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能不去绍兴呢?那是我一定要去的地方,因为鲁迅。
一直喜欢鲁迅先生的作品,喜欢那种简洁、冷峻、深刻又穷形尽相的文字。他带给我们的人物太多了:闰土、杨二嫂、长妈妈、祥林嫂、孔乙几、阿Q……,这些,都是从那片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从他的故乡鲁镇冒出来的。我一定要去看看的。

鲁镇应该就是指绍兴了吧。旅游车上的广告语是:跟着课本游绍兴。我以为是不够的,虽然课本里选了不少鲁迅作品。

到了绍兴,依然是水乡啊。比较滑稽的是到处可见孔乙几的塑像。先生笔下的故乡早就不见了,旧貌换新颜了,到处高楼林立。我们只看到几条旧街而已,带着久远的色彩。看到了三味书屋,看到了先生祖居。应该是大家族吧。先生的家败落后就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所幸还有几间老屋没被挖地三尺,还见到了他与闰土最后一见的厨房。所谓的百草园,完全按书上布置了。

然后还参观了江南的一些民俗:婚嫁、花雕、戏台等。真有着了戏服的女子咿咿呀呀的唱。很怀念那个久远的古朴的鲁镇。可惜咸亨酒店拆掉了。茴香豆倒是有卖的,没买。臭豆腐臭得很远,据说入口香极。

沈园,倒是我意料之外的。陆游与唐婉,原来是在这里相遇、题诗。园里的池塘开满了莲花,竟有不少洁白的,美得不能直视。但我觉得白莲只能引起忧伤,倒也契合了二人的悲剧。导游小姐在墙前的诵读是满含感情的,我欣赏。

兰亭,让我更熟悉了王羲之和他的《兰亭集序》。是个好地方,正如序言所说: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他们在永和九年的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实在是文人雅事。里面非常清幽,一座碑亭就是一个故事。王羲之很喜欢鹅,据说最喜写“之”字,每个“之”都是鹅的不同的情状。“鹅池”二字,一肥一瘦,是父子二人的手笔。在那里,买折扇一把,留做纪念。

东湖,只走了会儿,时间有限。那里的山很特别,壁立千仞。
这就是我的绍兴一日游了。离我期望的,不知有无距离。因为时代变迁,我们能看到什么呢?还是到文字里寻觅踪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