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号到12号,来帝都近一周了,远离了我平时繁忙的工作和闲适的生活环境,每天感受京城人忙碌的生活节奏,赶上了最好的季节,看京城的阳光灿烂,观皇城的万花绚丽,杨柳依依。
首都,国家政治文化的中心,每天涌进地铁的,挤上大巴的,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精英,说不定今天和你挤占一个位子的,明天就赫然出现在各大媒体上的人物。这是个传奇的时代,发达的资讯,神速的网络,一夜之间天壤之别的变化经常发生。所以在北京这个地方,你要收敛,你要谦虚,你怎么能保证在你身边看似一个普通的人,他不是大家名流?比如我认识的那些北漂,猪头和媳妇、平平、沙戈、张好好、马季,他们谁不是某个方面的高人里手,没有两下子,根本就在京城站不住脚,这里是人才高密度的海洋,我等小人往大街上一站,尘埃都不是一颗。

今天是鲁院报到的日子,一大早我还躺在床上就听到外面走廊上有杂乱的脚步声,凭我的经验,来的都是些比较年轻的人,那些网络上的写手,他们年轻有力的脚步,急促得像在擂战鼓。懒散地起床,梳洗完毕,去鲁院对面的商场买了些水果、牛奶、点心,准备对付开学后早上发懒不肯起早床的自己。回来到大厅报到,交通知书、体检表,陆续地见到很多同学,我没猜错,都很年轻,80后,90后。报到完,11点半了,餐厅里要开饭了,302的芙蓉叫住我:有湖南老乡请客,是万达集团的一个老总,一起去吧。等了一会儿,我们下楼到院里等候,一辆黑色高档轿车停在校门外,跟着芙蓉朝车里一派儒雅的“司机”招呼了一声“慕总好”。车从十里堡走出去,往右拐上主街道,远远地看到前方是央视那著名的大裤衩,后面曾经被火烧过的大楼还在修建中,我们去了万达旗下的六星饭店餐厅,在地下停车场,工作人员开始对慕总大声地叫嚷说他不该把车停在那个地方。慕总把车停好,然后很有礼貌地给工作人员出示了工作牌,我看到工作人员赶紧说声“对不起慕总,我不知道是您。”慕总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点点头,抢先进了电梯按住,等候我和芙蓉进去。进到餐厅走廊,餐厅经理显然认识慕总,他过来打个招呼,亲自为慕总安排包厢和点了西湖龙井。我们在等另外一个湖南老乡和他的一位外国朋友,坐定后慕总让我先点菜,好在平时在单位出去吃饭基本都是我点菜,我也没推辞,就点起来,最后慕总添加了他知道的菜和汤。
我们开始闲聊。慕总出身湖南农村,是一个从农村读书,一步一步打拼出来的。原本他是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的,是国家大企业的老总,人到知天命的年龄,却想挑战自己,辞了工作,加入到万达集团的团队。
刚刚上两个菜,另外两个朋友到了。薛总和外国朋友迪亚拉。薛斌在席间侃侃而谈他的文化理想,他认为中国人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实现在太缺实了,他要把这一课融入医学培训里,从他开口就滔滔不绝的谈吐中看得出来,这是个典型的理想人物,勤奋,多读多思考,永远都在开动大脑机器。一旁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的迪亚拉是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专家委员会的副秘书长,他是中国首位获得中医博士的外籍人士,也是无国界医生组织成员, 来到中国已经6年了,早已没有任何语言障碍了。他目前和薛总正准备在湖北一个小县城买下一个医院,实践他们中医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理想。迪亚拉很安静,不似印象中的黑人那么狂热幽默和劲爆,不知道是不是中医给了他温和的特质?感觉他很诚实谦虚。
回到鲁院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看见学校大厅门上牵了“热烈欢迎新学员!”的横幅,很多同学已经报到了,电梯里走廊上,认识不认识的,看到了都彼此礼貌地招呼一声:你好! 还有同学提着买来的水果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打招呼:你好,我是新来的学员***,先认识一下,明天开学典礼上见。嗨,多久都没有这种坦诚交流的感觉了,突然感觉内心很温暖很轻爽,学生生活就是这样单纯而美好。可惜这种单纯和美好很短暂,稍纵即逝。
从明天起,听课,交流,写作,面朝鲁院,春暖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