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去洛阳是纯粹的玩儿。那时还在上学,跟同学一起去的,八个小时火车坐到洛阳,到的时候已是晚上。找了个干净便宜的招待所,交了一天的宿费,第二天就背起行囊踏上一日游的大巴。那次去的景点有龙门石窟外带白园、少林寺、白马寺和关林。印象最深的是龙门石窟,那是第一次看到石窟,之前也没在电视上看过类似的东西。白园当时的感觉倒是有一种南方的精致,与对岸龙门沧桑旷远的感觉形成强烈的对比。
少林寺在电视里见过多次,自己来到从前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地方颇有些激动。那之前去过华山的,觉得嵩山作为山来讲远不及华山。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们一同去的四位同学竟然走散了,我跟广东的同学在一起,另两位失去了踪迹。当我们按照规定时间赶到原下车地点的时候,竟然没找到车,也没看到同车的其他人。等了片刻我们决定不找车了,找旅店在少林寺住下,岂不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吗?于是我们顺着路向下走去,边走边看路边的风景。大概过了四十多分钟,一辆大巴从我们身后驶来并在我们前面停下。我们听到一起来的黑龙江的同学在车内喊我们,我们便充满歉意的上了车,司机说停车的地方换了个位置,可很好找,就我们两个没有找到,害大家等。车内有人埋怨,但只是稍稍发泄下而已,没说什么太过格的话,可能大家看出我们都是学生就没太计较吧。
去关林以为自己会提不起青龙偃月刀,可竟然提了起来,很是高兴。如果生在古代,假以时日,是不是也可以练就挥舞大刀的功夫?最后到白马寺的时候已经变成一滩泥了,只能硬挺着下车跟白马亲密接触的合个影,然后便残兵败将般爬上大巴。很多人都没下车,大家太累了,看来旅游不是一般的体力活哈。
在火车站等车的时候大家都排着队,我们由于去的早排在了最前面。可快要检票的时候突然通知改到广场上排队。由于我们在最前面,这么一改队伍的后队变前队,前队便后队,我们辛苦排得的位置作废了。要知道,我们没有买到座位票,先上车就有可能抢到位置,所以才来那么早排队的。累了一天了,没座位可怎么活啊。到了广场上队伍很长,很密实,我们绕到最前面,只见最前面是个指示牌。我看了看那个指示牌,估计不会比青龙偃月刀重,便对黑龙江的同学说:你说我们是不是有办法挪动个什么东西就可以变成最先进站的人了?大学生何等聪明,立马用行动回答了我。不错,他不太吃力的把指示牌往前挪了下,然后我们立马对腾出的位置进行了填空。呵呵,这恐怕是我不按常理出牌的早期案例吧,虽然不太讲理,但也算事出有因。现在那个黑龙江同学是某地的旅游局长,很有闯劲的人。一行中现在还在从事本专业的就剩一个了,前几天百度竟然看到了他陪同温总理的报道。温总理去他们公司视察,我这个同学是那个公司的总经理。在北京的时候我们还时常通话,离开北京后我决定彻底退出江湖,便中断了跟外界的所有联系,当然这所有里也包括这个同学了。
第二次去洛阳是出差,跟厂里一个老大哥去的,现在还记得他请我吃的胡辣汤和油盐饼。在车上的时候他就说要请我在洛阳吃顿饭,保准好吃,我万万没有想到请我吃的竟是这些东西。老实说,胡辣汤那种东西是第一次见到,有点不敢吃,不知道里面都是什么。洛阳的土似乎很大,在路边摊上吃的,也有点觉得不卫生。那次去,由于我们要请吃饭的人中有回族的,所以第一次吃胡辣汤后又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水席,那个回族的朋友说吃过水席吗?没吃过那就去吃水席。
这第二次去洛阳任务完成的很理想,可以说一次见面大家就成了长久的朋友,以后的合作也非常愉快。第三次去洛阳是为了其他片区的事情,帮忙他们认识我洛阳的朋友。那次回来是从郑州飞的北京,一同登机的还有郭达。他一个人,空着手,我们一下就认出来,没有人做出特殊反应,我们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