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迪的黄瓜桥
太阳出来硬梆梆,照得被窝红艳艳
邮箱:wenduoo@163.com |
|
首页 | 留言板 | 加为友情博客 |
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Saturday) 晴 |
 |
《快一周》作业 文迪 “选秀之城”又开始热闹了。“成都快女”30强诞生后,已经有粉丝为自己的准偶像在网上建了专用帖吧、QQ群,街谈巷议中也时不时听到几个“快女”的名字。还有些爱凑热闹的成都人把“快女”选秀搞成了插科打诨、甚至调情的地方,我在屏幕下方的短信通道里,居然看到有人在说:“我支持XX号选手。另外,家住双流的XX芳同学,我还一直爱着你,1380……” 这个小伙子很聪明,绝不浪费一元钱的短信费,很懂得见缝插针。当然,也有观众表示不满,有个妈妈发短信提醒女儿:不要再看了,快做作业!还有个家长愤怒地表示:“快女!我女儿高考怎么办?湖南卫视,求你了,晚几天办行吗?” 我本人就参加过好几次选秀活动,不过是当评委,诸如“加油,好男儿”海选、“当代文君小姐”选美之类,我很理解这些选手的梦想,金融危机下,社会给年轻人提供的机会并不多。在这里,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想告诉她们,那就是,比赛越往后,评委越不重要,只是充当花瓶,而粉丝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最重要。2005年,市场选择了李宇春,再也不可能有下一下李宇春了。就算有一位张宇春比春春更中性、更帅气、唱得更好也不顶用,因为,这一品种已经抢占了市场。同样,这两年我见过好几位80后作者比韩寒更有才华、写得更好,但他们一样不可能复制他的成功。 最近,上海出了一个活宝周立波,他是这样恶搞成都超女的,他说:“李宇春回答了我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本来,打死我都不相信《木兰从军》。后来认识了李宇春,我终于知道,哦,原来技术上是可行的!” 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比较像成都的散打,最近,他在上海名气界的地位超过了郭德纲、小沈阳,相当于10年前的李伯清,网上已经有很多他的语录。可惜的是,他和李伯清的方言散打一样,当地人笑得来想在地上打滚,外地人听来就会莫名其妙。 当然,我们不能说周立波是山寨版李伯清,人家并不知道有李伯清呢?而据报道说,这次“快女”出现了大量的山寨版蔡依林、山寨滨崎步、山寨张伯芝等等。评委们在强调展现个性,个性是无法克隆的,是由自己的遗传特质、成长环境所赋予的。 但是,今年成都赛区仍然有3万名“快女”勇敢地走向舞台,这一点让我惊讶,过去人们认为,少女应当是胆小受惊的小鹿,被人家看的时候,会脸色绯红、垂下美丽的睫毛。现......
深爱金莲 发表于 2009-06-06 13:16 | 
分类:未分类 | 评论: 5 | 浏览:1651 | 推荐指数:0 |
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Monday) 晴 |
 |
为孩子划出最好的起跑线 王化桥 “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 ——这是陆游《社日》诗中的描述,鲁迅散文也记叙了他童年去看社戏的快乐,无论是中国的皮影戏,还是西方的木偶剧,都是孩子们的亲密伴侣,对他们来说,最吻合儿童爱模仿的天性,也是寓教于乐的最佳游戏之一。 在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让孩子远离电视,家长周末带着孩子们到公园、剧场看木偶戏,是亲子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两周以来,锦城艺术宫与本报联合主办的《小木头人历险记》甄选小演员活动中,家长的热情让我们很感慨,我和两位园长作为评委,每放弃一个孩子都觉得遗憾,都是一种损失。因为,没有哪一个孩子不是最优秀的,也没有哪一个孩子不喜欢戏剧体验。 在现场,工作人员也一再告诉家长,这次活动绝不是选秀,更不是比赛,也并非选出才艺最优秀、长得最漂亮的孩子,只是选择各年龄阶段比较合适的一些孩子,来体验一次戏剧表演,经历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 但是,我还是能感受一些家长眼里的失望。其实,生活就是大舞台,如陆游所说“太平处处是优场”,只要父母理解儿童善于模仿的天性,随时都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戏剧体验的舞台。 比如说,歌德4岁的时候,他和妹妹到外祖母家,外祖母请他们看了一场木偶戏。回到家里,歌德在父母面前表演了这一出戏。歌德的外祖母对小外孙疼爱有加,为逗他开心,常常带他看戏,还送给歌德一套浮士德故事的木偶玩具。歌德和其他孩子经常排演这个剧目,并且拉来一批小观众。但没过多久,演员和观众都厌烦了。于是,他决定自己动手做行头、装饰,自己编剧、排演,7岁时,歌德编出了一个饶有童趣的童话《新帕利斯》。 歌德在他后来的回忆录《诗与真》里写道:“这种儿童的玩意和劳作,从多方面促进和训练了我的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一种技巧,而且在那么短的时间,那么......
深爱金莲 发表于 2009-05-25 15:27 | 
分类:未分类 | 评论: 3 | 浏览:1335 | 推荐指数:0 |
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Thursday) 晴 |
 |
《快一周》作业 文迪 “不接吻,不拥抱,男女见面光傻笑,情要忍,意须消,媚眼可以使劲抛。”——这是我在上周的猪流感恐慌中收到的短信。对于媚眼,我还满怀期待,但恐慌很快就过去了,人家都要出院了。 说实话,我已经很多年没有接到过女人抛来的媚眼了。当然,以前也很少,像我这种比较容易自作多情的男人,经常把白眼当秋波。听人说,旅途中容易产生艳遇,但我无论是在丽江的柔软时光里,还是在阳朔西街的咖啡暗香中,都没看见过传说中的媚眼如星,看见的全是呆眉呆眼。因为,前些年最流行的是小资时尚就是“到丽江发呆”。 现在,又一种新的旅游时尚出现了,名为“懒游”,一个叫“懒懒的鱼”的网友发帖说: “懒游时代”已经到来,同时,她对本地旅游发表了“批判”,说在四川没找到发呆的地方,没有找到懒游的感觉,而她花了15天游杭州,连西湖都没逛完。 我很理解这位游客的,她的品位也很高,但不得不说,每一种时尚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的,而四川的懒游味道,也并非所有的旅行者都能体会,有钱有闲还不一定,还得有一定的修养。我本人也是因为最近这些年不工作了,才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境界高的雅人就是不一样,比如陆游,他在四川为官五年,因为是虚职,“公事无多厨娘美”,于是有大量时间“懒游”蜀地美食,崇州的薏米,新津的韭黄,彭山的烧鳖,成都的蒸鸡,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离蜀多年还念念不忘。其实,在四川可为之的懒游,除了美食之旅,还可以有发现之旅、诗歌之旅、寻仙访道之旅。 另外,中国文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那就是隐逸文化,有文化的中国人,大多有过隐士生活的情结,而四川,作为道教文明的发源地,蜀山蜀水正是中国人过隐逸生活的重要场所,无论是汉代道学家严君平(现在成都还有怀念他的“君平街”),隐居崇州街子场的唐朝诗人唐求,再到民国时期的袁焕仙(南怀瑾是他弟子之一),或大隐于市,或深隐于山。 那么,现在的中国还有没有隐士呢?当然有,前两年,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所著的《空谷幽兰——寻访现代中国隐士》已经提供了答案。 另外,多数人对于隐逸文化有一种误解,认为隐逸是消极避世的。其实完全不是,隐逸只是与世无争,隐逸对个体生命而言,是一种更积极的生命状态,正如鲁迅评价隐逸的老祖宗陶渊明,说他一样有“金刚......
深爱金莲 发表于 2009-05-21 21:42 | 
分类:未分类 | 评论: 1 | 浏览:1352 | 推荐指数:0 |
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Wednesday) 晴 |
 |
一 去年五月,成都某媒体的地震特刊约我写一首诗,当时很犹豫,因为,上世纪40年代有句名言:“奥斯维辛之后,写抒情诗是可耻的。”我估计,大地震刚过,写抒情诗至少是不太合适的,稍微轻佻一些,就会写出“纵做鬼,也幸福”之类的胡话。后来,我把标题拟为《拒绝为灾难写一首抒情诗》,摘引如下—— ……服丧的五月,菩提如伞 我们活在他们死去的地方…… 服丧的五月,鲜花怒放 逝者的脚下有星光 星光底下有活着的人们 多年之后,我们将与他们相遇 为不同的问题 寻找相同的答案 一年过去了,现在,灾区有死者的安息,有生者的忙碌,还有伤痛者的伤痛,请他们原谅,我的言语不够悲伤,我不能提出问题,也无法给出答案,只能在历史中去寻找事物发生的规律。 两百多年前,1755年11月1日,地中海南岸里斯本同样发生了一次特大地震,这是人类历破坏最大和死伤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震级9级,死亡人数近10万人,大地震后,随之而来的火灾和海啸几乎将整个里斯本付之一炬,同时,葡萄牙国力严重下降,殖民帝国从此衰落,这个富足的城市,这个天主教艺术和文明之地的被毁,触动了18世纪人们的信念和乐观心态,很多哲学家、诗人、作家分析了这场灾难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位置,伏尔泰在其小说《公正》一书中写下了他观察里斯本地震后感慨的评论:“如果世界上这个最好的城市尚且如此,那么其它城市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卢梭则试图反思城市文明,他设想,如果人们回归自然,生活在空旷的地方,地震就不会伤害他们了。 卢梭是浪漫的,这让我想起我在一位心理医生那儿听来的故事,一位德阳人在余震频频的那段时间,落下了地震恐惧症,有一天他对治疗他的医生说:“现在,我终于晓得地震来时躲哪儿最安全了,帐蓬和床底下都不安全,最安全的是躲在棺材里面。” 心理疾病也许一两年就会痊愈,但灾难不应该白白发生,然后被遗忘。因为,任何悲剧都是有含义的,每一个生命也是有关联的,如约翰•多恩的名诗:“没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海流冲走一团泥土,大陆就失去了一块,如同失去一个海岬,如同朋友或自己失去家园:任何人的死都让我受损,因为我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别去打听钟声为谁而鸣,它为你而鸣。” 这是诗人多恩在伦敦大瘟疫、在灾难中、在病床上抒写的呻吟。 二 里斯本地震影响了欧洲几乎半个世纪,从思想启蒙,直到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地震那一年,歌德只有六岁,他在后来的自传《诗与真》里,以大量篇幅回忆了童年时代发生的这次灾难对于大人世界的影响,“虔诚者不得不深思冥想,哲学家不禁寻求安慰之道……” 一位远在北欧的幼童尚且为灾难感到震惊和反思,并长存在他成年之后的记忆......
深爱金莲 发表于 2009-04-29 12:04 | 
分类:未分类 | 评论: 2 | 浏览:1369 | 推荐指数:0 |
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Monday) 晴 |
 |
作业 王化桥 对中华文明而言,公元前481年是个重要时刻,这是春天,有人猎获麒麟,孔子认为这是坏兆头,他说:“吾道穷矣”。同一年,弟子颜回去世,孔子绝望地哀号:“天丧予!天丧予!” 他连说了两句“老天爷要我的命啊!”,比独子孔鲤的去世更为悲伤,为什么呢? 是这样的,虽说孔子三千弟子,其实大多属于粉丝,能得孔子真传、以心传心的学生仅颜回一人,孔子经常给他开小灶——“与回言终日”。《论语》里也有很多他对颜回的高度评价:“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意思说,我能看见他的进步,但看不见他会进步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他具有“君子不器”的大潜质。 现在怎么办?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都是不立文字、述而不作的人,但孔子就没有苏格拉底的运气,晚老遇到一个弟子柏拉图。孔门中资质不一的学生以后会不会乱理解、乱发挥,最终离原旨越来越远,中华文明该怎么办?! 孔子71岁了,两年后将去世,在这关键时刻,他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一个幼儿,这就是孔鲤的幼子孔伋,即后来的子思。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圣贤是很懂幼教的,于是,孔子把希望寄托在了孙子身上,子思从小跟着曾参,这就是圣人的高明之处,所谓医不自医,他知道,隔代教育不利于幼儿成长,老人形成的情绪环境容易对幼儿产生溺爱,而在辈份上,曾参是曾点的儿子,与子思同辈,具备建立父兄关系的条件。 曾参以孝悌著称,他对孔子拍胸口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曾参的代师授徒是很成功的,他按孔子的讲述,编写教材《大学》,作为子思的启蒙读物。子思长大之后,成为了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他按曾参转述的儒家心法,写了《中庸》,被后世追封为“述圣”,而子思的私淑弟子中,又出现孟子这样的“亚圣”,终于有了“孔孟之道”这一传承。 以上内容,学界大抵有共识,也有人认为,孟子未得孔子真传,儒分八派后,陷入儒家和法家“性善性恶”的无聊争论,并最终导致中华上古文明的失传。 当然,这也导致了现在的中国人对国学胡乱理解,经常制造出新的文化笑料,奥运开幕式上的“击缶而歌”就是一个荒唐的礼制错误,缶从先秦以来就是专用的丧器,现在湖北民间还有丧歌队的传统,也就是死了人集体击缶而歌,目前正在申请文化遗产。 不过,孔子的隔代教育至少给家长们一个启示,如果你的孩子资质在中等偏上,一定认真选择亲传的教师,实在不行,有条件的就自己教吧。 ......
深爱金莲 发表于 2009-04-20 10:37 | 
分类:未分类 | 评论: 3 | 浏览:1367 | 推荐指数:0 |
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Thursday) 晴 |
 |
王化桥 清明时节,当然是大人祭祖、祭先人的时候,而白发人送黑发人,是谁也不愿意面对的悲剧。“牧童遥指杏花村”是诗意的,如果死去的却是牧童,那更是人间惨剧了。 别以为这样的事少了,这并非在说地震中死去的孩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四个字“学生跳楼”,出现了四百多万条相关网页: 去年9月,开学两天内,仅上海地区便有四名学生跳楼,9月1日,江桥实验中学初二男生因成绩排年轻倒数第一,无法接受而跳楼,9月2日,长宁区13岁学生从家中窗户跳下,当场死亡,据邻居说,这孩子“成绩很好,是个好孩子”(据《东方早报》)…… 前年3月16日,因不堪父母厚望,遂宁一高中生跳楼身亡,小高(化名)在日记中写 道:“我本打算今天结束生命,但这次考了全班第一名,老师又安排我当了组长,于 是我又将自杀时间延后。”(据《四川在线》) 第一名、倒数第一名都在跳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毕竟,学生跳楼事关当地教育部门声誉,还有多少人们还不知道的呢?跳楼自杀是毅 然决然的,应试教育的残酷当然是原因之一,幼儿阶段......
深爱金莲 发表于 2009-04-09 14:04 | 
分类:未分类 | 评论: 0 | 浏览:1449 | 推荐指数:0 |
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Monday) 晴 |
 |
一周随笔 王化桥 今春一开学,成都很多幼儿园开始诵读国学经典,这是为了培养“知书识礼、刚毅果敢、勇于担当、忠恕任事”的未来成都市民,有学者认为,这也是灾后文化重建的一部分。 以行政命令来弘扬传统文化,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仅仅让小朋友读读经,而大人世界依然对国学一知半解,还停留在百家讲坛的心灵鸡汤水平,甚至照着经典反其道而行之,小朋友成大了就会无所适从,会觉得大人在骗自己,好事就有可能变坏事。比如说,我本人钻研国学多年,《论语》读了几十遍,至今也不怎么理解,有人告诉我:《论语》里有帝王术,这点我看出来了;有兵法、有雄兵百万,这点我也看出来了;还有人说,《论语》藏有儒家心法,我还没有看出来。 国学里也有一些粗浅的内容,这是圣人在教导我们怎么说话、穿衣,吃饭,走路。正是这一部分,现在的大人完全没有遵守,都在胡来,如果有家长不相信,可以拿来读一读,比如说话,《论语·乡党篇》:“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而现在的大人们却是反着来的,与地位低的人说话,并不亲切侃侃,有的甚至颐指气使,而和地位高的人说话,总是巴结谄媚的。 尤其,当中国人从自行车时代进入现在的汽车时代以后,城市居民连怎么走路都忘记了,我经常在街上看见一些胖子步履匆匆,须知,体量大的人走路一定要慢,否则,这会让敏感的旁人担心他撞到什么。再说,也不雅观,形成了视觉污染,一座优雅的城市,是由优雅的市民所构成的。 至于吃饭,那就更不会了:“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烹饪不当,不吃,不当季的蔬菜水果,不吃,切割不正确,不吃,沾水不合适,不吃。 大人做到了吗?没有,去年5·12之后,我经常在灾区的板房幼儿园看到,中班以下的小朋友,普遍要比城里的孩子水灵,绝不仅仅是环境污染,更多......
深爱金莲 发表于 2009-03-23 12:47 | 
分类:未分类 | 评论: 9 | 浏览:1610 | 推荐指数:0 |
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Monday) 晴 |
 |
人生识字愚蠢始 王化桥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这是苏东坡的诗句,说的是读书致祸论,一个人粗记姓名就行了,而一旦识了字,有了思想,一生的坎坷就开始了。 当然,这是苏子自嘲,后来,鲁迅先生翻造了这句诗,改为“人生识字糊涂始”,他说:“孩子们常常给我好教训,其一是学话。他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的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得两三岁,普通的简单的话就大概能够懂,而且能够说了,小孩子往往喜欢听人谈天……” 看得出来,鲁迅很懂早教,小孩识字,最初都是懵懂的,大了才渐渐明白,所以,亲子活动中的对话,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可见,识不识字并不重要。六祖慧能大字不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唐朝最有智慧的人,教育家史代纳说:“如果我看到一个六岁的孩子还不识字,就特别高兴。” 我知道有些智慧的老师,绝不先教孩子单纯的识字,而是先教写字,比如,让孩子观察一条鱼,让他在喜欢的涂鸦中画出这条鱼,最后,再写出“鱼”字,汉字大多是象形字、会意字,这样学会的字,孩......
深爱金莲 发表于 2009-03-16 14:22 | 
分类:未分类 | 评论: 3 | 浏览:1406 | 推荐指数:0 |
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Friday) 晴 |
 |
给歌儿新书的稿—— 前年逛书城,掏了一本小书。在收银台,一个小伙子排在我前面,他买了韩寒的《一座城池》,从衣着上看,这是一个挺清贫的大学生。的确是,他只买了这一本。 这本书装祯精美,不便宜,我问他:“这书街上有盗版,你怎么不买一本盗版呢?” 小伙子不耻地看了我一眼和我手中的轻薄小书,然后盯着柜台上自己的那部小说,目光中流露出虔诚和坚定,他说:“他的书,我们决不会买盗版。” 这就是偶像的力量啊。他的话让我很惭愧,我们这一代也是有偶像的,但就算鲁迅、王小波的书,这些年我买的大多也是盗版。而且,我很主观地断定,如果王小波泉下有知,我们买了他的盗版,他一定会欣慰的,正如韩寒、郭敬明听了我上面的那个故事,也一定会欣慰一样。 前两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恋爱在改革开放之初,分手在社会转型之际,经历了凄风苦雨,也没看见彩虹,年轻时的偶像无非是雷锋和赖宁,更老点的50后粉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而阳光下成长的80后,则有太多的偶像可以选择。 关于80后的偶像问题,这些年已经说腻了,听烦了,现在,一部分年轻人宣称:我们没有偶像,我们和身边的人、和小圈子里的个性明星互为粉丝,简称互偶,她们经常说:“我是你的粉丝,爱你!”。 这是一种必然的进步,偶像应该从小众开始,从你我开始,从“三人行,必有我师”开始。当年,超女火爆的时候,一个老男人在他的博客上说道:你们喜欢韩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喜欢文学和赛车,你们喜欢郭敬明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以抄袭为业;当你们喜欢超级女声,我只想跟你们站在一起,并且,希望你们不要嫌我老了,把我扔出去。我爱每一个红眼圈和每一张选票。因为青春如此之美,已经值得我们热爱一辈子。 是的,玉米和凉粉们热爱超女身上不同的青春,中性的,个性的,小家碧玉的,浑不吝,不靠谱的……前两年,超女和快男已经完成了偶像市场的细分工作。但是,还不够细。还要更小众,比如另一位85后巴赫(生于1685),在200多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整个欧州只有几百个职业演奏者粉他的音乐。真正的偶像,只能先小众后大众,农村包围城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卡尔·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这是资......
深爱金莲 发表于 2009-02-20 12:22 | 
分类:未分类 | 评论: 1 | 浏览:1481 | 推荐指数:0 |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Monday) 晴 |
 |
随笔作业 王化桥 2009的春天来得忽忙,气温一天比一天高,不同品种的红梅在枝上乱开,上周,园子里的樱桃花也忍不住绽开了花蕾。 春天来得早是好事吗,当然不是。前几天,四川泸州、宜宾一带甚至出现了“焚风”,最高温度达到36度,比成都的夏天还热,而北方各大省市,早已出现旱情,以这样的节奏,不用说人间四月芳菲尽,三月间就得绿肥红瘦。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植物有花开花落,任何生命都在遵循着自已的生长节奏和规律,同样,人也有生老病死,有童年的欢乐、青春的欲望和感伤、中年的喜悦和烦恼。 中国人向来是不爱讲规律的,很多家长还希望孩子快快长大,人的青春像春天一样美丽,但,千万别让青春来得太早,童年更长一些、更快乐一些的孩子更健康。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从植物学上说,很快长高成材的树木不能用来做家具,比如柳树,动物学的角度也一样,成熟期越慢长的动物越高级,灵长类大猩猩的成熟期是3到5年,狗的成熟期大约为一年,猫的成熟期大概8个月,而蚍蜉则朝生暮死,看得出来,越低级的动物,生理成熟越快。 这里所说的成熟,也可以说是欲望的成熟,与智性上的成熟是两回事,两者经常成反比,最早提出这一观念的是哲学家叔本华,据此,他得出了一个荒诞的结论,他认为,男人比女人高级,因为女性在生理上比男性成熟得快。 且不论叔本华老师的结论是否对,他的前提就大有问题了,我见过不少10岁就长喉结的男孩,人的欲望比动物更复杂,其欲望还包括占有欲、虚荣心等,我听说,有些幼儿园的小男孩甚至会攀比谁家的更高档,在这种攀比风里,看得出来,现在男孩的成熟期并不比女孩长。 自工业文明以来,对于跨国资本家来说,孩子的成长速度就像商业利润一样值得去追求。就要更多的营养、更多的消费、更多的娱乐来刺激欲望的更快成熟,让孩子们更......
深爱金莲 发表于 2009-02-16 10:49 | 
分类:未分类 | 评论: 4 | 浏览:1751 | 推荐指数:0 |
2009年2月9日 星期一(Monday) 晴 |
 |
《2009年的春天》
在罗汉寺喝茶 向住持请教佛学 住持和我谈起政治 法师的弟子说 我们去烧香吧 点燃了三柱香 突然想起 和法师谈论天气更好 我真该说 他妈的 2009年的春天 提前一个月就来了 《礼物》
喜欢一个女人 从去年冬天 追到今年春天 昨天下午 要回了送她的新年礼物 我打算 在情人......
深爱金莲 发表于 2009-02-09 11:23 | 
分类:未分类 | 评论: 18 | 浏览:1818 | 推荐指数:0 |
2009年2月2日 星期一(Monday) 晴 |
 |
昨晚去了什邡,看粉里的车车拍灾后心理重建的纪录片素材。 以前从没在什邡呆过,但一直对什邡有好印像。因为多年前,认识了一个美丽的什邡姑娘,一哥们的前女友,一位还敢为爱情拼命挣扎的女子,现在的女人,为爱扳一下也没可能了。 什邡城很旧,街道很窄,在川西平原,再也没有比它更紧密、更多小巷的、更多市井生态的小城,以后要拍老成都的电影,可能只有到什邡来拍外景。 车车在这里呆了不到一个月,已经在当地有了一些文青朋友和一些邻里关系。年前,他带两位在德阳做DM杂志的姐妹到成都,聊了一下做杂志的采编,年三十那天,两姐妹到成都给我送来了年货。 晚上,和什邡人民医院的美女兰医生聊天,她说她知道我,说是以前看过一部网络小说《帕果帕果之欢》,在作者臧小凡的博客上看他提到过我。我说,一个县城心理医生的眼界会这么宽广,再看什邡的城市生态、吃一道街边的美食,作为一座城市,成都比什邡差远了。 她说,成都也不错啊,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家,洁尘的博客她经常看。 我说,我下个月一定还要来什邡,她说,一定要请我喝酒。 ......
深爱金莲 发表于 2009-02-02 22:08 | 
分类:未分类 | 评论: 5 | 浏览:1419 | 推荐指数:0 |
2009年1月30日 星期五(Friday) 晴 |
 |
《在除夕夜想起砂轮厂》 2008年的除夕夜 我在回忆一些往事 后来我就想起了砂轮厂 今天晚上 舞女们一定都在上班 这就像5月12日大地震那天 她们当晚照常上班一样 现在是晚上九点钟 春节联欢晚会已经开始了 她们也在家吃了团年饭 来到舞厅 等待着 和客人们再团一次年 (注:砂轮厂,本地人对“洞洞舞厅”的昵称,这是一种源于成都、具有较大争议的娱乐交友活动。)......
深爱金莲 发表于 2009-01-30 21:36 | 
分类:未分类 | 评论: 2 | 浏览:1195 | 推荐指数:0 |
2009年1月25日 星期日(Sunday) 晴 |
 |
连着在两个小圈子发表了新春祝词,一是某EMBA班的学员团年,因为班长是原报社同事,要我作为名誉学员说个话。 另外则是成都粉子QQ群在小房子的团年饭,我作为管理员代表发言,大致的内容如下,因为喝了酒,有的地方逻辑上有跳过: 朋友们新年好,2008年对于人类生活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年份,在亚洲,在同一个月份,在相距一千多公里的地方发生了两次特大灾难,缅甸飓风和汶川大地震,中国人是讲天人合一的,大自然的规律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有联系和呼应的。 两百多年前,在地中海南岸,里斯本同样发生了一次特大地震,歌德在他的自传《诗与真》里,以大量篇幅记录了他童年时发生的这次灾难对于大人们的影响,“虔诚者不得不深思冥想,哲学家不禁寻求安慰之道……” 大地震后的欧洲大陆,正在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30年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攻占了巴士底狱。 现在,没有人去深思冥想,清算的还没有清算,猖行的更为猖行,鲜血染红了顶戴,灾难隐藏了罪恶,本地有篇新闻甚至出现了这样的言论:“感谢灾难,因为……” 但是,正如自然规律一样,历史的发展......
深爱金莲 发表于 2009-01-25 09:53 | 
分类:未分类 | 评论: 1 | 浏览:1712 | 推荐指数:0 |
2009年1月18日 星期日(Sunday) 晴 |
 |
连着吃了两回家宴,小你甚至写了一篇专栏:《你有勇气请人来家里吃饭吗?》。 文中引用我在饭桌上的一句话:“阿多总结得好,他说,要看人是不是足够相爱,得看他们是不是有勇气把客人请到家里来吃饭。” 我的勇气在于对厨艺的自信,四点钟决定请,事先给朋友打了招呼,好久没开伙,临阵磨刀,不代表我的真实厨艺。 打开冰箱,存货只有香肠腊肉,还有两块冰冻银雪鱼,跑到菜市场,看见豆腐还不错。家里做菜讲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突然想起,多年前在银杏吃过银雪鱼焖豆腐,但做得不好,豆腐是石膏的,不入味,鱼是鱼,豆腐是豆腐。粤菜里也有银雪鱼蒸豆腐,我决定用老家黄焖豆腐的做法,牺牲掉银雪血,弄成川味的。 这里面有一个典故,旧时代有个财主,想考验一下三个儿子谁最懂生活,给了每人一坨黄金,命令他们必须一顿饭吃完,大儿子二儿子各自呼朋引伴,山珍海味、燕窝鱼翅整了一大桌,胡吃海喝下来,一坨金子仅花了一个零头。 三儿子气定神闲地回来了。 问,金子花光了没有? 他说花光了。 问吃的是什么? 他说,就吃了两块豆腐。 不过,他的豆腐是这样做的,买了一堆丝绒线(古时候特别昂贵),烧了来,慢火煨好的豆腐。 同样道理,雪鱼的价格远在豆腐之上,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也是一种搞法。这道菜,足足焖了一刻多钟,最后鱼脂和鱼的鲜香全进了豆腐里面,端出来,麻辣烫鲜香齐备,只是因为家中豆瓣不好,色泽偏暗。 当然,这道菜有吃相,但卖相不够,因为雪鱼就成了豆渣样的东西,不好定价钱。 朋友花红李吃得赞不绝口,第二天写进博客,我告诉他,这道菜的关键处,焖豆腐的时间要够,还不要忘了加料酒。 ......
深爱金莲 发表于 2009-01-18 10:42 | 
分类:未分类 | 评论: 6 | 浏览:1343 | 推荐指数: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