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风光
从向阳沟(庙沟)沟门口的十字路口(就是小龙曾经骑摩托车肇事的那个地方)出发,延烈士墓山的山根底下的公路向北走,是一条缓坡的路段,大概走不到五百米路就开始转了一个大弯儿向西继续爬坡,刚一经过烈士陵园的门口,到了一条很长很直的缓坡,约莫着有三里地长,这就是县城里的人们都知道的“谢家岭”,其实,谢家岭是“老墩台”山和烈士墓山之间形成的一个山沟,走到坡顶是一岗梁,翻过去就是谢家崴子。老墩台在前面已经介绍过,小市解放前夕,就是在这座山上,解放军和当时的“国军”为了争夺“老墩台”山顶上的制高点曾经进行过殊死搏斗,别看“老墩台”这座山不算高,名字听起来也别扭,其实它对小市这座县城来讲,战略意义非常重要,可以说算的上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除了谢家岭是小市乃至整个东部山区陆路通往外界的必经之地,在它的北面山脚下的太子河无疑就是水陆通往本溪的重要通道,这还不算,“溪田”铁路也正是从老蹲台北边不远处的太子河上呼啸而过,并且本溪的东部广袤的山区又是木材、煤炭和其它矿藏储量非常丰富的地方,这样说来,老墩台南北两边与其各自相连的两座山之间形成的两个道沟坎,自然成为举足轻重的咽喉要道,当然,斜杨先生不懂地理,也没研究过军事,以上胡咧咧的那些都是凭自己的想象得出的结论,并不具什么代表性,不过自己觉得“白唬”(东北话:吹牛×的意思)的这两句瞌,还真有点儿条条是道儿、句句是理儿,总之还贴一点儿边儿,索性也沾沾自喜一下。
有关烈士墓山我在前面文中已经提到过多次,有上小学那会儿到槐树林子里吃槐树花和采槐树籽,还有到庙沟山上学大寨种苞米,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高中的时候和小龙一帮同学钻林子拍照片,这些林林种种点点滴滴的琐事都是在这座山上发生的。在县城里我家的那个位置看这山,并不高也不大,远远望去像一个绿色的金字塔的一面,塔尖我爬上去过,半山腰上还埋着水塔里的那些设备,估计是自来水公司为县城供水用的。其实,所看到的这座山正对着县城的一面,更像是一座起脊的房顶上的一面房山头,如果从两侧看这山,就好像卧在那里的一条龙,绵延向西好几里,他的南面就是庙沟瓦房林立的北面山坡,而他的北面过了烈士陵园再往前走,郁郁葱葱有好多松树林子。以前,当然是小时候的事,有很多部队的营房坐落在那里,这就是高炮旅,如果走在谢家岭的公路上,沿途两山坡下的宽阔地带都能看到一排排的高射跑,炮口有粗的也有细的,叫不上来都是什么型号,也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些高射炮在那里发过炮弹,所以一直遗憾着,一直到了我毕业参加工作以后,这里的部队才搬走,当然那些高射炮也都拉走了,不过,估计到现在,那些老掉牙的炮送给民兵都没人稀的要了,早就过时了,那些炮,据说在抗美援朝的时候都使用过。
说起这个高炮旅,还和我们家有点联系,就是我的姐夫在转业前,就是在这个部队的通讯连当连长的,那时手下一群女兵,就是接线员话务员之类的,姐夫和姐姐结婚后不久,部队就调走了,搬到了辽东半岛那边的一个什么地方,姐夫是清源人,转业以后就回到了小市,因为我姐姐毕业以后在县一中教书,并且单位给分了房子也在小市,姐夫就打算在这里找工作了,不过开始的时候听难的,因为那时在他在这里除了我们家这些人就在也没别的亲朋好友了,军人出身的他还特别留恋那身军装,一直想到公检法这样的部门工作,但那时关系不硬就特别困难,母亲倒是给找了一个亲戚,那时是好像在县人大常委会任一个什么职务,但也是一个胆子不是很大的人,事儿办的一直不尽人意,所以姐夫那阵子有接近一年多的时间沦落成一个待业的游民,那时姐姐也刚参加工作不久,工资也不是很高,我那外甥女也刚出生不久,日子过了挺紧巴的,姐夫那时倒是也有工资,但还是在部队开,因为离的远,一直没去领,那时他也是一个吸烟的人,遇到困难的时候,甚至一角九一包的雪茄烟他都买过,后来有一次逼的没办法,看水洞旅游景点那儿有烤羊肉串的挺赚钱的,心就活了,花钱也找人给焊了一个炉子,把材料都准备好了之后,骑着自行车跑了十几里路就去了,不过一个从军校出来就一直当兵的人哪是做买卖的材料,最起码吆喝都不会,也没那耐心呀,结果没干半天就泄气了,收拾了摊子在骑回来的半路上就把那些行头扔到沟里了,也是的,炉子想卖到废品收购站,那些羊肉还能吃呀,好家伙一股脑全撇了。
事情的转机在是母亲一次去县里给姐夫取一个什么资料,在人事局遇到一个老同事,在闲聊中母亲说了姐夫的情况,大概说的就是姐夫在南京通讯工程学院上的军校,后来在部队一直干通讯这个行当这些简单的情况,那个母亲的老同事一听,马上给母亲出了一个主意,说姐夫这条件不一定非要到法院这类地方,到邮电局是最合适不过了,况且马上就要上程控电话,姐夫学的专业正好有用武之地。母亲听了也觉得有道理,后来就说通了姐夫奔邮电口使劲了,结果还真的顺利,如愿的被分配到了邮电局工作,那时邮电和电信还没分家,混在一起叫邮电局。也正如母亲的那位老同事说的,过了不久县里就开始进行通讯改造,上程控电话,姐夫就被派网武汉的一个叫做贝尔的公司学习了半年,回来后就开始在新建的电信大楼的机房带着一帮人安装调试,一直干的挺卖力气的,人也非常讲义气,一直很有人缘,在后来的电信局里,做过维护班长,市场经营部的部长,局办公室主任,副局长,一直做到局长的位置,那时,他才刚将近四十岁。一个外地人转业到这里,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摸爬滚打,混到今天这个地步,也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容易了。(22)
斜杨自叙体小说《屌丝逆袭:虚拟的女神》,请点下方封面(天涯读书链接)看更多,已更新73万字。期待你支持,谢谢!
点下方封面看斜杨小说↓
触下方封面看斜杨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