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国学与正在消失的中国家教传统
主讲人:文迪 时间:2010-01-23 星期六 周六下午 2:30——4:30
本次讲座主要讲述中国传统的圣教和诗教是如何在家庭中展开和发扬的,由《论语》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发微,以故事的方式,阐述孔子是如何进行家教和诗教的,以及几千年中国士大夫文化的传承,为什么古人说“三代为官,才懂穿衣吃饭”,那么,现代人还懂得基本的衣食住行吗?本次讲座将会和您共同探讨家教,健康养生,以及圣贤的教诲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开场白:
谢谢大家,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离开温暖的家,来到这里,来对传统文化表示兴趣,今天是腊月初九,腊八节的第二天,现在,除了节气和春节,中国人在现代化、全球化、也就是美国化的道路上走远了,离自己的传统比美国人还要远得多。但,好像最近几年,电视上,书店,学校国学非常热,读经的读经,讲课的讲课,大师的大师,我个人以为,这是虚热,是阴虚火旺……举例说,满文军指证让妻子获刑……这件事受伤的是什么,是一个民族的道德水平,是他们的儿子,曾经有人问孔子,看见父亲偷羊,咋个办……此圣人所谓:亲亲相隐,这是人性,也是法制,在西方,无论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均有相关条例:“夫妻享有不对配偶做不利陈述的权利”,这叫容隐权。在这个问题上,司法,公众,媒体都表现出了对传统、对人性的漠视或践踏,让人想起了文革,父子相告、夫妻相害、兄弟相残……大家说,国学真的热了吗?
今天我所要讲的,也要证明这一点,家教传统曾经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主要方式,但是,现在谁还讲家教啊,所以要说它正在消失,今天这两小时,我争取能讲完论语中的一句话,有关家教的一句: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字面意思很简单……二说兴观群怨,三说思无邪……所以,历史上的大政治家大都是诗人,就是这道理。这些话人人都能理解吗,不一定,近世大儒牟宗三先生就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来阐释基督教神学,从康德、黑格尔讲到克尔恺郭尔,牟先生的学生杜维明,就是现任哈佛大学哲学院长,去年首尔的世界哲学大会主讲人。像我这种水平的人,当然不能讲那么高远,我只讲一点低俗的,和大家的实际生活有关的。另外,由于我讲的内容和书上说的不太一样,和电视上的更不一样,所以在讲之前,我必须先讲一句丑话:圣教,圣人之言,不是谁都能理解的,真的理解了那就是“述圣”,资质中等偏下的人,圣贤书读都不要读,读了,到处乱讲会遭报应的。我今天讲的,只是我的个人心得,极有可能是错误的,纯系是打胡乱说,大家听起好玩就行,出了这个门就忘掉,如果听进去了,当真了,照到去做,最后害人害已,千万不要说是我说的哈。
提纲:
一、
在《论语》里,孔子只有在两个地方,他反复强调,可!可!可!,不!不!不!前者是诗,后者是食,也就是吃。像孔子这么吝惜言语、述而不作的人,为什么要讲狠话,下断语,就因为这两者太重要了,太关键了,有人要反对说:“喝我们,我从来不读诗过得尚好,二奶都包了两个。”对不起,这位朋友,其实你是读了诗的,只是你不知道,《诗经》早已溶入中国人的方言当中,比如以前,你问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你问她:大婶,你屋头的人呢,她可能会这样回答……所以,我们成都的杨子云(他就是述圣,西蜀子云亭……)子云尝言:圣人之言如水火,或问水火,曰水:测之而愈深,穷之而愈远,曰火……就是说,圣人之言太凶险了,它越过几千年,还是要干预我们的生活,中国人讲究摆实事,讲道理,下面我就开始先摆事实,讲一个故事,然后再来阐述,诗和言这两个字,究竟有什么关系,包含哪些微言大义,大家看,现在我手上有一份报纸,南周的年度盘点……
二:
诗教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三、
中国家教的四大特点:
孔子的家庭里发生了什么……因性……因材……不言之教……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