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建国大业》中的眼神。
这部明星云集的影片,整体给人的感觉没有大的惊喜,只是合格。这类题材的影片,能做到合格,已经很不错了,不予弹劾。
片中有一处火花,让人难忘,那就是闻一多的演说场景。那眼睛里的光芒,那慷慨激昂振臂一挥的气势,是地道的知识分子的气血,有儒雅的教养,有炽烈的情怀,有豪迈的大无畏气概,有挺身而出的果敢和勇猛,你会从那眼睛闪烁的怒火中,深信那呐喊发自他胸腔,一刹那间,你会以为屏幕上的那人,就是闻一多本人。
其次就是唐国强的表演,大体来说,他对主席的诠释,已经得到举国认可。然而,看多记录片的我,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他在很多细节方面拿捏得十分有分寸,惟独眼神无法刻画那神韵。大家都看过开国大典时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的一幕,如果你细心,会发现众人簇拥中的伟人,突然回过头来,瞥了一眼脚下欢呼的人海。这一瞥,很深,难以琢磨,有太多的内涵。主席满脸凝重,不露声色,你甚至读不到胜利的喜悦。我无法用词语来表达自己对那双眼睛的解读,但是我能感觉到,那双眼睛的主人,他是一个思虑深重的思想者,也是一个胸怀高远、心思缜密的政治家,绝非凡人。这样一个人,写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蓬勃走泥丸”的气吞山河之句,一点都不奇怪,他用艰难坎坷、出神入化的征战丈量了脚下每一寸土地,如今整个江山尽在掌握中,好比一颗巨大的泥丸踩在脚下。
这样一个伟人的眼神,征服者的眼伸,一个出色的政治家老练的眼神,仅凭演员,如何演绎?
二、《风云》中的悬疑
这个影片的悬疑设置得十分成功,不看到最后一刻,你无法揭开谜底。连同影片的宣传和炒作,都配合得很周密,你同样很难从报纸和电影杂志上看到答案。
这悬疑的成功设置和编剧的功劳密不可分,一环扣一环的情节,无懈可击。导演的功劳则要算在对影片气氛的营造和演员的挑选及表演的把关上了。5个人被关押在黑暗阴森的军事壁垒中,每天面对花样百出的审问,彼此之间互相猜忌和中伤,不单是观众受不了,连他们中的一个都受不了那样的压抑和精神摧残,开枪自杀——精神的折磨的确会让人生不如死。
整场电影的观看,你紧张的神经无法放松,几欲甭断。
其次,片中的酷刑也是炒作的一大噱头。
在提心吊胆看过种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之后,我会感叹,政治,让女人走开吧。我真的厌恶战争。政治也好,战争也罢,是男人的事,女人,就该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温柔地,安分地,恬静地,营造一个温馨的港湾,给远行的丈夫休憩。因此,我估计我永远不会有影片中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子那种投身战争的勇气和兴趣。我情愿一辈子活在平淡的生活里,闲弄风花雪月,我只爱和平。
三、《麦田》的华而不实。
这个影片用范冰冰、胡兵、王志文几大明星撑起了台面,再用近镜头把场景铺排得无比华美,加以夸张的音响和打斗,也让人惊心动魄。
也许也会被剧中的一两处煽情而感动,美丽的女人,她对爱情如此忠诚,丈夫已经战死沙场,她仍旧相信他会回来,一复一日苦苦思念,苦苦守侯。这苦,和她的美丽形成了过于鲜明的对比,让人揪心和叹息。
然而,这些终究无济于事,多么丰富美好的细节,难以掩盖一个事实:主题苍白而空洞,缺乏深度,使得这部制作精美的影片,流于庸俗和平凡。看完,没有回味,没有深思,没有震撼。
歌颂爱情谴责战争的影片多了去了,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拍出美国的《乱世佳人》和印度的《阿育王》呢?这可不是挑选几个美丽的姑娘和编排几个简单的战争传奇就可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