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日志存档
博客门铃
博文
- 博主简介(2009-11-07 20:08)
散文集《慢城简史》自序及目录(求出版。自费免谈)
2014-10-09 16:23 星期四
自序
这是一本关于天全的书。天全是中国大西南崇山峻岭之中的一个县份。我在这里生活了四十个年。
书的内容,均是我个人眼中的天全景象,或者说,是我在天全的生活简史。
2008年,两千多公里之外的上海举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展览,主题是“快城、快客”。策展者的初衷,是想在与城市化相应的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宏大背景下,思考城市是否能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的问题。
与此对应,在欧洲,继多年在意大利发起的慢食运动之后,发起了一场“慢城”运动。其目的,是为了回归欧洲中古世纪的生活速度,同时保留现代文明的特色。
在我眼中,天全就是一个天然的慢城。
作为天全的一个普通居民,我是个幸运儿。
【目录】
自序
引言
徙水流经的村镇
禁门关记
文笔山记
桃花山记
桥头堡
上街
北门上
正西街记
东城街记
向阳大道
后街
窗外的灯盏路
医院里的旧时光
记忆或流连
液态的诗行
浮世
震生
溪头沟春讯
在场主义散文2011年选《黄金版图》出版发行
2012-02-16 12:56 星期四
在场主义散文第五个年度选本《黄金版图——在场主义散文2011年选》,于2011年1月隆重上市。该书主编为在场主义创始人、散文家周闻道,花城出版社出版,这也是该社推出在场主义年选的第三本选集。该书收录了38位散文作家于2011年发表在国内各大文学期刊及网络媒体的最具在场精神和散文性的散文佳作,在选稿上倡扬以“介入”为旗帜,以“精神自由”为写作的最高境界,切近现实,关注身边,体察时代最深切的痛,是在场写作的又一次集中展示。全书分为“东?记忆的丘陵”、“南?魔术城”、“西?唯一的水”、“北?小看客”四部分,共33万字,17.5个印张,定价35元,通过新华书店向全国公开发行。
目 录
序:在场写作与精神自由/周闻道
东·记忆的丘陵
生育报告/冯秋子
落日前的凭吊/耿立
然后/王月鹏
记忆的丘陵/张锐锋
行:走近……/周闻道
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莎拉?邦乔妮
夜发生/沈念
目 录
序:在场写作与精神自由/周闻道
东·记忆的丘陵
生育报告/冯秋子
落日前的凭吊/耿立
然后/王月鹏
记忆的丘陵/张锐锋
行:走近……/周闻道
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莎拉?邦乔妮
夜发生/沈念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1》目录
2012-02-03 13:20 星期五
序言:散养在民间的文字/耿立
碎花/言子
仙履/周晓枫
杨树/刘亮程
黑狗/刘亮程
诡异的记忆/南帆
火炭上的一滴糖/柴静
大年初一的坏心情/李登建
醒在乡野间的百年书缘/李木生
杰玛央宗的眼泪/嘎玛丹增
欢歌与绝唱/范晓波
似河如酒/杨文学
耳畔萦绕的雨声/傅菲
理想者/韩少功
你的岛/朱朝敏
让记忆抵抗/野夫
木镇的黑,有多黑/耿立
新娘/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哈萨克族)
马陷落沼泽,心流浪天堂/李娟
部队/马叙
精神的树,神幻的树--自然笔记/杨文丰
桃树们的谜语/桑麻
飞渡赣南客乡/李晓君
刺破王朝循环怪圈的利器/李南央
风在语/李安平
吐尽平生冰雪肠--为郑板桥行书三段手卷而作/章诒和
埋魂记/雷平阳
土地上如釉的月光/陈原
老祖母的时间荒原/宋长征
厚武薄文的汗国/韩少功
定西笔记(节选)/贾平凹
爱着你的苦难/江少宾
枉抛心力作哲人/王开林
墓地/洪忠佩
断裂的爱/余秋雨
鹰在世/王族
丢失的田野/孙继泉
清明还乡/佛刘
乳名/陈奕纯
那些刻骨铭心的物/杜鸿
一把碎银--读银记/冯杰
极乐的爆竹/张承志
母亲本纪/耿翔
片段忆母亲/孙晓玲
悲伤的耳朵/夏榆
南方/张谋
明末的气质/李洁非
果酱--佛蒙特记/于坚
玉树记/阿来
无人看见的生活/李存刚
然后/王月鹏
父亲是一只羊/秦羽墨
乡村色泽/陈洪金
托养
碎花/言子
仙履/周晓枫
杨树/刘亮程
黑狗/刘亮程
诡异的记忆/南帆
火炭上的一滴糖/柴静
大年初一的坏心情/李登建
醒在乡野间的百年书缘/李木生
杰玛央宗的眼泪/嘎玛丹增
欢歌与绝唱/范晓波
似河如酒/杨文学
耳畔萦绕的雨声/傅菲
理想者/韩少功
你的岛/朱朝敏
让记忆抵抗/野夫
木镇的黑,有多黑/耿立
新娘/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哈萨克族)
马陷落沼泽,心流浪天堂/李娟
部队/马叙
精神的树,神幻的树--自然笔记/杨文丰
桃树们的谜语/桑麻
飞渡赣南客乡/李晓君
刺破王朝循环怪圈的利器/李南央
风在语/李安平
吐尽平生冰雪肠--为郑板桥行书三段手卷而作/章诒和
埋魂记/雷平阳
土地上如釉的月光/陈原
老祖母的时间荒原/宋长征
厚武薄文的汗国/韩少功
定西笔记(节选)/贾平凹
爱着你的苦难/江少宾
枉抛心力作哲人/王开林
墓地/洪忠佩
断裂的爱/余秋雨
鹰在世/王族
丢失的田野/孙继泉
清明还乡/佛刘
乳名/陈奕纯
那些刻骨铭心的物/杜鸿
一把碎银--读银记/冯杰
极乐的爆竹/张承志
母亲本纪/耿翔
片段忆母亲/孙晓玲
悲伤的耳朵/夏榆
南方/张谋
明末的气质/李洁非
果酱--佛蒙特记/于坚
玉树记/阿来
无人看见的生活/李存刚
然后/王月鹏
父亲是一只羊/秦羽墨
乡村色泽/陈洪金
托养
《21世纪中国最佳散文(2000-2011)》目录
2012-02-02 22:22 星期四
《21世纪中国最佳散文(2000-2011)》收纳的散文关注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刘亮程的《先父》从父亲的点滴看到作者的拳拳孝心,亲情的流露跃然纸上。而余光中对于一个帽子丢失而引发的感情与刘亮程的感情异曲而同工。杨献平对一个普通农民生活的描写以及冯小娟对于汶川大地震的记述,让人明白对社会的关注才是一个作者的良心。最后不得不提到已故作家谢子安的《小木头沟记》,这篇文章从作者偶遇的一条小沟聊起,聊到水沟旁的一只小松鼠,聊到与这条小沟相关的村民和他们的淳朴真实。每次读到这篇文章,都会让人感到舒服。而文章结尾小木头沟的消失,也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总之,这本书会让读者从多角度领略散文的魅力,引导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加深对散文的研究和探索。
序言:散文的命线/耿立
皖河散记(选五)/徐迅
我的石灰窑/唐朝晖
致苍凉/刘烨园
寻找远逝的江南/张加强
先父/刘亮程
雪里识匡庐/金锦
在冬天,怀念梅志/李辉
一只羊离开羊世/文刚
奥克斯福的威廉•福克纳/余华
简朴生活回忆录/迟子建
黑暗中的阅读与默诵/夏榆
熬至滴水成珠/池莉
人生几度秋凉/王充闾
寻亲记/王十月
记忆的红皮书之三:1967年的鸡血传奇/朱大可
任何生命都是不能随意忽略的/刘家科
一条歌的河流/刘志成
医事手记/李存刚
"他在,就还不是完全的黑暗"--为巴金逝世一周年而作/谢有顺
指缝里的白烟/蒋蓝
汪曾祺早期佚文一组/汪曾祺
水冲的农事/林白
二姐/阮梅
长笛如诉/张承志
书祭/舒婷
中国册页/黑陶
斯人也斯疾/耿立--祭"5•1
序言:散文的命线/耿立
皖河散记(选五)/徐迅
我的石灰窑/唐朝晖
致苍凉/刘烨园
寻找远逝的江南/张加强
先父/刘亮程
雪里识匡庐/金锦
在冬天,怀念梅志/李辉
一只羊离开羊世/文刚
奥克斯福的威廉•福克纳/余华
简朴生活回忆录/迟子建
黑暗中的阅读与默诵/夏榆
熬至滴水成珠/池莉
人生几度秋凉/王充闾
寻亲记/王十月
记忆的红皮书之三:1967年的鸡血传奇/朱大可
任何生命都是不能随意忽略的/刘家科
一条歌的河流/刘志成
医事手记/李存刚
"他在,就还不是完全的黑暗"--为巴金逝世一周年而作/谢有顺
指缝里的白烟/蒋蓝
汪曾祺早期佚文一组/汪曾祺
水冲的农事/林白
二姐/阮梅
长笛如诉/张承志
书祭/舒婷
中国册页/黑陶
斯人也斯疾/耿立--祭"5•1
《四川文学》二零一二年第一期目录
2012-02-02 22:20 星期四
《四川文学 》第2012001 期本期目录
[散文百家]
·晚秋的一天意西泽仁
[小说世界]
·脱壳术(短篇小说)第代着冬
·坝坝赌(短篇小说) 墨阳子
·短篇二题(短篇小说)尹铁铮
·错位(短篇小说)南 侯
[全国微型小说12+3大奖赛]
·买药石英
·副区长王孝谦
·小镇棋手余显斌
[壬辰笔从]
·西窗闲话(十四)马识途
·缅怀许川(外一题)李 致
·最后的汪伦唐晓亮
[新诗歌]
·写给姐姐,或者妹妹的歌(组诗)何文
·十四行诗(五首)肖千超
[散
[散文百家]
·晚秋的一天意西泽仁
[小说世界]
·脱壳术(短篇小说)第代着冬
·坝坝赌(短篇小说) 墨阳子
·短篇二题(短篇小说)尹铁铮
·错位(短篇小说)南 侯
[全国微型小说12+3大奖赛]
·买药石英
·副区长王孝谦
·小镇棋手余显斌
[壬辰笔从]
·西窗闲话(十四)马识途
·缅怀许川(外一题)李 致
·最后的汪伦唐晓亮
[新诗歌]
·写给姐姐,或者妹妹的歌(组诗)何文
·十四行诗(五首)肖千超
[散
转帖《岁月》11年5期目录
2011-05-11 00:00 星期三
【开卷有益】
书香飘四季·谢汝平/ 01
【本期推荐】
寄 托·程继武/ 04
殉道——书写者一种必然的选择·朱日亮/ 10
【强档小说】
握枪的手·张立江/ 11
拆 庙·朱晓鹁/ 26
山鸡和鱼·李学东/ 31
【新人力作】
半岛手记·盛文强/ 35
向远方(组诗)·李星涛 39
【情感日志】
边缘写作·杨 勇/ 41
有一种情感言语无法表达·李存刚/ 44
【乡关何处】
雪黄昏·王 玮/ 46
黄腱牛的眼泪(外二章)·衣 水/ 50
书香飘四季·谢汝平/ 01
【本期推荐】
寄 托·程继武/ 04
殉道——书写者一种必然的选择·朱日亮/ 10
【强档小说】
握枪的手·张立江/ 11
拆 庙·朱晓鹁/ 26
山鸡和鱼·李学东/ 31
【新人力作】
半岛手记·盛文强/ 35
向远方(组诗)·李星涛 39
【情感日志】
边缘写作·杨 勇/ 41
有一种情感言语无法表达·李存刚/ 44
【乡关何处】
雪黄昏·王 玮/ 46
黄腱牛的眼泪(外二章)·衣 水/ 50
转帖《黄河文学》四期目录
2011-04-24 16:38 星期日
一频道
彭小莲 永远的缺憾(外一篇)
何向阳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蒋 蓝 火的宿命史
小说
艾 玛 万金寻师
洪 放 芭蕉
刘斌立 忐忑
麦纳麦 语文书
黄学友 树上瓜棚
齐 霁 春之痛
云锦洋 意外收获
黑 梅 我家的东边是朝阳
杨海林 爱情秀(微型)
张艳霞 阳光下的微笑(微型)
王功彬 男人啊男人(微型)
散文
赵 玫 盖蒂的夕阳(外一篇)
梁坏坏 萧红阅读笔记
叶 梓 杨家岘(四章)
李清明 水乡古建筑
林一木 冷漠的召唤
霍维洮 幸福
李存刚 午后·我成就的比喻
开言
朱向前等 成长与蜕变
汪 政等 烂漫感伤的风俗长卷
读典笔记
姜 城 读《道德经》
黄河论坛
荆 竹 牛撇捺杂文的面孔
荆 竹 微笑与文字
陈 代 人文魅性的坚守与续写
吴淮生 全球化进程的艺术文本
黄河艺廊
北 辰摄影作品
王 童摄影作品
张 鸿摄影作品
罗进贵摄影作品
封三
记忆·童“画”世界(四)
转帖:《天涯》三期目录
2011-04-24 16:33 星期日
《天涯》杂志2011年3期目录
作家立场
社会问题透视小辑
黄灯:对照童年
陈蔚文:天书
翟一达:行骗的社会逻辑
孙歌:东京停电
邓军:印度“Incredible”
王家新:诗人与他的时代
自然生活与思想小辑
张炜:午夜来獾
吴蓓:幸福的日子
王族:鹰在世
李家淳:大地的清音
谢云:在鸟鸣中醒来
民间语文
李俊平:收税笔记(1990—1996)
陈卫:美国家书(2000—2001)
盛罗兰:初一女生观察手记(2005—2006)
证明材料(1968—1972)
文学
肖江虹:当大事(小说)
朱山坡:你为什么害怕乳房(小说)
斯继东:永和九年(小说)
袁凌:哥哥(小说)
安勇:诺洁斑马线(小说)
张宗子:来去自由(散文)
李存刚:溪头沟春讯(散文)
散文一束
项丽敏:四季
李万华:从果子身边走过
巴音博罗:风把银幕上的脸吹凹
夏夜清:倪碧城
蔡小华:山猪夹子(外三篇)
小小:压进箱子的梦境
刘先国:岁月的遗照
艺术
李皖:当文学遇上音乐,作家也是歌手
唐克扬:天台之路
研究与批评
任剑涛:汉语政治学界的德国魅惑
王斑 李凤亮:全球化与身份定位
环球笔记5则
欢迎到各地邮局订阅或到本刊邮购。邮发代号:84-12,12.00元/期,双月刊,全年6期72.00元。
邮购免收邮费。邮购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
作家立场
社会问题透视小辑
黄灯:对照童年
陈蔚文:天书
翟一达:行骗的社会逻辑
孙歌:东京停电
邓军:印度“Incredible”
王家新:诗人与他的时代
自然生活与思想小辑
张炜:午夜来獾
吴蓓:幸福的日子
王族:鹰在世
李家淳:大地的清音
谢云:在鸟鸣中醒来
民间语文
李俊平:收税笔记(1990—1996)
陈卫:美国家书(2000—2001)
盛罗兰:初一女生观察手记(2005—2006)
证明材料(1968—1972)
文学
肖江虹:当大事(小说)
朱山坡:你为什么害怕乳房(小说)
斯继东:永和九年(小说)
袁凌:哥哥(小说)
安勇:诺洁斑马线(小说)
张宗子:来去自由(散文)
李存刚:溪头沟春讯(散文)
散文一束
项丽敏:四季
李万华:从果子身边走过
巴音博罗:风把银幕上的脸吹凹
夏夜清:倪碧城
蔡小华:山猪夹子(外三篇)
小小:压进箱子的梦境
刘先国:岁月的遗照
艺术
李皖:当文学遇上音乐,作家也是歌手
唐克扬:天台之路
研究与批评
任剑涛:汉语政治学界的德国魅惑
王斑 李凤亮:全球化与身份定位
环球笔记5则
欢迎到各地邮局订阅或到本刊邮购。邮发代号:84-12,12.00元/期,双月刊,全年6期72.00元。
邮购免收邮费。邮购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
认识“父亲”(《青岛文学》11年1期)
2011-04-24 16:27 星期日
认识“父亲”
李存刚
照片里的老人横卧在病床上,显然是为了拍摄的需要,老人的右腿被人有意暴露在了被子外面,放置在老人膝盖下方的金属器械和报纸为照片所配发的标题(《受害人在病床上做牵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老人右侧的大腿断掉了。老人身体的其他部位覆盖在被子下面,任我怎么想象,也无法推断出老人的胖瘦高矮,以及被遮住的表情。比邻的那张床上坐着三位女性,一个年岁明显要大,另外两个看上去应该是晚辈,想来都是老人的亲人,但她们无一例外地阴沉着脸,目光向着不同的方向,往低处盯着,仿佛是在躲避或者找寻什么。
与之并排的另外一张照片是个特写,也就是前一张的三分之一大小,标题是加了双引号的一行小字:这一切都是儿子害的。镜头对准的,是老人的头,和他身边的一个男子,约莫三十出头的样子,正扭头向别处看着什么,目光躲躲闪闪的。老人花白的头发向后纷乱地搭着,使得原本皱纹横生的前额更加显露无遗。老人微闭着双眼,仿佛陷入深长思索的智者,又像是刚刚经历过长途跋涉的旅人——现在,他疲惫了,他正在休憩。男子双手扶床,支撑着微微前倾的身体,似乎在有意拉近自己和老人的距离。尽管照片显示的只是男子的一个侧面,但就此也可以看见他脸上的表情,和三位女性比起来,明显要轻松得多也自然得多。
照片的上方是一行一号黑体大字:在家打瘫父亲 妨碍民事诉讼秩序。下面一点,是一行小二号字,也是黑体:当事人被司法拘留15天。照片下面的正文是小五号字体的文字。整个看起来,几乎占据了那个版面的至少三分之二。
这是这个岁末,本地日报社会版上的一则报道。报道的主人公是一位退休的养路工,68岁。那名三十出头的男子就是老人的独子,化名为黄铭均。老人断掉的腿就和他独生的儿子黄铭均有关。事情的起因仅仅是,多年前老人的老伴(黄铭均的亲生母亲)去世了,老人一直和儿子住在一起,但儿子经常不在家,老人于是想再找个老伴儿,儿子不同意,理由也仅仅是,怕家产流进了外人的口袋。
就是这么简单。也许世上所有的事情原本都是简单的,复杂的是我们的内心,或者说是我们的内心把原本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
很大程度上,我甚至是能够理解黄铭均的担心的。想想,如果家里平白无故地多出一个人来,也就等于多出一张嘴,多出一双手,多出一张脸。嘴是用来说话也是
李存刚
照片里的老人横卧在病床上,显然是为了拍摄的需要,老人的右腿被人有意暴露在了被子外面,放置在老人膝盖下方的金属器械和报纸为照片所配发的标题(《受害人在病床上做牵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老人右侧的大腿断掉了。老人身体的其他部位覆盖在被子下面,任我怎么想象,也无法推断出老人的胖瘦高矮,以及被遮住的表情。比邻的那张床上坐着三位女性,一个年岁明显要大,另外两个看上去应该是晚辈,想来都是老人的亲人,但她们无一例外地阴沉着脸,目光向着不同的方向,往低处盯着,仿佛是在躲避或者找寻什么。
与之并排的另外一张照片是个特写,也就是前一张的三分之一大小,标题是加了双引号的一行小字:这一切都是儿子害的。镜头对准的,是老人的头,和他身边的一个男子,约莫三十出头的样子,正扭头向别处看着什么,目光躲躲闪闪的。老人花白的头发向后纷乱地搭着,使得原本皱纹横生的前额更加显露无遗。老人微闭着双眼,仿佛陷入深长思索的智者,又像是刚刚经历过长途跋涉的旅人——现在,他疲惫了,他正在休憩。男子双手扶床,支撑着微微前倾的身体,似乎在有意拉近自己和老人的距离。尽管照片显示的只是男子的一个侧面,但就此也可以看见他脸上的表情,和三位女性比起来,明显要轻松得多也自然得多。
照片的上方是一行一号黑体大字:在家打瘫父亲 妨碍民事诉讼秩序。下面一点,是一行小二号字,也是黑体:当事人被司法拘留15天。照片下面的正文是小五号字体的文字。整个看起来,几乎占据了那个版面的至少三分之二。
这是这个岁末,本地日报社会版上的一则报道。报道的主人公是一位退休的养路工,68岁。那名三十出头的男子就是老人的独子,化名为黄铭均。老人断掉的腿就和他独生的儿子黄铭均有关。事情的起因仅仅是,多年前老人的老伴(黄铭均的亲生母亲)去世了,老人一直和儿子住在一起,但儿子经常不在家,老人于是想再找个老伴儿,儿子不同意,理由也仅仅是,怕家产流进了外人的口袋。
就是这么简单。也许世上所有的事情原本都是简单的,复杂的是我们的内心,或者说是我们的内心把原本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
很大程度上,我甚至是能够理解黄铭均的担心的。想想,如果家里平白无故地多出一个人来,也就等于多出一张嘴,多出一双手,多出一张脸。嘴是用来说话也是
面影(《作品》10年4期、《散文海外版》11年3期)
2010-08-25 19:40 星期三
面影
李存刚
他叫李火,更确切地说,是他管自己叫李火。
在住院部,每天都有患者在我面前写下自己的名字,如果我觉得有必要,还会要求他们在指定的地方按下自己的指纹印。他们的名字加上鲜红的指纹印,彻底地打消了我对他们身份的隐约的、看起来似乎不切实际的怀疑,让我觉着一种结结实实的踏实和稳妥。这样的踏实和稳妥,与终于找到潜藏于他们身体里的病灶时异曲同工,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他和他们不同,他不是我的患者。
他把“李火”二字写在处分笺上,我看到了,因此记住了他。
那天下午,我一个人值班。他敲响我办公室的时候,我正打开病历夹,准备为新入院的那个患者下医嘱。那是个双腿骨折的患者。他来的时候,我刚刚询问并记下了那个人的病史,然后回到办公室,在那个属于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去,这时,办公室的门便被敲响了。“请进——”我以为是那个人的家属,没有抬头。他站在门口,我通过眼角的余光看到他的身影还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抬起头来。几乎就在同时,办公室的铝合金门框又一次被敲响了。我张开嘴,还没说话,他就径
李存刚
他叫李火,更确切地说,是他管自己叫李火。
在住院部,每天都有患者在我面前写下自己的名字,如果我觉得有必要,还会要求他们在指定的地方按下自己的指纹印。他们的名字加上鲜红的指纹印,彻底地打消了我对他们身份的隐约的、看起来似乎不切实际的怀疑,让我觉着一种结结实实的踏实和稳妥。这样的踏实和稳妥,与终于找到潜藏于他们身体里的病灶时异曲同工,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他和他们不同,他不是我的患者。
他把“李火”二字写在处分笺上,我看到了,因此记住了他。
那天下午,我一个人值班。他敲响我办公室的时候,我正打开病历夹,准备为新入院的那个患者下医嘱。那是个双腿骨折的患者。他来的时候,我刚刚询问并记下了那个人的病史,然后回到办公室,在那个属于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去,这时,办公室的门便被敲响了。“请进——”我以为是那个人的家属,没有抬头。他站在门口,我通过眼角的余光看到他的身影还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抬起头来。几乎就在同时,办公室的铝合金门框又一次被敲响了。我张开嘴,还没说话,他就径
鸟鸣声声(《岁月》10年6期)
2010-08-25 00:27 星期三
鸟鸣声声(二题)
李存刚
麻雀
不是一只、两只,而是一群。先是在我头顶不远处的树丛里,唧唧喳喳地鸣叫,它们欢快的叫声惹得碧绿的树丛也跟着挥动起来,像一双双不停舞动着的臂膀。随后,它们便呼啦一下,飞落在我身边的水泥地上,依然唧唧喳喳地鸣叫着,还不住地探着并不壮硕的头,蹦跳着。
这时候我才看清了,那是一群麻雀,一种寻常的乡村鸟类。它们娇小的身体,算不得精美的羽毛,甚至是它们低低的叫声,我曾经那么的熟悉。小时候,我喜欢和伙伴一起玩弹弓,它们便是我们攻击的一个目标。当小小的石块脱离掌心,箭一般地冲它们飞过去时,我总是眼巴巴地盯着它们,巴望自己也能成功哪怕一次,结果却总是沮丧,总是就在我以为自己肯定成功时,它们像是预先感应到即将降临的不测,呼啦啦一下飞走了,或者蹦跳着,远离了小石块飞抵的靶心。为捕捉它们,我还用家用的簸箕设置过陷阱:一节细细的木杆撑着簸箕边沿,簸箕上压着沉重的石块,下面便是它们喜欢的食物了。逮住系在细木杆上的绳子末端,躲在远处,看着它们悠悠然跳到簸箕下面去,
李存刚
麻雀
不是一只、两只,而是一群。先是在我头顶不远处的树丛里,唧唧喳喳地鸣叫,它们欢快的叫声惹得碧绿的树丛也跟着挥动起来,像一双双不停舞动着的臂膀。随后,它们便呼啦一下,飞落在我身边的水泥地上,依然唧唧喳喳地鸣叫着,还不住地探着并不壮硕的头,蹦跳着。
这时候我才看清了,那是一群麻雀,一种寻常的乡村鸟类。它们娇小的身体,算不得精美的羽毛,甚至是它们低低的叫声,我曾经那么的熟悉。小时候,我喜欢和伙伴一起玩弹弓,它们便是我们攻击的一个目标。当小小的石块脱离掌心,箭一般地冲它们飞过去时,我总是眼巴巴地盯着它们,巴望自己也能成功哪怕一次,结果却总是沮丧,总是就在我以为自己肯定成功时,它们像是预先感应到即将降临的不测,呼啦啦一下飞走了,或者蹦跳着,远离了小石块飞抵的靶心。为捕捉它们,我还用家用的簸箕设置过陷阱:一节细细的木杆撑着簸箕边沿,簸箕上压着沉重的石块,下面便是它们喜欢的食物了。逮住系在细木杆上的绳子末端,躲在远处,看着它们悠悠然跳到簸箕下面去,
阴影(《散文》2010年10期)
2010-08-24 23:01 星期二
阴影
李存刚
坐在那里的是一位老人。矮小的个头,花白的头发。头颈后的一缕被稀疏地扎在了一起,向下斜垂到了后脖颈里,其余的部分则齐耳剪掉了,留着整整齐齐的发梢。我问过老人的年岁,老人张着嘴,露出光秃秃的牙龈,乐呵呵地告诉我:不大,七十八!
阴影是由一棵高大的楠木的树枝砸在地上形成的。现在是夏天,树枝上长满了碧绿的叶片,那片阴影因此显得宽大而且幽深。阳光炽热的日子从树下的小路上走过,总会感觉到丝丝凉意从阴影里横溢过来,让人禁不住抬起头来,仰望它高大茂盛的枝干。这时候,我的双眼就会撞上强烈的太阳光线,眼前顿时一片黑暗,世界仿佛变成了一整片巨大的阴影。楠木树下是一些常青的绿树和杂七杂八的花草,它们一起被四周没膝的水泥台子包围着,属于住院部前门花园的一个部分。
老人坐在水泥花台上的时候通常是一个人,时间是在午后。此刻他的老伴正躺在病房里进行每天例行的午睡,老人于是乘机离开病房,出来透透外面的新鲜空气。老人喜欢抽烟。老人坐在那里的时候,手里总握着一根拇指大小的竹制烟杆,吧嗒吧嗒地抽着。细细密密的
李存刚
坐在那里的是一位老人。矮小的个头,花白的头发。头颈后的一缕被稀疏地扎在了一起,向下斜垂到了后脖颈里,其余的部分则齐耳剪掉了,留着整整齐齐的发梢。我问过老人的年岁,老人张着嘴,露出光秃秃的牙龈,乐呵呵地告诉我:不大,七十八!
阴影是由一棵高大的楠木的树枝砸在地上形成的。现在是夏天,树枝上长满了碧绿的叶片,那片阴影因此显得宽大而且幽深。阳光炽热的日子从树下的小路上走过,总会感觉到丝丝凉意从阴影里横溢过来,让人禁不住抬起头来,仰望它高大茂盛的枝干。这时候,我的双眼就会撞上强烈的太阳光线,眼前顿时一片黑暗,世界仿佛变成了一整片巨大的阴影。楠木树下是一些常青的绿树和杂七杂八的花草,它们一起被四周没膝的水泥台子包围着,属于住院部前门花园的一个部分。
老人坐在水泥花台上的时候通常是一个人,时间是在午后。此刻他的老伴正躺在病房里进行每天例行的午睡,老人于是乘机离开病房,出来透透外面的新鲜空气。老人喜欢抽烟。老人坐在那里的时候,手里总握着一根拇指大小的竹制烟杆,吧嗒吧嗒地抽着。细细密密的
第十二根肋骨(《四川文学》2010年第一期)
2010-01-27 16:53 星期三
第十二根肋骨
李存刚
这是他第五次和我面对面地坐着了。从他走进来,选择那个位子坐下去,他就那么端坐着,脸色沉郁,一言不发。五次了,他似乎早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让这个数字不断被刷新,或者就这样继续坐下去。
“我有的是时间……但是,没道理嘛!”他直起身,斩钉截鉄地打破了自己长时间的缄默。身下的皮质沙发随着他身体的扭动发出细细的声响,仿佛是无意间配置却绝妙无比的背景音乐,他的话因此更添了些义无反顾的意味和效果。
他说的是他的肋骨。左侧,第十二肋。
两年多以前,它还是他身体的一部分,和右侧的第十二肋一起,对称地存在于他的身体里。后来的一天,他在赶集回家的路上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他和他所乘坐的客车一起飞下了一个很高的悬崖。他的第十二个胸椎体严重粉碎性骨折。不仅如此,因为那些可恶的骨碎块挤占了它们庇护着的脊髓,他截瘫了。
那时候,他的双腿仿佛没有了筋骨,就那么软塌塌地连缀在他的身体上。他躺在床上,静静地听我给他讲起他的第十二胸椎,讲起如何疏通他被碎了的第十二胸椎体强行挤占了的椎管
李存刚
这是他第五次和我面对面地坐着了。从他走进来,选择那个位子坐下去,他就那么端坐着,脸色沉郁,一言不发。五次了,他似乎早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让这个数字不断被刷新,或者就这样继续坐下去。
“我有的是时间……但是,没道理嘛!”他直起身,斩钉截鉄地打破了自己长时间的缄默。身下的皮质沙发随着他身体的扭动发出细细的声响,仿佛是无意间配置却绝妙无比的背景音乐,他的话因此更添了些义无反顾的意味和效果。
他说的是他的肋骨。左侧,第十二肋。
两年多以前,它还是他身体的一部分,和右侧的第十二肋一起,对称地存在于他的身体里。后来的一天,他在赶集回家的路上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他和他所乘坐的客车一起飞下了一个很高的悬崖。他的第十二个胸椎体严重粉碎性骨折。不仅如此,因为那些可恶的骨碎块挤占了它们庇护着的脊髓,他截瘫了。
那时候,他的双腿仿佛没有了筋骨,就那么软塌塌地连缀在他的身体上。他躺在床上,静静地听我给他讲起他的第十二胸椎,讲起如何疏通他被碎了的第十二胸椎体强行挤占了的椎管
身体里的魔鬼(三章)(《散文》10年4期)
2010-01-19 12:04 星期二
身体里的魔鬼
她是本地人。下颌、手、脚、腿等多处骨折,脸、手、胸等多处皮肤破溃。据说,是车祸伤的,但她自己和家人都否认,坚持说是背背篼时摔倒伤的。我知道这其中一定是有缘由的,但他们没说,我自然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她喜欢叫唤。我问她到底是怎么受的伤,她猛地大睁着眼,说:“为什么要哄你们医生呢。”说完,就又嗯嗯嗯地叫唤起来。像哭,又像是在放声大笑。
她还喜欢问问题。
“咋个这么痛哦?”她问身边的丈夫。
她丈夫冷着脸,不笑,说:“咋个会不痛呢?”
“咋个这么痛哦?”她问我。
没等我说话,她丈夫就抢过话头:“怪事,不痛你来住医院干啥子呢?!”
她于是不再说话,继续嗯嗯嗯嗯地叫唤着。
第四天早上。我照例去查房,却见她病室的门紧锁着。我有些纳闷,透过门框上的窗玻璃想看个究竟。我一下被惊得目瞪口呆:她依然躺在床上,四肢伸展着;几个人(他的丈夫和几个头发见白的老人)围在床边,来来回回地走着,脸色无一例外地阴沉着,仿佛有什么严峻的事情发生
她是本地人。下颌、手、脚、腿等多处骨折,脸、手、胸等多处皮肤破溃。据说,是车祸伤的,但她自己和家人都否认,坚持说是背背篼时摔倒伤的。我知道这其中一定是有缘由的,但他们没说,我自然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她喜欢叫唤。我问她到底是怎么受的伤,她猛地大睁着眼,说:“为什么要哄你们医生呢。”说完,就又嗯嗯嗯地叫唤起来。像哭,又像是在放声大笑。
她还喜欢问问题。
“咋个这么痛哦?”她问身边的丈夫。
她丈夫冷着脸,不笑,说:“咋个会不痛呢?”
“咋个这么痛哦?”她问我。
没等我说话,她丈夫就抢过话头:“怪事,不痛你来住医院干啥子呢?!”
她于是不再说话,继续嗯嗯嗯嗯地叫唤着。
第四天早上。我照例去查房,却见她病室的门紧锁着。我有些纳闷,透过门框上的窗玻璃想看个究竟。我一下被惊得目瞪口呆:她依然躺在床上,四肢伸展着;几个人(他的丈夫和几个头发见白的老人)围在床边,来来回回地走着,脸色无一例外地阴沉着,仿佛有什么严峻的事情发生
表达疼痛
2009-12-20 20:38 星期日
表达疼痛
——读李存刚散文集《喊疼》
何文
这是一本表达疼痛的书,入眼即痛。
从书名《喊疼》,到入书的三十多篇文章,篇篇关痛。这缘于作者特殊的身份,更缘于书中所选择的题材。作者李存刚先生是一名骨科医生,三十多岁,却已有了十多年的从医经历。本书里收入的文章便是他日常工作中的亲身所见所听以及所思所想。这些文章,曾被相关评论家称为住院部或医事系列的“职业散文”写作。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所,集中演绎着人的生老病死。而医生每天接触的是疾病疼痛,见证着这里的一切。所以有人说,医生这一职业是最无情的,因为见多了疼痛与生死,情感就会变得麻木与迟钝。但从本书的文章来看,作者不仅没有麻木,反而因为经历得多,那些痛积累在心中,时时折磨他,他动笔写出来,这痛就显是更深切。正如作者在自序里谈到的那样:“这些文字与宏阔的叙事无关,但关乎灵魂。”
这些疼痛大致来自三个方面:社会的,个体的,自身的。
社会方面,表现了在当下的社会环
——读李存刚散文集《喊疼》
何文
这是一本表达疼痛的书,入眼即痛。
从书名《喊疼》,到入书的三十多篇文章,篇篇关痛。这缘于作者特殊的身份,更缘于书中所选择的题材。作者李存刚先生是一名骨科医生,三十多岁,却已有了十多年的从医经历。本书里收入的文章便是他日常工作中的亲身所见所听以及所思所想。这些文章,曾被相关评论家称为住院部或医事系列的“职业散文”写作。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所,集中演绎着人的生老病死。而医生每天接触的是疾病疼痛,见证着这里的一切。所以有人说,医生这一职业是最无情的,因为见多了疼痛与生死,情感就会变得麻木与迟钝。但从本书的文章来看,作者不仅没有麻木,反而因为经历得多,那些痛积累在心中,时时折磨他,他动笔写出来,这痛就显是更深切。正如作者在自序里谈到的那样:“这些文字与宏阔的叙事无关,但关乎灵魂。”
这些疼痛大致来自三个方面:社会的,个体的,自身的。
社会方面,表现了在当下的社会环
最新评论
二郎山樵夫:@林中蔓青 2013-04-23 13:25问候,祝福平安!-----------...(2013-05-23)
天涯网友: 存刚兄好,在散文上读了,喜欢并祝贺!王琰(2009-11-11)
钟翔: 很感人的文字。深深为截瘫的那位病人祝福。李兄的医术真高明啊,敬佩。早上好!(2009-05-21)
最近访客
友情博客
友情链接
暂无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