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郊未来城附近有座白浒山,由西南向东北流经武汉三镇的长江在青山掉头南下,再在白浒山脚拐弯九十度,改南向东,奔流入海,地理优越,扼守长江,是个古战场,号称“汉门锁钥”,曾被日军的飞机狂轰滥炸过;同时一度又是城郊不可多得的风景秀丽的古刹名胜之地。紧邻葛店古镇,东距鄂州市46公里,西距武昌大东门27公里,山高海拔149.8米。
周日,没什么事,我结伴来游白浒山。
小时候,听父亲说,1938年秋,日本人进攻武汉时,白浒山上驻扎有国军的一个炮兵团,在山顶修筑瞭望指挥台和四个钢筋水泥结构的炮楼,绕山峰顶修筑了环形战壕,用炮封锁大江,欲阻挡敌人的进攻。国军还在山脚挖了一条长500米,宽1.5米,高2米的穿山隧道,既可以做临时粮弹仓库,也可以作部队防空之用。这里除驻扎炮兵之外,还驻扎了两个连的步兵。日本人沿江而上,越来越逼近武汉。当地人还自欺欺人地相互安慰:白浒山,白浒山,那就是“虎”啊;东洋人,东洋人,那就是“羊”。有“虎”在此,“羊”还敢来吗?没听说“羊入虎口有来无回”吗?不用躲,有白浒山在,日军打不进武汉。谁知,日本人是群恶狼,根本不在乎“白浒山”这只“虎”,1938年10月23、24日,派飞机连日轰炸,将山顶的炮团炸了个稀巴烂,还把住在山脚的村民炸死不少,血浸黄土。山麓从唐朝起就很辉煌的碧云古寺就是那时被炸毁的,成一堆瓦砾,到今天还在筹备重建之中。更惨的事还在后面,父亲说,当年10月25日,日本人进攻白浒山炮台,约有一百多国军投降。日军人手不足,只派两名士兵押送俘虏。为了防止国军在押送途中逃跑,日本鬼子用一根铁丝将每个俘虏从肩颈部的锁骨穿过,把一百多俘虏像穿鱼那样连在一起,这样谁也跑不了。由此可见日军的残忍与暴戾。当然,这只是父亲的一家之言,没有见诸其他文献报道,不知是真是假,搁此存疑。
今天的人们哪里知道,惨遭日军蹂躏,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白浒山,曾几何时是个风景绝佳的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相传,白浒山古有八景:"碧云古寺"、"仙人立石"、"顶峰天泉"、"井边云窟"、"魏氏书堂"、"油盐古井"、"猿猴老穴"、"矶分江武"。可惜均毁于战火,今天都不见踪迹。当然,在神州大地上,类似日军的破坏,多得不可胜数,70多年过去了,有些依然没有得到修复。由此可见,白浒山是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眼前的白浒山,植被很好,荒草荆棘丛生,山脚树高林密,山腰野菊花丛丛,山顶稍显荒芜,上山小路被草遮掩,表明人迹罕至。这时节秋风浩荡,霜叶绚烂,落木萧萧,更显得白浒山荒野原生态,不像是善男信女云集的古刹香火旺盛之地。山脚用铁皮搭建的碧云寺,不像寺庙,更像施工现场的临时工棚。走进去看见佛菩萨像各就各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僧人正在高声唱着佛咒,抑扬顿挫,很雄壮有韵味。原来,这是碧云寺的筹建处。
爬上白浒山,看着山下的滚滚长江,我还想起一件小事。
1982年夏天,暑假期间,我到白浒山附近的葛店化工厂拜访好友卫国,他父母是葛店化工厂的工人,家就在厂内。吃过午饭,他约上好伙伴李志斌,骑车带我到白浒山下的长江里游泳。李的块头大,手脚有力,由他带我。经过一个大下坡的时候,自行车风驰电掣,耳边呼呼生风,我感觉很危险,就下意识往下跳。这一跳出问题了,李志斌的自行车突然失去平衡,重重摔倒在地,人像某小品里得郝健说的“飞出好几米”,膝盖和手掌都在石子路面摩擦受伤,鲜血直流。此时,倒在一旁自行车的车轱辘还在快速旋转,可见当时的速度有多快。我是主动跳下来的,因有思想准备,虽说也摔倒在地,手磨破点皮,并无大碍。李志斌很懂事,他自己在流血,还关心地问我:怎么样,摔伤了没有?搞得我相当惭愧,此事故完全是我惊慌失措所致,初次相见就害得朋友挂彩,真不好意思。好在我们都年轻,李的伤也不严重,并不影响我们畅游长江的心情。那天,我们在白浒山下的江水里游了一下午,日近西山,兴尽而归。
总的说来,白浒山是一座有故事的山,岁月留痕,善恶功罪,枯荣兴衰在这里演绎沧桑正道。
说实话,白浒山的现状令人不满意,如今各地都在发展旅游经济,此地既是抗日的古战场,又是古寺所在地,江山相依,山雄水壮,当地人曾铸铁牛立于江边,历史蕴含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却没有大力开发,真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