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顾准的一些笔记
版权所有:阿啃1919 原作 提交时间:2003-09-30 10:18:39
朱学勤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境外学者曾在一次学朮会议上问及大陆学界,在六十年代与七十年代,你们有没有可以称得上稍微象样一点的人物?面对这样一个潜含挑战的问题,一位学界前辈佝偻而起,应声答对:有,有一位,那就是顾准!
当代中国,顾准的价值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顾准在思想上独自掘进,在一个万马齐喑的时代,达到了我们所不能企及的高度;另一个就是他在极端险恶环境中对独立人格的坚守,对真理的追求。在批判大会上,他冒着雨点般袭来的拳头高昂头颅喊着“我就是不服”,他被红卫兵用砖头砸破脑袋,血流如注,他用“鳏、病、右”三个字来概括自己全部的糟糕境遇……去世前不久,他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文字:“然而,当今天人们以革命的名义,把革命的理想主义转变为保守的反动的专制主义的时候,我坚决走上彻底经验主义、多元主义的立场,要为反对这种专制主义而奋斗到底!”
朱学勤指出顾准思想两个方面的价值。首先,至1957年,五十五万最后还保留着一点英美教育底色,即有自由理念、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被一网打尽。这以后发生的学术争鸣,大多由于各种禁忌,沦为伪问题、假问题。朱学勤认为,从目前可以看见的思想资料判断,大约只有顾准一人承担了这一中国现代史上的思想探险活动。甚至可以这样说,他几乎是以一人之力撑起了1957年以后大陆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断层。
其次,顾准当年既被国内主流学界所放逐,又无外部先进学理资源为援接,除了翻译态彼得《资本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时从该书注释中看到一两条西方学理概念,他几乎是一灯如豆,在一条思想的隧道中独自掘进。他是在一个铁桶般的蔽障前单兵独进,达到了能够与外部葛兰西、卢卡契、海耶克、柏林等当代先进思想家对话的水准。甚至也可以这样说:他几乎是以一人之力顽强凿通了那条阻隔中、西思想对话的黑暗隧道。
至于顾准的人格力量,谢泳这样说:“在那样禁锢的年代里,还有顾准这样的知识分子在追求真理。追求真理的勇气和信念,使中国当代思想史不再成为空白,仅此,顾准就足以让当代知识分子肃然起敬。”谢泳又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思考,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有思想家的气质,顾准的意义在于他不仅超越了时代文化禁锢和物质贫困的局限,执著地将眼光投向世界,更在于他始终怀有对底层贫民生活的真实感受,这一点在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中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顾准自己说:“一个人,用全部生命写出来的东西,并非无聊文人的无病呻吟,那应该是铭刻在脑袋中,溶化在血液里的东西。”
李慎之在纪念顾准的一篇文章结尾引用了泰戈尔的诗句:“如果你在黑暗中看不见脚下的路,就把你的肋骨拆下来,当作火把点燃,照着自己向前走吧!”李慎之说,他小时候的初中国文教科书上选有泰戈尔这首诗,当时这话曾使他幼稚的心灵震颤难已。六十年过去了,他看到了这样的人,就是顾准。因此,李慎之这篇文章把顾准叫做“点燃自己照破黑暗的人”。
当然,现在对顾准的价值,有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海外学者仲维光认为,李慎之、顾准,都只是过渡人物,应该说基本上仍然在共产党的文化范围内,思想方法范围内探询。顾准仍然是在觉醒中,他研究问题的方法,提的问题,基本上还没有走出原来的框架,他提的问题和讨论的方法,有些个是伪问题,有些问题人家早已经讨论过,他用的资料基本上不是学术研究用的资料,因此,可以说,在学术和思想上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和很多大陆其它的作品一样,它仍然只有政治和社会意义。
见仁见智,这是学术争鸣,无可厚非,但是我还想提醒一句,就是爱因斯坦论居里夫人的那句话:“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这就无怪顾准的女儿当年跟他断绝父女关系,而现今看完遗稿,要失声痛哭了!
个人信息
博文分类
日志存档
博文正文
读顾准的一些笔记
2004-03-08 14:18 星期一
返回顶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