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儿子回到家里看到我们,一脸诡异地笑了,等到问清楚情况,我还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但总要有个交代,想了半天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就是复杂的社会,你自己慢慢理解吧!”。
原来是为了迎接区里教育部门的素质教育检查,儿子就读的学校提前做了准备。于是,班主任专门开会布置,多五十分钟;现在要求学生按照标准回答。比如被问到现在在家里做作业多长时间啊?回答:半个多小时;现在副科每天都有吧?回答是每天都有;老师拖课吗?回答是不拖;老师占用副科时间吗?回答是从来没有!儿子说:“我们班主任说这些的时候脸都红了!”
她是脸红。毕竟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啊!当面教小孩子撒谎难道不应该脸红吗?要知道老师都是教孩子要诚实的,怎么面对检查就要撒谎呢?
但是,我理解这种行为。因为这不是老师的错!因为如果孩子们真的放学就做半个小时的作业,那这个即将小升初的年级恐怕没有几个能考上好的民办学校。她们不是为了孩子吗?
那教育部门对学校的检查不对吗?这也是无奈。我觉得他们是在走过场。因为上级要求推行素质教育,减轻课业负担,他们就要检查落实情况。其实他们也知道事实如何,哪家没有孩子呢?看看自家孩子就知道真实情况了,哪里还要什么检查啊?但是这个过场必须要走,否则交不了差。那根子还在政策制定者的素质教育推行上面。这不正好应了那句“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的俗语吗?
那么为孩子减负,推行素质教育有错吗?错不错我不知道,但是至少一刀切不适合国情。我查了一下素质教育的定义: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给我的感觉,这素质教育还真是有些博大。具体表现在实际层面那就是对孩子不做成绩的要求,以快乐教育为主。根据我的观察,这一类的家庭大多是家底丰厚的,足以支持孩子的巨额教育费用,以出国为将来的求学导向。可以说这一类的素质教育是用钱堆出来的,至于以后的效果,现在恐怕还不到显现的时候。但是我知道很多海归庸庸碌碌。
其实客观来看,现在的孩子已经算是进入素质教育的殿堂了。就拿定义来看,思想道德培养更多的是家庭影响,个性发展恐怕都不差,被压抑的可能就是心理健康方面,这主要也是需要家庭的调节,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而这一项,学校老师的作用其实比较有限。
单就能力培养来说,现在的孩子那个不会点才艺?女孩子音乐舞蹈绘画,男孩子也是钢琴篮球轮滑各种技能。就这水准要是放在以前,都是才子才女啊!但是要知道,这些能力可是无穷无尽的,琴棋之外,还有书画,再加上舞蹈,机器人可谓无穷无尽。学了多少算多呢?有了多少算够呢?这能力根本就无法评定。似乎它就是个筐,凡是理想中好的都可以往里装。
反过来再说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定义最后明确是和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非绝对对立。另外,我只要问一句:不考试行吗?没有分数作为一个衡量标准行吗?即便真的行,以说不清道不明的素质作为一个标准来选拔各类人才,那么可行吗?即便可行了,这样公平吗?最终的结果就是教育质量的下滑还有社会的更加不公。因为,中下层怎么可能去和有钱阶层比素质教育呢?没钱,那玩意根本玩不转啊!没有背景即便是素质够了,那也会被这模糊的标准给轻松做掉。
信不?反正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