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0 星期六 晴】
晨起览《读书文摘》第9、10期,多篇文章所转载之书已存,感觉此刊明年可不订阅。翻《行走中原》濮阳篇,只略记西水坡中华第一龙、戚城遗址、澶州城、唐兀公碑、谢太臣故居、东北庄杂技、台前孙口“将军渡”七处,而南乐造字始祖仓颉陵、宋朝望族晁氏家族墓、清丰单拐红色爱国教育基地、中原油田发现井等未载,惜之。中午应朋友邀约赴清丰马庄桥镇品中华名小吃“二白炒饼”,餐后一商务朋友助款320元(折后)购书20册,下午、晚上翻书。
【2007.10.21 星期日 晴】
续翻昨购书。《中国诗歌研究》第4辑,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诗歌流派“九叶派”女诗人郑敏诗歌研讨会专题,中华书局07年7月初印;郑之名作《金黄的稻束》,翻译作品《美国当代诗选》。《锦灰不成堆》,王世襄著,三联07年7月初印;静舍尚缺《锦灰三堆》,孔网不识者将王世襄著作误写为“畅安自著”,可笑!《叶隐闻书》,【日】山本常朝口述、田代阵基笔录,李冬君译,日本武士道修养书,广西师大社07年5月初印。《满纸烟岚--人物.书刊.电影》,张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07年8月初印,存其《尘封的珍书异刊》。《半堵墙》,徐迅乡土散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07年9月初印;在阿滢博客见此介绍即想觅一册,并跟帖云:“看到充满乡土气息的封面,就想到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上海人民出版社“蓝鲸书系”之王蒙著《神鸟》、刘心武著《长吻蜂》、张抗抗著《白色大鸟的故乡》、高洪波著《蝶趣》、赵丽宏著《与象共舞》五册,07年8月初印;本书系共七册,缺冯骥才《爱犬的天堂》、邓刚《蛤蜊搬家》;这是一套和动物有关的书,流露作家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使我们人人都能在这个和万类生灵共处的世界,举头俯首,到处都能观照周围灵动的生命。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二辑之《思适斋书跋》、《滂喜斋藏书记、宝礼堂宋本书录》、《天禄琳琅书目、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三种,07年8月初印,2300册;目前,两辑各缺四种没有配齐。钱文忠新书两册,《国故新知》、《人文桃花源》,上海书店出版社小开硬精装系列,07年9月初印。辽宁教育出版社“书趣文丛”第三辑之周越然《书与回忆》、黄裳《音尘集》,1996年9月初印。《巴黎读书记》,卢岚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7月初印。《林中水滴--自然与人生》,蓝蓝编选,主题散文集,东方出版社“心叶文丛”之一,1997年5月2印;本系列尚有《围城沧桑--家庭与人生》、《邂逅缪斯--文学与人生》、《书梦飘香--读书与人生》、《行板如歌--音乐与人生》、《唯一的门--时间与人生》五册。晚读《半堵墙》、《纽约客书林漫步》。
【2007.10.22 星期一 晴】
上午取稿费120元,并天涯书局所购书13种15册。《飞翔的俄罗斯--俄苏文学大师探真》,辛越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05年1月初印。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2印版“中国古文献研究丛书”之《世说新语研究》、《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杜牧诗选》,缪钺选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初印、《杜牧传(含杜牧年谱)》,缪钺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初印。《文字是肉做的》,董桥著,文汇出版社2005年6月2印。《忆沈从文(二十世纪湖南文史资料文库)》,精装本,印2500册,湖南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岳麓书社1998年2月初印。《齐人物论》(增补图文本),庄周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初印。《碎舞:读画笔记》,洁尘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初印。《世说新语新校》,精装竖繁本,李天华校注,岳麓书社20 04年1版/2005年6月2印。《巫觋人文——沈从文与巫楚文化》,周仁政著,岳麓书社2005年12月初印。《中国人史纲》(插图版、三册),柏杨著,同心出版社2005年9月初印。
下午原定省驻村办赴孟轲集调研新农村建设和扶贫资金落实情况,临时改变路线未来,遂驱车往市里觅书。在黄甫街一旧书摊,无欲购之大象版“人物聚焦书系”,见金人译人文旧版《静静的顿河》第一册,因不易配齐,未置。又至夕阳红广场附近华英书店分店闲览,折后费63元聚书三册。1、彩色纪念精装版《父与子全集》,【德】卜劳恩作、洪佩奇着色、编辑,方20开本,译林世界连环画漫画经典大系之一,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07年5月初印。早在20世纪30年代,吴朗西先生即在《美术生活》杂志上第一次将《父与子》介绍到中国来,并且还送了一本50套的《父与子》画集给鲁迅先生,鲁迅先生非常喜欢这个画集。丰子恺先生也曾高度赞扬过《父与子》,在他的推荐下,1951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在国内第一次以画册的形式出版了《无字连环漫画父与子》,丰子恺先生还为这本画集写了序。华君武先生、方成先生写过专门文章介绍《父与子》。父子情,感天动地。2、《乱世浮生:1937-1945中国知识分子生活实录》,帅彦著,中华书局07年6月初印。叙述胡适、郭沫若、冰心、梁实秋、老舍、闻一多、梁漱溟、陈寅恪、刘文典、丰子恺、郑振铎等知识分子个体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的日常生活、心态情感和命运选择,用细节讲述他们非常时期的喜怒哀乐,展示他们精神和心理层面上的矛盾和困惑。拒绝遗忘,还原历史。3、《不裁》,随笔作品集,古十九(叶蕾)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10月1版/2007年5月3印。此书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最美的书”、2007年度“世界最美的书”,它的特异之处,正如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朱赢椿在本书“设计人语”中所说,把书名定为“不裁”,有“不才”之谐音,也有不加修饰之意......它也切合了毛边本的装帧风格。因为毛边本的成品尺寸稍大,裁开毛边本,会发现版面外的留白多,看起来轻松,有阅读呼吸的空间,还可在边上空白处写读书笔记。而且边读边裁,有一种短暂的等待和喜悦,当读完全书后,翻口由原来的光边变成毛边,那种参差不齐的瑕疵给人一种残缺美的视觉享受。书中插页由古十九亲手绘制或摄影,揭开一读,如果喜欢还可撕下贴在墙上。在书的前环衬设计了一张书签,可随手撕开作裁纸刀用,扉页有藏书票两张,票面是古十九画的插图。封面书名上用缝纫机自由随意走上一道线,体现手工意味和不裁之意。正是它的特异装帧促使我毫不犹豫地拿下了它!
晚与小女同翻《父与子》,览《乱世浮生》。
【2007.10.23 星期二 晴】
收读《中国图书评论》第10期,以及南京董宁文兄寄来的本年度《开卷》第7-10期、《书乡》第4-6期。回复短信言谢,宁曰“《书乡》暂不出了”,遗憾!下午读了一遍全文十七大报告,因最近要召开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两个工作座谈会。讨论安排有关事宜毕,溜出逛万佳、三才书店。在三才折后费银24元,购陈染散文集《谁掠夺了我们的脸》,精装本,作家出版社07年5月初版初印,首印30000册,而新近同时出版的宗璞的散文集《告别阅读》只首印了15000册,2006年5月出版的池莉的散文集《熬至滴水成珠》,到7月即加印4次,印量60000册。看来书起个好名,印数就不一样。在书店翻《谁》的时候,读到了陈染谈书的这样一段文字:“读一本好书的确如同品味一杯醇酒,好几天都会觉得日子非常充实,沉醉其中,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沉静并安于家中的阅读者来说,为生活中拥有如此的甘饴而感到韵味盎然。在书的宝藏中,我始终渴望智慧的火花娓娓跳出,渗透皮肤,融到血中,钻入骨中,犹如醇酒被慢慢咽入胸腹,之后,它的馨香和力量才缓缓溢出。”
博文正文
古澶修远居书事(2007年10月之六)
2007-10-23 20:11 星期二
返回顶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