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都是遵纪守法的良民,但保不定哪天也会被网上“通缉”的。据海南日报报道,近日,海口市公安局网警支队在工作中发现一个保存有一万多份“通缉令”“逮捕令”等假冒检察院或法院的法律文书的网站,据统计,我省有13人上了该网站的“通缉令”。在这13人当中,已有两人分别被诈骗74万元及9.2万元。
网上通缉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但在犯罪分子手里,却变得一点都不严肃了。首先是他们已经事先掌握了受害人的信息,这包括受害人的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籍贯、工作单位及家庭住址等。只要这些是真的,骗子制作通缉令就非常容易了,受害人所犯的罪行都是提前写好的、只需要将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受害人身份证上的照片贴上去,这张“通缉令”就制作好了。
制作好的假通缉令还得上网,接着的就有人人专门编写假网站代码,并租用服务器,据说一般都是境外服务器,购买网址,然后提供给诈骗团伙使用。诈骗团伙可以把制作好的假通缉令或其他假法律文书上传到假网站上,在诈骗过程中给受害人提供网址,让受害人访问假网站就可以看到自己的“通缉令”之类的假法律文书。有图有真相,输入网址,你一旦看到自己真的被通缉,还敢不信吗?
不过,还有更简单更隐蔽的,假网站的弊端就是暴露快,所以现在诈骗团伙有时直接把假“通缉令”通过微信、QQ或者邮箱等方式传给受害人。这就是现在手机动不动就收到链接,点击之后就被吓住了的原因。点击之后,就有“警官”“检察官”轮番上阵,通过诱骗、恐吓、威胁等手段,要求受害人向指定安全账户转账汇款,这种环环相扣的做法让受害人处于高度惊恐状态,相信只有对方才能为自己洗清罪名。
据不完全统计,海南省从去年6月至12月,发生冒充公检法诈骗案45起,涉案金额882万元,止付冻结400余万元。7个月就冻结400余万,平均每天4万多元,难怪骗子屡打不绝,这来钱很快。如果银行卡都是真正的实名制,即使钱打到了对方的账户上,顺藤摸瓜,也是可以追回来的。问题是钱一旦进入这些账户,就如沙滩泼水,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骗子猖獗,都是奔钱去的。如果把住了钱这一关,骗子还能这么嚣张吗?
据悉,从今年1月1日起,手机卡银行卡都百分之百实名制了。这个实名制,不是这些卡后面都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名字,而是实名人就是持卡人。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钱到哪里不都在警方的控制之中?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不是只有好人实名制,坏人不实名制,这样的实名制还有什么意义?
一不小心,我们谁都会在这一万多份“通缉令”中的。有人建议,从今年开始,凡是银行卡不是本人持有的,都由银行赔付,都追究办卡人的责任。以前的做法都是扬汤止沸,此举才是釜底抽薪,做到这点很难吗?要不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