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11-12-26
星期一(Monday)
晴
![]() 旅行之与我,就是游手好闲,走走吃吃看看玩玩,既懒于考究历史典故,又不会怀古思幽。走一处,住几日,让自己的心情放飞,用《红楼梦》里说宝玉的话来说,就是“发痴”。女士们逛欧洲,热衷于留恋各大商场和outlet,她们喜欢回家后用欣赏战利品的方式,回味旅行途中的事与物,而我呢,贪恋的则是印在古旧建筑上的最后一抹残阳,还有街头巷尾飘忽的缕缕咖啡甜香。我喜欢看老人们牵着爱犬在河边溜达,也喜欢看情侣们在街头激情拥吻,更喜欢走在清晨静寂无人的小巷。 真的羡慕欧洲人的生活,有质量,有品...... 2011-12-25
星期日(Sunday)
晴
![]() 巴黎不是本次欧洲之行的重点,之所以作为首站,只因为它是进出欧洲的门户。也许因为天气的缘故,这次巴黎给我的印象是灰暗的,还带有那么一点忧郁,就像雨果笔下的巴黎故事。 摸黑起个大早,从里昂火车站出发,我们去尼斯。没打算去嘎纳,尽管嘎纳离尼斯才几十公里。很多驴友觉得嘎纳除了一个电影节,其实没什么特别,他们反而都说起尼斯的好,因为光从它的英文名字“NICE”来看,尼斯就令人神往。 虽然乘的是白天的TGV高铁,没想到从巴黎到尼斯竟也开了近6个小时。好在车厢里设施齐全,宽敞舒适。 ...... 2011-6-12
星期日(Sunday)
晴
![]() 阴雨下的星期天,醒来百无聊赖,想起朋友发来的妹儿,说到传闻中的那首曲子,号称“魔鬼的邀请书”。我自认为对音乐还是有一点点悟性的,它难道真的有这么可怕么? 尽管有了心理准备,可当Sarah McLachlan 那摄人心魄的绝唱在耳边缓缓响起的时候,我还是被其深深震撼了。英文版中有这样一段歌词: “Little white flowers Will never awaken you Not where the black coach Of sorrow has taken you Angels have no thought ...... 2010-9-20
星期一(Monday)
晴
![]() 周日照例是睡懒觉的日子,可今天不行。 八点钟刚过,马路对面教堂的塔钟就当当地响起,打破了附近街区的宁静。公寓楼底下,一帮周末不用工作的菲佣早已聚在一起,盘坐在地上,由人领着唱起了家乡的歌。这歌声婉转动听,像唱诗班的和声,如果在平日,一定会吸引不少人驻足倾听,可今天是星期天,许多人还沉浸在梦乡。被吵醒者肯定没有听歌的胃口,而惹急了,他们骂娘的冲动就有。 10月底,我和倩准备赴海外驾车自由行。由于只有我可以在香港申办国际驾照,因此将要担负起境外驾车的重任。倩特意交代我这个本本族,抓紧时间好好练车。这不,我今天起了个大早,就...... 2010-5-15
星期六(Saturday)
晴
![]() 一直想拥有一架自己的钢琴。 还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就时常梦想有一天,自己弹着白色的琴键,身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在柔声和唱。这梦想就象春茧,在心里悄然孕育滋长。 梦想听来似乎可笑,但就象所有的男人一样,他因此有了学习和追求的动力。于是男人去学了乐理。虽然他嗓子不好,没办法成为歌唱家,但他有乐感,唱歌决不会走调。他慢慢懂得了音乐。 他听过理查德.克莱得曼的钢琴,也欣赏过肖邦的作品。当克拉拉试弹过舒曼的《梦幻曲》后,问道:这是写给孩子的?舒曼说,不,这是专门写给你的。多么爱情的表达啊。这一幕,至今每每在男人的心中泛起柔情的浪花。 2009-12-20
星期日(Sunday)
晴
![]() 有些时日,阅读对于我已近一种奢望。我说的这种阅读,是指在没有时间和环境条件限制下,能给心境带来愉悦和满足的那种,比如初冬季节坐在湖边的木椅上,晒着太阳,一边安安心心细细翻看孙曜东先生的《浮世万象》,讲求的是一份消闲和随意。多数情况下,上班入目的是堆积如山的工作行文和业务报告,下班则长时间游移于电脑和网络之间,偶尔拿起报纸,也只是浏览一下头版标题和怪事趣闻。这一切,似乎与心目中想象的阅读不同,浑然没有那种“书香”的感觉。 香港常被内地人称为“没有文化”或“文化沙漠”。我初来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类似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和漫画书的风行于市,还有就是充斥...... 2009-7-18
星期六(Saturday)
晴
![]() 香港地处岭南,四季常青,从不见北方冬日的萧杀。如问起本地自然物产,当首推紫荆和榕树。洋紫荆是香港市花,因政治原因,其形象和地位变得高贵,甚至用在了当地货币和区旗上,因此多为人识。榕树则多生南国,枝叶繁茂如华盖,根须丛生似仙骨,更有另一番景象。 其实客居在这个地方,能真正触动自己的,第一该数木棉了。还在春寒料峭时节,就可以看到满树的大朵红花,在伟岸挺拔的光秃树枝上,恣意的盛开,象燃烧的火一样。因家乡不产这东西,因此早年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第一次接触到“木棉”这样好听的名字,还是在大学里看电影《木棉袈裟》,可里面讲的是和尚习武报国锄奸的故事,其实与木棉没有直接关系。 等我见到开花的木棉树后,才发现记忆中其实是见过的,不过不在现实当中,而是在电影版的现代芭蕾...... 2009-3-8
星期日(Sunday)
晴
阿N虽说是普通师奶,作为新移民,在公司也难免受本土香港人排挤。这就好象早年小地方人向往大城市一样,等千辛万苦嫁到了那里,却又不能融入当地社会,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但她好在大大咧咧,不会先知先觉,外界如何缺乏善意,她依然可以活在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当中。想来也是,人还是朴素和愚钝点好,不必刻意留心别人的飞短流长,那些心智高洁者,就因为多愁善感,所以活得痛苦。
阿N虽然简单,却有着国人的传统观念,总望着能出人头地,好在有个争气的儿子Frankie。Frankie不但在上海打出了一片天地,还在当地找了个漂亮能干的女孩做老婆。这不,小两口把婚宴定在了阿N供职的南洋酒店。儿子娶新抱(儿媳妇),阿N自然欢天喜地,也不管是否合适,她给酒店所有的员工都发了请帖,连有些经常住店的客人都有一份。按理说,公司员工结婚,酒店高层应该到贺,可许多人甚至与阿N都不熟,更何况是她儿子结婚,结果不少人只是象征性封个红包了事。阿N并不在意这些,她只是想让全世界人分享她的快乐。儿子为了让母亲高兴,把自己上海公司的同事请了一大帮子,专门组了个团,呼拉拉在南洋酒店包了几个楼面,把个婚礼搞得热热闹闹的。那天阿N这个开心...... 2008-10-5
星期日(Sunday)
晴
![]() 亲爱的叶老师、樊老师: 2008-10-5
星期日(Sunday)
晴
我这人一贯不谙时尚,年轻时未赶上流行文化的熏陶,如今已届不惑之年,就更加落伍了。一个老男人,如果还和街上的少男少女一样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岂不招人笑话? 今天的年轻人追求名牌可谓到了极致。大学女生们可以为得到一件心仪的ESPRIT线衫或一双NIKE的球鞋一掷千金,而在随后的一个月里仅以速食面度日。而有时,我们又常常看到这样一幅情景:一位母亲带着女儿去逛商场,母亲指着一件看似普通的范思哲毛衣大叫:“这是什么衣服,难道不是人穿的,竟要一万块?”身旁的女儿早已羞得满面通红,拉着母亲要逃,而这位母亲仍不肯罢休,还凑上去用手捏一捏,自言自语道:“这毛衣,还不如我自己织的结实呢。” 看来,名牌的概念在这里被误解了,至少我这么认为。那种盲目追求名牌或时髦的心态,或者认为只要穿上或使用名牌就可以抬高自己身价的想法,未免世俗了些。曾几何时,有些暴发户特别喜欢LACOSTE(法国鳄鱼)的产品,他们也知道这是个世界顶极休闲品牌,可在商店专柜选购的时候又叫不出它的洋名,比划了半天,总算说清楚了:“鱼头牌,头朝外”——因为还有一种名称相似的“......
页码:1/-21
↑回到项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