平风物也。”李锐1987年在旧书摊上买到《中国古代农机具》小册子,之后带着这本书到曾经插队的山西吕梁山区邸河村住了几天,在收麦子劳动之余,看得讲述农具历史的这本小册子“惊心动魄”,悲怆和遐想久久难平,觉得应当写一本关于农具的小说,来一场和祖先的对话,用一锨一蹶刨出农业文明史的智慧和记忆。李锐以古老的传统农具为主要意象,把数千年悠远的农耕文明和现代社会放在同一天平上使之碰撞,“拼贴”了图片和文字,文言和白话,史料和虚构,历史的诗意和现实的困境,严峻地传达了当代人对正在消失的古老农业社会的凭吊,也传达了当代人对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许多问题的敏锐思考和至深忧虑。
〔2009.04.08 星期三 晴〕
“《百家讲坛》,坛坛是好酒”。不过,这则广告语总给人有一种偷梁换柱的感觉。《百家讲坛》曾播过一期“纪晓岚与《四库全书》”,主讲人引述了纪晓岚编定《四库全书》后写的一首诗中的“检校牙签十万余”句,解释说,纪晓岚把书看成剔牙的牙签,认为编纂《四库全书》就跟天天玩弄牙签似的。纪晓岚还在《乌鲁木齐杂诗.贩书》中写过这样的诗句:“山城是处有弦歌,锦帙牙签市上多;为报当年郑渔仲,儒书今过斡难河。”这是一首难得的描写古代书市的赞歌。宋代史学家郑樵在《七音略》中感叹,“孔子之书不能过斡难河一步”,到了乾隆盛世,有书商贩运,使儒书传至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寨山城,出现了“锦帙牙签市上多”的局面,意味着阅读文化趋向繁荣。
“锦帙”是用锦做的书衣,“牙签”是用象牙做的图书标识,二者同为书籍的代称。其实,“牙签”是旧时藏书者、读书人为了便于翻检而置书中作为标志的牙制签牌,乃今人称之“书签”的别谓。
〔2009.04.10 星期五 晴〕
4月9日,汇书款150元分别至香港辜健、北京庞晓然。寄赠成都朱晓剑新的一辑《书简》切边本一册。收《博览群书》第四期。《张守义和他的装帧艺术》一文总结张守义先生的作品,“以庄重大度、内涵丰富为最高审美追求,前期偏重以绘画或装饰为主,中期逐渐以绘画与装饰相交融,表现形式与工艺技法日渐娴熟。近年来,设计更为洗练、精当,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具有很高的文化层次……他的黑白插图,更是国内美术园地的一朵奇葩,看似简洁率真不经意的几笔,却饱含了画家的思索和百折不挠的实践。”
4月10日,读4月6日《藏书报》。董国和说,在藏书界,“大缺本”就是行话中的隐语。“大缺本”是指在一套书或一套期刊中,那些最难得到、甚至让人不惜重金求购之书刊。如孙犁“劫后十种”中的《老荒集》、《陋巷集》初版本,王稼句的《笔浆集》、《枕书集》、《补读集》和《砚尘集》等。一般来说,造成“大缺本”的原因除了初印印数少,最重要的还是它们耐读耐品。
〔2009.04.11 星期六 晴〕
加班处理下周市委综合考评中关于基层组织党的建设考核准备工作。读《博览群书》第四期。《缓慢的书写是一门精致的艺术》书评纳博科夫早年回忆录《说吧,记忆》。作者说,在一个匆忙躁动的时代,缓慢的书写与阅读注定是一件不合时宜的事……经典之作有一个不可磨灭的特征,就是精致。精致有可能刻意,却一定不粗糙、不草率。精致的艺术自有一种不可代替的风范,它坚固细密又洒脱飘逸,且有收放自如的节制。它的骨子里先天地散发着一股不肯流俗的凛然,这样的艺术看似单纯、内敛、不动声色,却在细节处不时迸动智慧的刀光,令人不敢轻视。纳博科夫的早年回忆录《说吧,记忆》就属于这种精致的艺术……当然,缓慢不见得总能造就伟大的作品,只关注细节也未必能尽得精致之神髓,但缺少缓慢的心思和从容的气度,缺少对精致之美的向往与追求,写作者注定只能制造粗劣的阅读垃圾,使阅读者变得更为艰难和痛苦。
博文正文
返回顶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