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城市无车日,太原采取行政措施,要求主城区汽车不可通行。
因为空气污染和路车矛盾,下一步很多城市要求限车了。大城市上海上牌要花钱,北京要摇号,到最后都是加大使用者的成本。依我看,一是让用车的人自己认识到滥用车的弊端,自觉减少车的使用才行。二是要有替代的成熟方案,衣食住行四大需求,行是其中之一,只限不疏是不行的。
无车日让人们可以感受一下无车的利和弊,从思想上对汽车无限制发展有所警示。要解决汽车带来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今年大规模修路的情况下,人们以最大的耐心克服困难,还是寄希望于道路变为通途以后,可以畅快的使用汽车。要自觉地减少使用汽车,加大使用成本,从经济上限制是一方面,主要还得从疏导上下工夫。
太原市搞了公共自行车系统,替代和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出行问题。发展大公交,形成四通八达,方便快捷,便宜集约的出行也是减少车辆的方法,这些都已经成为解决出行,减少城市车辆的共识。
还有一种思路,不被人们重视。对于城市无限扩大,造成人们不使用汽车难以到达上班上学的地方的问题,这方面的思考较少。应该说构建合理的生活区域,减少人们必须的出行也是一种重要方式。以平遥古城这种古代生活区的设置为例,不负重的出行完全可以走路解决。我们最近回古城游览,父母都是过七十岁的人,以他们的体力,走到古城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没有问题的。现在一些学区房的火爆也是这种思维方式的结果,孩子们住在学校附近,可以确保出行效率。还有不久以前,单位办社会那种模式,也有很多可取之处。单位在前面,宿舍在后面,宿舍区有小学幼儿园,甚至还有中学。以铁路局过去办社会服务为例,一条街上各种生活单位都有,大部分职工不需要跨很大的区域就可以完成上班上学等必须出行。可惜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模式正在弱化。其实任何一种模式都是有利有弊的,应该对有利的加以吸收利用。
从构建合理生活区域这方面思考和采取措施,应该是限制车辆的重要思路。另外,限制车辆不等于限购车辆,通过合理的交通方式,人们可以减少日常车辆使用,只在节假日出去郊游才用车,或者应付不时之需才用私车,既满足人们有车的愿望,也缓解了路车矛盾,朝这个方向逐步引导也是可行的。
当然还有占绝对数量不小的公车使用,车改、公车管理等配套措施也得跟上才行,这个不想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