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养的国际发展
秦智勇 整理
(一)森林康养的发展
森林康养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的德国。
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生态景观、优质富氧的森林环境、健康美味的森林食品、深厚浓郁的森林养生文化等为主要资源,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服务设施,开展以修复身心健康、延缓生命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服务活动。
德国的森林疗养带动了欧洲国家开发森林疗养的进程。
美国是开展森林疗养研究最早的国家。
1980-2000年日韩也积极发展森林康养。日韩的森林康养有理论基础、有政府支持,还有社团组织积极推进,培养了具有专业素养的森林疗养讲解员、森林疗养师,建立了经过医学论证的森林疗养基地。
2000年以来,各国纷纷认识到森林所带来的健康养生效益。
(二)森林康养的功能
1.保健功能。
(1)心理保健:放松身心,释放压力。
森林中空气清新、气温舒适、噪声少,人在森林中会感到放松,释放压力。
森林中的自然声音,如蝉鸣、流水声等,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2)身体保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林木所释放的植物杀菌素如有机酸、醚、醛、酮等化学物质,有助于提高NK细胞(免疫细胞)活性,从而对高血压、抑郁症、糖尿病等病症具有显著的预防和减缓作用。
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人们得癌症的几率会降低,长寿的人也较多。澳大利亚科学家新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提出,每周1次至少30分钟逛城市绿化公园,可以让城市居民的抑郁症和高血压风险分别降低7%和9%。
2.社会经济功能。
(1)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森林康养是振兴地域经济的一剂良药,尤其是对人口流失严重的林业社区。森林康养可以带动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吸纳农业人口就业,改善民生。
案例1:
日本长野县信浓町被认证为森林疗养基地后,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而且让年轻人找到了当地传统生活方式的自豪感,改变了人口向大城市单向流动的趋势。
案例2:
德国的巴特•威利斯赫恩,人口仅有1.5万,却拥有70名专业医生和280名森林理疗师,每年接纳7万客人,约60%当地居民的工作与森林疗养有关。
(2)将森林疗养纳入国民医保体系可以减少医疗费。据韩国的一项调查,全面普及森林疗养能够使医疗支出降低10%—20%。
(三)森林康养的疗法
1.环境疗法——又称为森林浴,即“森林环境+森林漫步”。
2.森林温泉——“森林环境+自然温泉”。
3.饮食疗法——“森林产品+健康食谱。”
4.文化疗法——以“森林文化+心理疗养”为基础,借助养生文化、民族养生传统实现深度养生,是养气层次向养心层次的过度与升华。
5.森林医学疗法——以“森林环境+现代医学”为治疗原理,以建立“森林医院”为主要形式,充分利用森林所独具的养生疗养性能。
森林医院可分健康评估型和医疗度假型,其中健康评估型面向工作压力较大的中青年工薪阶层,医疗度假型则可针对消费水平较高的国内外高端市场。
6.“气候性地形疗法”——通过在多样气候和地形环境中徒步,来达到维持和增进健康目的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其适应症是心脏康复、高血压和骨质疏松,尤其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要对象。
在德国,“气候性地形疗法”1990年被纳入医疗保险。
“气候性地形疗法”由学习过自然疗法的现代医生来主导,气候疗法师协助执行,治疗周期为3周,每周为3—4次,每次徒步训练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
喝一杯茶,唱一首歌,写几段文字。
我就是“大秦笔记”(秦智勇),行走在中国景区。
欢迎交流,微信号marketingqzy。
2019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