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梦里生活/刘美凤
1
2018年12月18日这天早起,我以普通市民的身份去看荔浦撤县设市正式挂牌。扭秧歌、打腰鼓、放河灯、耍排灯、舞龙舞狮、燃放烟花爆竹等,一系列喜气洋洋的庆祝活动,在得胜路附近的滨江和湿地公园先后登场。队伍一支连一支,高潮一个接一个,“再见荔浦县”“你好荔浦市”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好一幅生逢盛世歌盛世的壮丽画卷。
我凝视着这幅画卷,很难想象中国人民解放军抵达荔浦全境前的某天,我的父亲我的伯爷伯娘带着我的奶奶我的哥哥姐姐仓皇奔出得胜路,迅速卷进“躲共产”风潮的情景。我的叔叔却带着理想与抱负出城,沿山路去寻找一路南下的解放军。解放军的队伍兵分两路,朝荔浦疾驶。一路走小道,从阳朔金宝翻山越岭至荔浦花篢,到大塘,过青山,压向县城。另一路走大道,从阳朔抵马岭沿途畅通无阻,直插城门。那一天,是1949年11月26日,黑暗的旧荔浦结束了,新社会如同神话里的王国,光彩重生。
胆大留城的人发现,所有解放军官兵都用亲切的语调跟老百姓说话,根本就不是国民党宣传的“青面獠牙,共产共妻”。藏在县境各地“躲共产”的芳邻,相继陆续回家。他们先是试探着在门前走走,继而从街头到街尾作一个短距离散步观察,最后做生意的开门做生意,纺纱的开机纺纱,织布的染纱织布。那些喜欢哼着荔浦文场穿街过巷的人,习性也一如往常了。年底到来时,街上秩序全都恢复,广西全境插上五星红旗。不同的是,荔浦天主教堂成了人民医院,粤东会馆和关帝庙成了学校。许多无家可归的人,一夜之间有了房子。许多穷人家的孩子,一夜之间得以上学。南下干部带来的扭秧歌、打腰鼓、走高跷和歌剧《白毛女》,则在全县迅速流行起来,盛传至今。
作为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写作者,自然对新中国即将成立七十周年的乡土满怀关注。那是2018年的初秋,我出发了,是朝印象中的解放军进城路线出发的。我对这条路线,如此向往。正是这种向往,把我带到这条路上。这条路忽而上坡,忽而下坡,忽而拐弯,却始终朝着和平美好,幸福光明。田野充满秋天以后将要成熟的农作物,比如水稻、甘蔗、马蹄、桔子。陆陆续续地,我对自己渴望了解的地方,进行了一圈访问。我终于清晰地看到,荔浦这片有着2000多年县治的热土,如何结束了人畜混居时代,又如何走进新中国的梦想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