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时候不该走的路子也得走啊!唉——”铁妞娘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妈,我没把您照顾好,您受罪了……”铁妞一边哽哽咽咽地哭着一边说。
“妞妞,你别哭,你们己经尽力了,你们的负担太重了,这妈知道。妈不想再给你们增添麻烦和负担了,该自个儿想办法了。”
“妈,您是想和右小叔一块儿生活?”
“是,只要他愿意。”
铁妞又一次抽抽咽咽哭了起来,好长时间没说话。
“妈就你这么一个女儿,这事必须通过你的心。这条路,妈本不该走了,以前也没想到过,可没法子啊!要跟了你,你的孩子们也大了,挤在一个炕上,大家不放便不舒服。我以后也越来越老了,不干活儿吧?不忍心看着你受累,干吧?眼看干不动了。还有……”
“妈,您受罪了!可是……,可是让外人知道,人家会认为我们不孝顺您……”
“唉——”她妈又长长地唉了这么一声。
铁妞夫妇对两家老人都很孝顺,这是事实。但在她妈的生活处于困境,选择再婚时,铁妞像世上很多子女一样,首先想到了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和评说,而不是为老人的困境能改变而祝福和支持。
一个老人在风烛残年时,过着风雨飘摆的凄苦日子,要是能碰到一个身体较健康又情投意合的伴侣,这应该是件好事,作为亲人应该积极支持。可做子女的往往很难懂得,老人们都愿意过自己愿意过的、无拘无束的自由日子。
是,很多子女都不懂,因为很难懂,因为他们还没老,因为他们还没经历过相同的生活,所以不能感同身受。
铁妞毕竟通情达理,也一向顺从母亲,思考了一会儿,她就有些懂了。能懂得年迈父母的心思,这应该是一种善解人意的智慧,遵守孝义的仁慈。她停止了哭泣说:“妈,那怎办?找个人问问他?”
铁妞结尾说得“他”,当然指的是右小子。
铁妞娘说:“这倒不用,他要愿意,他会自己过来。你要没意见,我就等他。”
话谈到这儿为止。
有负责任的子女,老人的愿望就容易实现和满足。铁妞就是个好女儿,有了这样的女儿,她母亲在晚年无论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估计都不会受多少委屈。
第二天,铁妞把那陪伴了她母亲好几年的鸡帮母亲宰杀了,并收干净后,她踏着厚厚的积雪,一个人步行回去了。
说实在的,她的心情很不平静,她受苦受累也愿意一直照顾自己的母亲。但通过母亲和她夜晚谈的一番知心话,她才朦朦胧胧地又明白了一些人生的道理——人,老了也是人,她想过一种自己的生活。能顺从长辈的意愿,本身是一种仁慈的善举和孝心。民间有句话“孝子不如顺子”。铁妞同意并支持了母亲,其实她又尽了一份孝。
铁妞娘在花甲后,决定走再婚这条路,主要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她对右小子,从心底升起了爱慕之情,这也是真的。
人老了也有爱,或者说还会产生爱。男女之情一旦产生,如果不能相守相伴,和年轻人一样,会痛苦会遗憾。铁妞读懂了母亲,但愿母亲能如愿。
铁妞对母亲的关怀是细微的,这年,她给母亲送来的年货,要比往年多,她大概是心疼母亲孤独一人生活拮据,或者是她的生活较往年富裕了。
不用说,铁妞娘这年心情比较特别,她细心地做了几样美食在凉房冷藏起来。已经好几年了,她也没这么做过,潜意识里,有一种动力支持着她,那就是,她时刻期盼着另一个人在她生活中出现。总之,一个人的日子,她按两个人准备。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八,铁妞娘早早起来,把家里家外再收拾一番,把人旺子给写得对联贴上,自己剪了些窗花,贴在了新糊的窗户上。老房子看起来焕然一新。此时,她多么盼望村西那个人突然光临。他怎么回来就不露面了呢?她脑中问号连连。
离大年夜还有两天,日子在她脚下拖拖沓沓又如电闪水流。她每天在留恋当天,每天又在盼望明天。
大年三十来了,这天她起得很早,又一次认认真真讲了一番卫生后,就把铁妞送来的新衣穿上了。虽然当地过大年讲究换新衣,但铁妞娘一直以来的衣服干净合体,已经好几年未曾换了。这年不同以往,她想要把这个年过出新内容,她又认真梳洗,又换衣服,而后就在镜前照了又照,看起来,她是想照出理想的容貌,想把青春照回来。或者说,她想照出彩色的生活,晚年的幸福。
她看着镜中的自己忽然觉得,老年人要注意修饰打扮自已,用意念要求自己振作精神,真就能年轻许多。此刻,她就觉得自己年轻了。
她对自己产生了一种新鲜而陌生的感觉。
其实,女为悦己者容,她因心中有了一个人,而恢复了青春。在她的脑海里,她把村东村西用一条直线连了起来,在她的希望里,这条直钱应该越来越短,越来越短,最后变成一个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