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有约,年后执行。下午,在海口市琼山区委区政府大楼,我一口气讲了一个半小时,课题是《新媒体时代的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开讲前我打趣说,这等于是教你们怎么对付我们啊?
我讲了4个标题:1、何谓传统媒体媒?2、何谓新媒体?3、怎么应对舆情?4、如何引导舆论?
在简介了4大传统媒体,即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各自的特点后,我浓墨重彩地讲了兼备这4大媒体功能的网络。1994年互联网来到中国,而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的网络大国。 1995年10月24日,“联合网络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关于“互联网定义”的决议,确认互联网通过全球性的唯一的地址逻辑地链接在一起。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美国只是2.11亿的网民规模。
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舆情?如果把舆情分为正面负面,应对得好,负面新闻可以产生正面效应,反之,正面新闻也可能产生负面效果。
舆情应对,首先是要快,其次手段要新,而且姿态要低,不能动不动就问“你是哪个单位的?”“叫你们领导来?”还要态度要真,最终立场要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加强自身管理和监督,这样其公信力自然得到提升,舆情环境也会风平浪静。
如何引导网络舆论?应对网络舆论,要学会“适应”,再学会“识别”,最后才是“引导”和“管理”。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应掌握几点原则:
一是要坦诚,只要我们的出发点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了促进工作更好的开展,只要不为个人谋利,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工作中有差错也要坦诚接受舆论监督;不能有私心;
二是第一时间处理,发现舆情后,要第一时间了解是不是有这回事,如果调查属实就要立刻反应,很多地方没有处理好的网络突发事件,跟没有做到第一时间处理有直接关系。
三是要有法治意识。无论如何都不能突破法律底线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是要有民主意识。网上舆论更多的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表现。要创造条件让公民参与制度化、经常化。
五要讲究领导艺术,善于疏导和引导,切忌“硬来”,避免“火上浇油”。最后是要在“网下”多下功夫,多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技巧。
最后我强调,领导自己要上网。婆婆不开明,媳妇再贤惠也不行。
我最后说,舆论引导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力气活。只要心地坦然,没什么不能应对的。新媒体是个工具,利用得好,能为己所用;不会利用,就会被其所伤。
记不得这是第几次给政府和企业讲互联网了,教师出身的我,做了一辈子的媒体,讲这是我的本行。该说的我都说了,怎么应对就看他们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