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多少次大同自己都记不清了。那是06年秋到07年春节前后,跑大同的项目,隔三差五就会从北京出发去一次。
云冈石窟经常路过,可始终没进去看看。从外面看,好像没有龙门石窟宏大壮观,但这种比较往往是不可靠的。因为去洛阳龙门石窟是在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眼界窄,看什么都挺大的。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不敢说眼界宽了多少,但肯定是更接近真实了。每次路过的时候都会想,最后一次路过一定进去看看。由于不知道最后一次就是最后一次,乃至我离开了北京那家公司不再跑大同项目也没有进去细看。
其实留给我较深印象的不是走马观花的云冈石窟,而是不见史书的一片小树林。当时北京还是夏天,大同城内的人也穿着夏装。我们出大同过云冈石窟行驶半个小时光景,便到了高坡的顶上。中午的阳光很好,天高云淡,没有风。一片金黄色的树林无比亲切伤感的呈现在车窗之外。好像是杨树,小叶杨,所有的叶子都黄了,都静静挂着树枝上。我一下子被打动了,便叫司机停下车,莫名的要下车看看这里。经过死亡高速看险峻的八达岭时我没有停车驻足的念头,相反那景色更叫人愿意驰骋。可这里不同,这里没有互相的征服,只有无距离的接近。她像故乡一样敞开着门,无人拦截,只有守候。司机老徐也下了车,他点燃一支烟,声音深沉的说:“这儿秋天了!”
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位置,只知道附近不远有个煤矿叫唐山沟煤矿。相传最早是河北唐山人在此开矿,后来遇到水层无法处理就半途而废了,可唐山的名字去留了下来。
在大同最高级的酒店里住了很多次,好饭店也去过不少,可记忆却不深刻。反而在一家小饭店吃的大拐弯小拐弯却记忆犹新。是啊,原来从来都不知道那东西叫拐弯,呵呵。还有冬天下大雪的一次我们没有带车,坐火车去的,回去当然也要坐火车了。就是回北京在大同火车站等车空余时间,我们竟然在车站附近发现了一个叫锦州饭店的,并且是所谓的锦州特色,大锅炖菜。就是东北农村那种大锅,很大很大的坐在灶台里,下面烧柴的那种。由于我和同行的燕子都是锦州人,当然要进去吃吃了。一聊天就觉得老板的口音没有锦州味,在真正的锦州人面前老板也没有说谎,他老家吉林的,但确实也在锦州小住过,知道那里的一些不知名的街巷。我说锦州可没有这样烧柴的大锅,一个都没有。他说你吃了这大锅炖的鸡或兔子就知道没有多遗憾了,不是一般的好吃啊。外面很冷,火升起来,炸锅,放炖熟了的汤和肉,再贴上玉米大饼子,我们的心也温暖起来。那一顿我们吃的很香很饱,燕子结的帐,好像才三十多块钱。
几年过去了,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会旧地重游,早已离开了北京,距大同是更加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