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河道被滥采挖 县委书记应坦然回应问题
清哲木
近日,有媒体报道,陕西旬阳县近年来出现疯采滥挖,致使河道千疮百孔,防汛形势严峻,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记者披露称;前往旬阳县水务局采访遭遇各科室“踢皮球”,局长杨必领也公然自称局外人,记者揭穿身份后他匆匆离去,记者在旬阳县委同样吃了闭门羹:面对河道汛期采砂,关乎民生、维系百姓安危,以及官员不作为等问题,向旬阳县委书记梁涛反映时,梁涛躲进办公室,不敢应声作答。
此前,旬阳县县委书记梁涛曾在县国土局官员一锅端的大会上,痛心疾首十问官场作风;今日面对记者追问,本应该是回应问题及舆情最好的时机,但是,旬阳县县委书记采取了沉默的方法应对媒体监督,河道被滥挖滥采,国土局局长自称是“局外人”,县委书记作为一方父母官,绝对不是“局外人”,当前,在“三严三实”狠抓“四风”语境下,县委书记应该摆正位置,坦诚面对媒体监督,回应关切。
我们的干部是人民赋予权力的人民公仆。如实地向人民群众汇报自己的工作,讲清发生在周遭的各种情况,报告准备采取的政策措施,反馈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每个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作为领导干部的基本功。不知道旬阳县国土局和县委书记在刻意回避什么?有什么难言之隐值得“不敢作答”,我们的媒体从本质上说,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人民群众的喉舌。宣传党和政府的主张,同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不仅不矛盾,而且应该是完全一致的,共产党人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不能把媒体当成自己的对立面。
在如今的信息社会里,舆论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你不理,舆论理,你不作为,百姓作为,监督作为,所谓舆论,是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心理、社会情绪的直接体现,是各种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相互交织的直接反映。运用媒体是当下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一项工作能力。衡量一位领导是否成熟,很重要一点就要看他是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是否善于运用新闻媒体宣讲党委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动员人民群众,是否善于运用舆论监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以不同的态度来应对新闻媒体和舆论监督,效果必然不同,地方滥采滥挖的现象,地方主管部门和为政一方的父母官都无动于衷作鸵鸟思维,躲避媒体,笔者不知道旬阳县的官员政治素养和媒体素养在哪里?有没有学习过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的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