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在我心:时光易老,物是人非尽沧桑!(2019-03-31)
笔下长安:在春天,注定要与葱茏来往仿佛在“活着”的气息里可以孕育和保持良心才会吟游,说到流水和...(2018-03-08)
xnjy2009:所以说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找到具有指导性的、普遍性的、适合大多数的教师成长、学习方法。(2013-10-08)
风吟烟雨楼:快一年不更了,风朋友,可好?(2014-12-06)
屯人:每个人都有梦想!但实现的路很长,我们一生都在流浪的路上。(2013-11-30)
卓然独秀2016-08-18
张爱书者2015-10-05
0592lxb2016-05-23
travelisli..2016-05-03
我是氧化还原2015-10-14
月照花林2017-05-10
草原网侠2014-09-18
gexiaoyi20..2014-08-05
辛苦最怜天上月2019-04-13
领雁工程学员2012-09-21
- 玫瑰余香
- 悠悠聊聊
- 自由之人
- 桂林王城
- 罗雨之家
- 鸿雁在天
- 紫蝶天涯
- 蜗牛翅膀
- 天曳study
- 社会学人类学
- 中西文化研究
- 彩色沙漠
- 孩子朋友
- 梨子庄园
- 这是周国平
- 一个批评者
- 语言OR文字
- 刘春的文字
- 一人茶馆儿
- 智慧相随
- 独孤红颜
- 微雨潇潇
- 渐行渐远
- 漫步人间
- 文语老师
- 柔情铁马
- 蓝色精灵
- 静的鱼儿
- 夏之生活
- 心随笔动
- 聆寒驿站
- 天地微尘
- 长跑的人
- 子实世界
- 子虚天空
- BlogonBlog
- 敏捷向上
- 社会学blog
- 听风下雨
- 妇女与社会性别研究
- 山西大学教科院
- 广西师大教科院
- 南京师大教科院
- 襄阳礼锡
- 刘良华博客
- 余文森博客
- 罗星凯博客
- 郭元祥博客
- 刘铁芳博客
- 蒋敦杰博客
- 黎加厚博客
- 吴安春博客
- 李家成博客
- 朱小曼博客
- 张文质博客
- 郑金洲博客
- 周彬的博客
- 冯建军博客
- 肖川的博客
- 顾晓鸣博客
- 吴刚平博客
- 扈中平博客
- 铁马柔情
- 三十人生
- 教育在线
- 秋日私语
- 飞扬教育
- 美丽蚂蚁
- 重归尘土
- 卓然独秀
- 驿站邂逅
- 心灵港湾
- 余风的博客
- 金生鈜博客
- 侯怀银博客
- 周勇的博客
- 丁钢的主页
- 都乐教育博客
- 莫雪莲博客
- 唐丽的博客
- 戴蓓的博客
- 陆云的博客
- 花解语博客
- 陈耘的博客
- 不争的博客
- 蒋鸣和博客
- ONTHEWAY
- 追风的鱼儿
- cnki搜索
- 博客精选
- 袁刚的博客
- 黄绍波博客
- 梦中飞翔
- 徐风之花
- 师兄大孟
- 乌江一飘
- 云浣水乡
- 冰果冻儿
- 古舟漂木
社戏-安九
社戏 安九 mv
社戏 - 安九
暮色里,旧歌戏,
乡间草台唱不已。
摇蓬船,听几曲,
胡琴咿呀渔光寂。
远处村庄桨声细,
依稀曾是你;
人潮中红红绿绿,
阿婆茶香似往昔。
时光重叠在年少的我 青衣水袖清唱一曲,
弹指间岁月换了红颜 不知你可否会忆起:
我踮足凝气,
几句《临江驿》,
一转身你站在桥那边 回眸浅笑吹着短笛。
那年灯下闹花衣,
回头悄看去。
人潮中来回寻你,
月下拾一支短笛。
时光老去远了年少的我 盛妆唱的那一曲,
戏台上老旦已记不起 当年回眸的可是你。
船家来又去,
月色照涟漪,
我站在桥边回望过去 只见松灯仍迷离
时光老去远了年少的我 盛妆唱的那一曲,
恍惚桥边又看见你对我 笑说:“你也在这里。”
生旦来又去,
净丑映涟漪,
便将草台收入纸伞中 带回梦里续一曲。
给果创造一个童话世界
虽然圣诞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但是,圣诞也是一个充满童话故事的节日。今年圣诞节,因工作需要,我准备回家时已经很晚了。路过超市时折回去给果果买了一双袜子,晚上果果睡觉时我告诉她你晚上乖乖睡觉,做一个能干的小女孩,圣诞老人路过咱们家就会送礼物给你哦,我把袜子挂在床头,果果几乎是盯着那双袜子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清晨,果果依然在暖暖的被窝里赖着不想起床。我问她:你难道不想看看圣诞老人送了什么样的礼物给你吗?她一听就从被子里跳了出来,衣服也顾不上穿就要去看她的袜子。我笑着将她抱了过来,给她穿衣服。
她一边很配合地穿衣服,一边问我:妈妈,圣诞老人真的给我礼物了吗?
我说是的呀,你穿好衣服洗好脸就去看看啊。
果果瞪着她亮亮的眼睛问我:圣诞老人从哪里来呀?
我说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坐着马车来,专门给能干的小朋友送礼物呢。
果果一听乐了:知道了~圣诞老人唱着“军个标”来的。
我听了诧异什么是军个标呀。她得意地唱起了钤儿响叮当给我听。
原来是前一天晚上给果放着这音乐入睡时印在她的脑海里了。
果果穿好衣服,鞋也顾不上穿,首先跑过去提袜子。她没有发现那袜子的提手其实就是我塞进去的一盒饼干的提手,只是顾着欣赏袜子上的印花,是几个非常可爱的小动物。
果正准备要拆开袜子时,突然想起了什么:妈妈,圣诞老人怎么开得了门呢?
我听了一楞,赶紧回答说:圣诞老人不用开门。
她奇怪:那他怎么进来给我送礼物呀?
我脱口回答:圣诞老人是从烟囱里面爬进来咱们家的。
这下麻烦更大了,果果追着问我:妈妈,烟囱在哪里呀?
我这时候脑子里呈现的是老家那些老房子,每天清晨和日暮的时候烟雾缭绕的影像,在现代都市里要在日常生活中找烟囱还真一下找不到。只好继续和果说:烟囱在房顶上,从房顶直接通进厨房里。
果一听牵着我的手往外拉,边拉边说:妈妈,咱们去看看吧。
我知道她想让我带着她去看烟囱,但目前这楼房于烟囱而言可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呀。只好搪塞地说:别急别急,等妈妈有空了带果果出去玩的时候再告诉你烟囱在哪里呀。你现在是不是赶紧去看看你的礼物呀。
果一听,赶紧抱着她的袜子冲出房间:外婆,圣诞老人送我礼物了。终于解围了。
随后,我开始洗漱,匆匆忙忙地做着上班和送她入园的准备,她一个人嘴巴里念念有词地坐在沙发上一边看大耳朵图图,一边拆她的袜子,突然听到她大声喊:妈妈妈妈,袜子里真的有礼物啊!
我一边抹脸一边走出来乐着和她说:你看,爸爸妈妈没有骗你吧。圣诞老人奖励了你这个能干的小朋友吧。
果一边开心地拆开了饼干蘸着饼干盒子里巧克力心满意足地咬了几口,一边吧咂着嘴巴说:嗯,真好吃。圣诞老人真好呀!我喜欢圣诞老人!
我们听了哈哈大笑转身各忙各的去了,留下她一个人在那里享受着圣诞老人送给她的礼物,也不过就是一小盒饼干和一管怡口莲。
晚上接果果回到
放逐
原来一直以为,
心灵的放逐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最起码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可是随着这几天来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校走走停停看看听听想想,
突然在内心深处又涌上一种 被放逐的感觉。
只是,
现在,
与惬意无关,
更与浪漫无关。
放逐,
其深层次,
蕴有一种荒凉和无奈。
一种资源匮乏的荒凉。
一种道路迷茫的无奈。
这时候,
需要天降甘霖,
需要短平快。
但可能更需要深层挖掘,
需要顶层规划。
有一些路,
虽不能说举步维艰,
但确实是任重道远。
温润不再
前两天在餐桌上和朋友们聊天,谈到了信息技术对现代社会的破坏时,想起了以前的文字<书信不再,情书不再>.
晚上回家翻出旧博文,用心读了一圈儿,突然间感觉这一年多以来,我丢失了很多的东西,其中包括那些温润的文字和温润的心情.
除了QQ空间里给女儿即兴记录的些许文字会感觉到生命的温度之外,更多的文字是情感匮乏的.
其实于我而言,朋友和师长早就建议说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感性,但是,我发现一旦文字变得缺乏温度的时候,会感觉感性消失了,理性也没有相伴而来.
这于我来说,是一种悲哀.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必经的状态.
问题树
问题树又称逻辑树、演绎树或分解树等,是一种以树状图形系统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
1. 问题树的原理
问题树是麦肯锡公司常用的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它的原理是将问题的所有子问题分层罗列,从最高层开始,并逐步向下扩展。
把一个已知的问题当成树干,然后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和哪些相关问题或者子任务有关。每想到这一点,就给这个问题(也就是树干)加一个“树枝”,并标明这个“树枝”代表什么问题。一个大的“树枝”上还可以有小点的“树枝”,以此类推,找出问题的所有相关项目。逻辑树主要是帮助咨询师理清自己的思路,不进行重复和无关的思考。
逻辑树能保证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完整性,它能将工作细分为一些利于操作的部分,确定各部分的优先顺序,明确的把责任落实到个人。
逻辑树是所界定的问题与议题之间的纽带,它能在解决问题的小组内建立一种共识。
2.问题树的实施步骤
(1)找出咨询问题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或“起始问题”。
(2)确定导致“核心问题”或“起始问题”的主要原因。
(3)确定“核心问题”或“起始问题”导致的主要后果。
(4) 根据以上因果关系画出问题树。
(5)反复审查问题树,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修改。
褚宏启:我们不能让大树底下不长草
“我们不能让大树底下不长草”——访北京师范大学褚宏启教授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9年6月25日
褚宏启
教育的发展其实就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记者: 名校长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名校长推迟退休是不是正好符合“教育家办学” 的思想?
褚宏启: 全国几十万所学校, 每个学校的校长都应该是教育家。关键是对“ 教育家” 如何界定? 我理解的“ 教育家” , 不是传统的成名成家的那个“家”, 而是能够按照教育规律办事, 能够从教育规律的角度去确定自己办学思想的人。我们现在一谈教育家, 好像只有老校长、快退休的校长才是教育家。其实不然, 中国的教育并不是靠少数几个人去支撑的, 现在很多年轻的同志干得也很好。“ 长江后浪推前浪” , 社会的发展包括教育的发展其实都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
记者: 一些校长虽然到了退休年龄, 但体力、精力尚可, 尚处于事业发展的高峰期, 在这种情况下, 是否可以延迟退休?
褚宏启: 我认为, 即使名校长身体很好、精力充沛, 也不要延时退休, 除非有非常非常特殊的情况。在俄罗斯, 普京在做了两届总统后,虽然身体很棒、呼声依然很高, 但时间到了, 还是得离开总统岗位。校长退休了, 依然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可以采用另外的形式, 不一定非得在一线坐镇。名校长经验丰富, 办学业绩显著, 的确是学校教育的宝贵财富。为了让他们退休后能够继续发挥作用, 相关政府部门应为他们创设继续施展才华的平台, 北京市建立的“名校长工作室” 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实际上, 名校长按时退下来以后, 在传、帮、带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可能比他在位时还要大。
大树底下好乘凉, 但大树底下也容易不长草
记者: 一般来说, 人们对名校长的接班人要求很高, 名校长也往往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 而不得不延迟退休。您对此怎么看?
褚宏启: 如果真的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 老校长是有责任的。据我了解, 有个别学校的名校长, 无论如何也不愿退休, 而且打击、贬低自己的副校长, 说他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为自己继续留在这个位置上找借口。实际上, 这和封建时代的权术之争是一样的。有人说: “ 大树底下好乘凉。” 也有人说:“大树底下不长草。” 实际上, 这两者是高度相关的。“好乘凉” 意味着大家对名校长会产生很强的依赖性, 年轻人没有崭露头角、施展才华的机会, 很难真正成长起来。我们不能让大树底下不长草, 作为“一把手” 的校长, 作为名校长, 在位期间一定要培养好后备梯队。当然, 这个梯队不是指封建社会的那种裙带关系, 而是要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要老、中、青结合, 不一定非得指定一个接班人。实践证明这也是很难成功的, 要有一个公平的选拔机制, 择优选择继任校长。
记者: 名校长退休以后, 会不会使学校的发展出现反复甚至大幅下滑?
褚宏启: 名校长退休后, 如果学校的发展一落千丈, 名校长是有责任的。当然, 任何人员更替都会出现一些问题, 这是很正常的,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不能因为产生问题就不进行人员更替了。新老更替是自然规律, 如果让老校长接着干, 大家都很放心, 但他能工作到120岁吗? 他迟早有退下来的那一天, 早退休几年和晚退休几年没有太大的区别。
不要把学校的发展寄托在少数个人身上
记者: 有人认为, 名校长延迟退休, 是人尽其才的举措, 是另一种形式的“以人为本”, 您怎么看?
褚宏启: 名校长是否延迟退休, 涉及到人事制度。既然是人事制度,在执行起来的时候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刚性, 否则就失去了权威性。我们现在有很多事情,有了制度不去执行,或在执行中刚性不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对于名校长,我们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但也不要无限夸大。同时,名校长延迟退休,对于其他校长来说是不公平的。
记者: 人们常说: “一个好校长, 就是一个好学校。” 这似乎成了一些名校长要求延迟退休的理由。
褚宏启:对“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的说法,我不是很赞同。对于学校的发展而言,最主要的是要有好的制度,而不是简单地依靠一个好的校长。比如,一个“好总统就是一个好国家” 肯定是不对的,“一个好县长就是一个好县区”也是不对
天道、人道和世道
听钱志亮教授讲座
讲中国传统文化
重温一些内容
引发新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最强调做人
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谓人道
人与天之间如何相处谓天道
国与国之间如何相处谓世道
人道讲人伦、道德、法纪
天道讲法性、顺应、共生
世道讲尊重、包容、关怀
人道中最基本的三对关系:
夫妇有别
父子有亲
兄弟有悌
进而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君臣有义
人伦基础上再讲法律,讲道德。
中国传统教育充满仁爱和柔性
就像天有阴阳,地有柔刚,人有仁义。
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从亲爱自己的亲人出发,推向仁爱百姓,再推向爱惜万物,这就形成了儒学的“爱的系列”,而我们发现,这个系列又正好是和《大学》所开列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阶梯相统一的。由此可见,圣贤所论,无不用心深刻。既然如此,读者也只有用心体会,才能得其真髓。
重温与自信
今天在张东娇老师的引领下又重温了一圈儿管理学流派。从古典到后现代。
管理学,我给本科生和硕士生讲了几轮儿了,所以这些内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所以,听得经常神游太空。
不过,这个可爱的东北姑娘讲的时候,举了很多她自己做研究做实践的案例,对那些案例的分析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再一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学术人,总归是需要做点儿研究的。这样会让自己丰富起来。即使是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理论流派,也会因为自己的深层思索,变得灵动起来。
还欣赏她一点的是她的授课风格。不像是讲座,倒像是和大家聊天一样地自如,拉拉家常的过程中,这些理论居然也就引出来了,而且分析完了。虽然不一定大家都这样做才好,最起码是她的一大特色。这种自如亲切随和的授课方式,源自于她对她所讲的这些内容的烂熟于心,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听了四天的课下来,也增长了不少自信。虽然广西地处偏远,但我们的学术和我们的视野并不偏远。反而在不少地方还是有我们自己的独到的地方。这点儿小自信的滋长,源于好好学习当好学生时持续不断的反思和对自己工作的深层关注。
爱一行干一行可能比较难。
那还是学习干一行爱一行吧。
最起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
尽心。
尽力。
尽职。
尽责。
所以,虽然我们可能未必有那么大牌。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用心。
丛日云:人生多歧路,你将如何做出选择?
2013届的同学们:
今天是你喜庆的日子,是你们的成人礼,是你们人生的一个新的开端。
你们将披戴上一副庄重的桂冠和礼袍,那表示你们成为了“学士”。在中国传统的语言中,成为“士”,那就是获得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身份。“学以居位曰士”,“以才智用者谓之士”。士有各种,而“学士”,就是以学问和才智获得“士”的资格,受人尊重的人。
所以,我衷心地祝贺你们,祝贺你们十几年求学终成正果!
昨天,我儿子通过博士答辩,完成学业,也与你们一样,在这个毕业季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我对他的担忧与期望,也就是对你们的担扰与期望。我是他的父亲,也是你们的丛大大。
你们今天毕业走出校门,明天就是社会大学的开学典礼。人生就是一次次的毕业与开学,但是,只有这次毕业与开学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与今后的漫长旅程相比,你以前的学习生活只是学步而已;与即将开场的人生大戏相比,此前的学习生活只是序幕而已。
你们即将进入的这个社会,是一个丰富而精彩的人生舞台,你们将在那里实现自己的价值,享受你们的人生。但同时,它也是一个险恶的江湖,污浊的泥潭。这江湖深不可测,远非你们所能想像。你从此闯荡江湖,就像你当初学步一样。这江湖重新塑造你们的力量,你们可能还没有足够的估计。你如今要义无返顾地闯进去了,却不知道它意味着什么。
这些天,怀着几分激动几分惆怅的你们,都在憧憬着自己灿烂的未来,美好的人生。你们听到的,都是美好的祝福和高调的期待与嘱托。但作为家长,作为老师,作为你们的丛大大,我却怀着几分忐忑,只能讲些适合大多数同学的低调的临别赠言。
先秦时代有一个思想家杨朱,有感于人生歧路重重,歧路之中还有歧路,人很容易迷失,于是放声大哭。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也曾面对歧路,大哭而返。
人生多歧路,这是人的宿命。如果严肃对待人生,不得不一次次面对歧路面前的困惑与焦虑。人生就是无数的选择。从人生终极目标的选择,大的发展方向的规划,直到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节的选择、迈出每一步的选择。你的选择构成你的一生。
正确的一生,还是错误的一生。
以往,家长、社会、学校几乎为你规划了一切。从今以后,你要独立选择你的生活道路。人生之路只能一个人走下来,没有依傍,没有导师。哪怕你一直在随大流,那也是你的选择。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曾在80年代的中国风行一时,如今很少有人关注他了。但他有一句话还是需要提起的,“人是自我选择的”。人选择成为自己所是的,并且要对自己的选择负全部责任。
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就在于你与众不同。所以,每个人首要的选择,是应该成为你自己。不要别人做梦你也跟着做梦,被别人忽悠着做梦,做与别人同样的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
要选择成为你自己,意味着不断地超越自己。你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拷问自己,为自己树立至高的标准,追求最高的境界。
在这个毕业季,同学们听到最多的祝愿就是成功、幸福,但没有正确的价值准则,成功就可能是一剂毒药;而幸福如果抽空了公共意蕴,就不应该是政管人的追求。因为我们政管人属公,我们是天生的社会政治动物。
我们的人生与这个社会的命运息息相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你们这代人有过一个安宁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但你们的未来可能面对着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你们如果关注社会动态,就能看到天边在积聚着乌云,就能听到乌云中酝酿的风暴。敏锐的人都能看到,风云变幻,暗潮涌动,前途莫测。
最近北大一位教授在毕业典礼上致词时向同学们提出几个严肃的问题:本拉登到底是恐怖主义分子,还是神圣的殉道者?金日成究竟是流氓还是政治家?斯诺登究竟是叛国者还是人权卫士?人们都知道这位教授的答案。
你们该如何回答这几个问题呢?在我看来,如果在第三个问题上有所困惑尚可原谅,但前两个问题竟然还是问题,这本身就是令人担忧的大问题。
面对可能到来的社会大变局,你将如何选择?
当你做出选择的时候,你是不是一个明白人?
龙应台女士在《大江大海——1949》里,记录了无数人在那一刻的选择:走还是不走?
拐点:教师的二次成长与校长的专业发展
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教师都会走相同的道路?
很显然不是。因为教师成长不是被动的过程,其归根到底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自我选择的结果。因为自我选择的不同,教师的成长道路各有不同。而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理论研究,可以帮我勾勒出粗略的线条。
教师的二次成长的提出就是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研究结果的一部 表达。它描述的是当个别优秀的教师教师日渐成熟之后基于个人选择的不同以及成长环境的变化之后的一条不同于大多数教师的成长道路。二次成长理论认为大多数教师会经历一次成长的道路。只有少数教师会经历二次成长,成为专家型教师。仅仅有一次成长无法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在我看来,今天听蔡永红博士讨论教师的二次成长,与昨天楚江亭教授讲的校长的专业发展及学校发展的问题,有其共同点都在于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一个拐点。条如果没有这个拐点的出现,成长就是光滑的曲线,而这条光滑的曲线一般是有高潮,有降落的。但是因为有了这个拐点的存在,当一个人的专业发展即将从高潮阶段面临着降落的威胁时,会在“刹那”间改变成长的轨迹。于是有了一次的光滑轨迹的产生。这条新的轨迹虽然与前一段的专业成长轨迹相连,却是质变性的。这种质变需要经过一个有如凤凰涅槃式的重生,是一种在执着反思和痛苦抉择之后的顿悟。是一种柳暗花明般的澄明。不过,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是,是什么因素促成了教师或校长的这个拐点的出现?做为培训者或培训机构,能够为这个拐点的出现提供哪些条件?
我想最重要的是要打破教师或校长原有的业已固化的认知结构,引发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这种破坏性的变革,引发培养对象对自己原先所持有的观念和行为表征进行系统的反思,也正是这种具有破坏性效应的冲击,会使培养对象重新去审视自己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教育教学习惯和教育教学场景。由此,由一种几乎演变了规律性的教学行为开始向具有现场冲击力的境遇性教学发生转变。这样才可以为其二次成长找到一个缺口。
教师的建议性知识
在听蔡永红博士的讲座:教师专业成长与专业能力提升
在教师作为知识工作者的知识构成的结构图中,蔡博士把教师的知识结构遵从原有的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的分类,在此基础上,特别提到了这三类知识当中都有一类知识是建议性知识,另一类是实践知识。
所谓建议性知识是指基于原理的理论和概念、教育学原理、具体情景的建议。实践知识包括常规、程序和过程,其中有一些是缄默的,有一些是非缄默的。
在这里面,教师的建议性知识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概念。所谓相对比较新是说在日程的关于教师知识结构的阐述中,并不常常做这样的分析。我一边听一边百度了一下,发现百度之后的获得也寥寥无己。因为是在听着,所以没有办法更进一步和蔡博士探讨她的基本内涵是否还可以再丰富。或者说其确切所指?
这里的建议性知识只是对知识的一个分类。是对教师拥有知识的一种概括和表达。对知识属性的一种表达。而并不是简单地说教师拥有了建议性知识。因为建议这个概念,它一定是要有指向的。指向谁?向谁建议?建议教师怎么做?建议学生怎么做?建议学校怎么做?甚至建议所谓的专家怎么做?
这种表达感觉新颖,却越思考越觉得有些指称不明。
无眠的一个夜
抵达目的地时,已经午夜十一点半。
收拾停当躺下来时,零点过了半个多小时。
以为中途辛苦会很快进入梦乡。
岂知一夜几乎无眠。
床太高。
床太窄。
空调冷。
关了又热。
被子不舒服。
枕头不舒服。
空气干燥。
咽喉难过。
止不住开始想接下来的无尽的工作。
后来胃开始痛起来了。
总之,睡不着时理由就多了又多
然后就越来越睡不着。
一直折腾到凌晨五点多
迷迷糊糊。
六点多又醒了。
以为一夜无眠上午听课会困顿不堪。
岂知上午精神好得不得了。
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