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访问:120054 次
日志: -194篇
评论: 10 个
留言: 0 个
建站时间: 2006-11-24 |
|
|
|
|
|
|
|
假如泰晤士河决堤了,怎么办?
|
作者: hzaprilday 提交日期:2008-9-25 10:05:00  | 分类: | 访问量:1094
|
假如泰晤士河决堤了,怎么办? 《水啸雾都》 导演:托尼·米切尔 主演:罗伯特·卡莱尔 杰斯·琳吉斯 上映:2008年9月14日 ■许 颜 有些类型的电影会有一种属于电影的原始魅力,使得你抛弃口味、成见乃至辛苦建立的世界观,将它一口气看完。比如灾难片《龙卷风》、《后天》,又比如最近禾城上映的《水啸雾都》。 在电影市场,灾难题材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比较吸引人,但又难拍摄的题材。4年前艾默里执导的灾难巨片《后天》大获成功后,这类题材的电影一直不多见。估计珠玉在前,后来者很难赶上。这一次,英国导演托尼·米切尔给我们上演了一出洪水玩转伦敦的大戏。 托尼·米切尔,从个人风格上看,是一名非常有英伦特色的绅士。他执导的灾难片也带着这个国家一贯给人的印象:平实低调略带忧郁又潜藏着巨大的激情。这种欧式风格早在他另外一部灾难片《超级火山》中就有体现。 好的灾难片都会有这样一个性质:警示世人,告诉我们面对灾难的态度,而不只是让我们目睹一场灾难。《水啸雾都》剧情纯属虚构,但是洪水灾情、环境危机已经唤起了伦敦人民的觉悟。它的剧本出发点是:如果英国的母亲河泰晤士河决堤了怎么办? 影片一开场就将人带入了一片汪洋之中:飓风在海面上掀起一道道巨浪,一艘轮船被一节节打得粉碎。随后镜头转到一户人家,两位妇女正在看电视上报道洪水的新闻,瞬间成吨的洪水从天窗倾泻而下将两人卷走……几十米高的海浪,越过防洪闸门,直冲伦敦塔桥…… 想象一下这些突如其来的灾难。而当灾难来临时,我们能做些什么?托尼·米切尔给我们的答案是亲情,亲情是唯一的救赎。其实很多优秀的灾难片都是这个答案。但很明显,导演并没有把电影处理成好莱坞煽情的剧情片。电影采取了一种纪录片的拍摄方式,主要角色的刻画并不是很突出。但主角隐蔽的方式其实更容易把我们带入真实的灾难中。这也是英国版和美国版灾难电影的用力点区别。 和《后天》一样,影片也给我们讲述一段父与子的故事。父亲因整天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对妻儿的照料,导致儿子看到父亲都绕道而行。在共同对抗水灾的过程中,父子俩找回了彼此间的亲情。影片最后的安排是让父亲替代儿子去完成一项不可能回来的任务。父亲死了。 灾难没有感动我,但父亲莫里森教授深深感动了我。饰演父亲的是金球奖影帝汤姆·康特奈。饰演儿子的是英国男星罗伯特·卡莱尔——他曾在电影《猜火车》中饰演主要角色,这部非主流电影在电影美学史上是一个不可绕过的里程碑。 我想,包括斯皮格·伯格在内的一些拍过灾难片的好导演想必都有共识:特技会让人厌倦,但有些东西,永远也不会令人厌倦。比如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生命在受到考验时所表现出来的最本性的东西:人类求生的力量,在死亡面前爱的力量,以及生命的希望。所以聪明的导演们纷纷在灾难片中选择了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和令人百感交集的人物刻画。比如多年前的那部《泰坦尼克》。 我们总相信天灾人祸会在温情中落荒而逃。这话听起来老套过时,假模假样,但危难时刻,我们的心只能依靠这些。当然在灾难片中,大就是美。《水啸雾都》的特技做得也还行,但比不上《后天》把一场末世浩劫拍得穷奢极欲。但好看的电影就应该在许多矛盾中激发人们去思考,而不是像类似《木乃伊3》这样,单纯以特技来吸引人的眼球。 虚幻的灾难最考察导演和编剧的想象力。电影中令人遗憾的是矛盾冲突还是弱了一点,矛盾制造点过于单一。纯用洪水引起险情作为铺垫,这显然让人觉得沉闷。
|
#日志日期:2008-9-25 星期四(Thursday) 晴 推荐指数: 复制链接 举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