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基层体验不可缺失
文/郑渝川
四川自贡市沿滩区将今年新引进的5名选调生分配到城管局锻炼,参与为期两周的城管工作。该区区委组织部要求,选调生在城管锻炼期间要着重增强与群众打交道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每天写工作日志,实习结束后进行专题汇报。据悉,这种做法在四川省内还属首例。(《华西都市报》8月16日)
自贡市沿滩区安排选调生上岗前到直接接触群众的岗位上锻炼,这项探索值得肯定。招录公务员及现有的选调生选拔,为了用人所长,较注重招录或选拔对象的所学专业,很多人上岗后从事较强的专业性工作,调岗也多转向相关的其他业务岗位,基本上不会脱离所在部门(系统)。跨部门交流、锻炼也多限于已晋升到一定行政级别的公务员。
这样一来,不在少数的公职人员因为没有与群众打交道和做群众工作的经历,服务意识难以深化形成,甚至不可避免形成骄气、官气。同样因为此,这些公职人员也无法理解其他部门乃至本部门直接接触群众的岗位的履职难度,就容易造成秘书、政策理论研究、督查、监察部门在公务决策、督导等环节,提出不切实际、脱离群众、脱离机关执行能力和财力的工作要求。
具体就城管工作而言,城管执法机关与流动摊贩的对立和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层地方某些主政官员及其辅助决策的部门向城管部门提出了过高过于严苛的工作要求。决策者既没有考虑到城管部门人手不足、编制不足、经费不足、职能职权授权不清,对城管执法人员、协管人员跟流动摊贩开展沟通所需时间毫无概念;而且更隔膜于流动摊贩等相关利益群体的需要、现实困难,只是一味的向城管部门提出层层加码的不切实际要求。等到城管执法曝出大的问题后,涉事执法队员和协管人员被要求承担所有的责任,好像一切都与决策者无关。
由此而言,选调生这样一批重点培养对象被安排到城管岗位上锻炼,尽管锻炼时间只有短短两周,但其意义在于让新晋公职人员了解群众工作并形成一定概念,认识到自身工作能力的短板,从而可能使其不再轻视一线业务岗位,并在担任一定领导职务或辅助决策、起草“抓落实”公文时避免以轻率判断替代调查研究。
在笔者看来,自贡市沿滩区的这项探索,有必要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并深化,让更多的新晋公务员在锻炼期到城管部门、信访部门、公共服务窗口单位锻炼,适当延长锻炼周期,以更好的让他们(她们)贴近基层和群众。
本文发表在“红网”红辣椒评论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