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开车到梁子湖大道上的武汉花博园参观,赶上车子没油了。为给车子加油,找到附近的五里界镇上。看到街边有卖该镇特产:“五里界蒸肉”和“界豆”,顺便买了一点回来尝尝鲜。
说到“界豆” ,可谓大名远扬。三十多年前在纸坊读高中时,班上就有来自五里界镇的同学,闲谈中经常说“界豆”如何如何好,连周总理都关心“界豆”的生产,还在某年某月某日来到五里界镇视察过,言语间自豪感溢然。当时我根本就没听说过“界豆”,以为他是胡扯,世界上压根就没有“界豆”一说,更别说周总理曾到过五里界。
没想到,关于“界豆”之好,那位同学还真不是“王婆卖瓜”;周总理到五里界视察也是真事。
百度上这样介绍“界豆” :五里界界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界豆”即是一种黄豆,以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出产的最为正宗有名,颗粒饱满,皮薄肉嫩,蛋白质与脂肪含量高,因地得名为“界豆”。界豆营养丰富,不仅富含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和许多微量元素,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8%,脂肪21%,碳水化合物34%,而一般黄豆含量分别是42%、20%、30%左右。榨油的话,出油率也高于一般黄豆。界豆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镁、钾等无机盐,还含有铜、铁、锌、碘、钼等微量元素;其中的钙、磷与蛋白质相结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铁和碘对人体很重要,缺铁的人会得贫血病,缺碘的人会得甲状腺肿大症;微量元素钼可以抑制产生癌症的致癌物质。界豆在五里界镇的种植历史已逾千年,流传甚广的“家家种黄豆,户户打豆腐”的俗语,一语道出了界豆在此地的兴盛。
关于周总理到五里界视察,网上这样描述:1958年4月6日,周恩来总理曾专程视察了江夏区(原武昌县)五里界镇锦绣村的“界豆”生产。当年接待周总理视察的原锦绣大队支部书记曹华卿记忆犹新,那是他一生中永难忘记的时刻,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是那么清晰——那是1958年4月6日上午9时,周总理和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人一起来到锦绣大队,当时的省委书记王任重和县里的领导都来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周总理很关心当地农业生产,他问:“农民分了土地没有?”我就带总理看了我们村里的试验田,介绍这是农民分到土地后自己根据每一块土地的情况种的庄稼。然后,我陪总理来到粮管所。周总理看到粮管所里把各种谷物、大米、界豆和油都标价摆在外边,总理夸奖说:“这种销售办法好,农民需要什么可以随意选择买什么,值得推广。”接着总理要考察大队的锦龙水库。我当时带着周总理走在水库的大堤上,总理看着满库绿水清波开心地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毛主席很关心农村的水利建设,我们要把群众组织起来,自力更生,兴修水利,要做到大雨能蓄水,天旱能灌溉。”随后,周总理参观了大队的农具厂和“锦绣前程发展规划”展览,总理对规划中的一些思想开放的做法表示肯定,他高兴地说:“你们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兴办队办企业的指导思想很好。”为鼓励我们锦绣大队多种经营发展企业的做法,周总理特地为我们题词:“祝你们成功”!周总理离开锦绣大队前,特意嘱咐我:“当好村干部,要全心全意多为人民做点事。”
曹华卿老人还说,自从周总理视察了五里界镇锦绣大队后,这一方水土还真神了,半个世纪以来,不论是旱涝灾害,锦龙水库下游的土地年年都有好收成;特别是这里种的界豆,颗大味美,锦绣“界豆”因此声名远扬。
“界豆”和一个伟人的缘分就这样结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