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7 星期六 阴转小雨】
居家躺读。《中国图书评论》第10期杨逢彬《叶德辉与晚清民初的湖湘》文,辩近代长沙藏书大家叶德辉(当地人称“叶麻子”,《书林清话》作者)所编刻《双梅影暗丛书》非“诲淫”之书,人言其“诲淫”乃因叶“私德不好”,其实《双》书在文化史、医学史上极有价值。文中转述钟叔河言,毛泽东上世纪70年代初作为国礼送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楚辞集注》,即为叶氏观古堂所藏的宋本。杨文还写到他与钟叔河先生的一次聊天,钟谈到读书人有文人学人之别。大意是说,鲁迅周作人是文人,杨树谷(作者之祖父)是典型的学人,黄季刚是学人兼文人而文人气质较重。文人往往或诗酒自娱,纵情声色,放浪形骸;或性格严峻,于人不假辞色;或嘻笑怒骂,出言狂悖。总之,为人不拘一格,其中许多人操守不甚措意。学人则较为理智,较为温文尔雅,较为讲究个人操守。学人对待“性格怪异”的文人,往往加以谴责和鄙视。以此标准来衡量叶德辉,在气质上应该类似黄季刚。典型的文人如米芾、李渔,他们可为人诟病的地方还少吗?如果让文人气质较重的人来治理国家,如李后主、宋徽宗,千年之后,我们只好慨叹造物错乱了他们的位置和时代!叶德辉之被杀,是否也可作如是观呢?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闭幕会(1968年10月)上,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个保孔夫子、反对康有为的,此人叫叶德辉。后头顾孟馀问我,有这件事吗?我说有这件事,但是情况我不大清楚,因为我不在湖南。对于这种大知识分子不宜于杀。那个时候把叶德辉杀掉,我看是不那么妥当。”
在外国文学名著的藏书队伍中,网格迷一直是主力军,网上常见蜂拥而至的场面。今年的6月30日书事,曾就好书者所钟爱的“网格本”转引了《爱上阅读》书中的一段文字。今读《藏书》创刊号,该刊责编徐雷《孔夫子旧书网书籍拍卖经眼录(一)》文中谈及“网格本”尚有精装者,且价格已赶上普通清刻本。读此,于“网格本”有了新的认识。寒舍存“网格本”无多,仅《前夜、父与子》、《格列佛游记》、《红字》三种。读徐雁《雁斋有书钤印迟》文,在孔网下单购《中华名人书斋大观》、《近现代书斋室名趣录》二书。
大约是在2003、2004年,见《万象》顾问柯灵先生已逝而未在杂志上加黑框,且某期印刷有点瑕疵,致函主编俞晓群先生,承蒙俞先生不弃,受赠俞著《人书情未了》和(英)理查德·德伯利著、肖瑗译之《书之爱》二书。午读上海书店出版社8月新版小硬精装系列之沈昌文新著《最后的晚餐》,其《柯灵老人与<万象>》文就未加黑框述及如下:(柯老谢世后)“按理,刊物顾问名单上的柯老之名应加黑框。可是几期下来,安迪君(按:上海陆灏、《东写西读》作者、《万象》主要编辑)竟毫无动作。此君精于编事,不应有此疏忽,莫非忙于恋爱,无暇及此?某日,按捺不住,去电话询问,不料安君正色告我:在他看来,柯老与这刊物永远同在,不存在去世与否的问题。加黑框自是多事。我闻讯,只有一个答复:这主张实在是‘高’。于是唯唯而退,欣然挂机。现在见到每期样本,总觉得安迪老弟的确是高,柯老的确与《万象》永远同在。二00四年六月”晚续读《最后的晚餐》。
【2007.10.28 星期日 多云】
回老家给父亲祝寿。学武捎来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签名本。购读《读书文摘》第11期,4.5元。晚续读《最后的晚餐》、《樗下随笔》。
【2007.10.29 星期一 多云】
上午给部长汇报过近期两个会的总体安排后,感觉无聊就到万佳览书,有同事随后赶去商谈其买房贷款问题。费银45元购书两册,其中《先知》为随行一小同志代付,己阅《幽暗的林荫小径--蒲宁中短篇小说选》,冯玉律、冯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07年1月初印,窄32开轻型纸印制,翻阅时手感颇舒服。拿去书封,漆黑色装帧,书脊上白色正体书名、著译者、出版社,凝重大气,乍看即非那些花里胡哨、轻佻浅薄之书。中午,四位进回族餐,有一爱诗同事言,蒲宁、屠格涅夫、托尔斯泰是真正的语言大师。下午在家休息,刚睡醒即接到黄甫街旧书摊儿主电话,说又找到了9册大象人物聚焦书系的书,遂让丰涛赶往购之。
最早接触蒲宁(1870-1953)作品,是在1985年阅读《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奖作家作品选.中短篇小说》(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4月初版)时,书中选载了蒲宁的重要作品之一、举世公认的小说佳构《从旧金山来的先生》。对于这篇小说的赞辞不胜枚举。1920年,蒲宁流亡国外,定居法国。1939、1941年先后表示返回祖国的意愿,后因苏德战争爆发,此愿未遂。1933年,以法国作家身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辞中说:“蒲宁在《从旧金山来的先生》这篇作品中,小心翼翼地在格式上而不是在复杂地角色中展开其主要思想,从而使主题鲜明......书中地人物激起了他的愤怒和仇恨,一生追求金钱的美国富翁,年迈时仍竭力要恢复他身体的活力,拯救他麻木的灵魂,追求晚年生活的享乐,结果令人信服地似汽泡一样迸裂。然而这部小说描写的并非这个可怜的、微不足道的人物的形象,而是与这个人为敌的命运之神的形象。小说艺术手法独特新颖,没有故弄玄虚,严谨而客观地描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人类虚荣心之间的较量,读者可从作者驾驭语言的神力中感到一种不可思议的感情被唤醒,而且愈来愈强烈。《从旧金山来的先生》很快被公认为一部文学杰作,而且不仅仅是一部杰作,更是日益显露的世界曙光的预示。”1965年,苏联国家文艺书籍出版社出版九卷本《蒲宁文集》,苏联大诗人特瓦尔多夫斯基作序。序中说:“人们把蒲宁这篇最著名的小说只解释为揭露资本主义并且象征性地预言资本主义地灭亡,却忽略了对作者来说比这重要的多的思想:即使是亿万富翁也逃不脱一般人的归宿,在凡人共同的结局的面前亿万富翁的财势渺小而又无常。”除此书外,寒舍尚存安徽文艺版《蒲宁文集》三卷、东方出版社版《蒲宁回忆录》,感觉还应有《蒲宁散文选》但没有找到。夜读沈昌文《书商的旧梦》。
【2007.10.30 星期二 多云】
今日上午原本拟召集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同志商讨近期举办贯彻十七大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座谈会的有关事宜,恰因区委书记在人民会堂做十七大报告辅导讲座,会场分给组织部18个名额,而与会人数不满,恐不好交差,只好安排这些同志滥竽充数听会。同事去,一人在办公室擦拭昨日所收9册旧书,即《蒲熙修:此生苍茫无限》、《田汉:狂飙中落叶翻飞》、《傅抱石:落笔世所稀》、《黄永玉:走在这个世界上》、《常书鸿:敦煌铸就无字碑》、《黄苗子与郁风:微笑着面对》、《杨宪益与戴乃迭:一同走过》、《聂耳:匆匆却又永恒》、《徐迟:猜想与幻灭》。读新收上周报纸,10月23日《藏书报》第6版载王性昌《读印小札》系列文字之《静对床上书连屋,闲看阶前树拂云》。“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是清代书画家、藏书家程邃成于顺康间的一枚多字藏书印,从其意而看,程邃也是藏书“随意”一派,细品极能窥其藏书淡远心态。中午有友邀约,餐前往刚知道的大庆路南端博爱书屋闲览,费银15元置旧书6册。春风文艺出版社“布老虎丛书随笔系列”之陈平原《茱萸集》、周泽雄之《耳朵的立场》、张远山之《吊驴子文》,2001年9月初版初印。《天涯归客》,陈学昭文学回忆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1版、1982年10月2印。《包法利夫人》,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网格本,福楼拜著,李健吾译,1958年10月北京1版、1983年6月北京4印;原存此书,后赠友人。《小银和我》,【西班牙】希梅内斯著,【西班牙】菲萨克译,严文井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8月初版初印,1320册,硬面精装,书脊微损,扉页钤“国家图书馆赠”印章。晚与朋友联华聚饮。
【2007.10.31 星期三 晴】
昨日连酒,不适,上午无去班上,居家闲翻书,重点看的是《碎舞--读画笔记》,洁尘著,广西师大社2003年3月1版1印。沈昌文《书商的旧梦》之《不良成性》中引美国作家房龙言:(禁书)“是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查禁图书与迫害作者的结果,只能是使那些根本就不会引起公众注意的图书,反而会因此备受瞩目。”其《文化追求》文谈到,多年以来,“文化人”不一定是个好词,多少暗示其人不够“政治”。下午到办公室处理座谈会有关琐碎事。晚邀请正在党校学习的四位乡长(主任)聚饮,以示看望关切之意,朋友间交往免不了的。夜续读《书商的旧梦》。
博文正文
古澶修远居书事(2007年10月之八)
2007-10-31 20:49 星期三
返回顶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