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kk三线老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就是说那是我的老家。炎黄二帝的雕像超过好莱坞山上的总统。感谢分享...(2019-03-20)
笨笨客栈:可惜我去的时候没有吃到斋饭。(2017-03-17)
笨笨客栈:贴切,欲哭无泪,这还是我们的家园吗?(2017-03-17)
灵利的家:@诗酒试年华 2014-04-15 18:25四川确实是个安逸的地方,去过几次,记...(2014-05-22)
迟暮美人2009:在最美的时候放手,想必很多人都做不到。所以,我们不要责怪自己的“贪婪”,在感情上。祝...(2014-02-13)
Moheart:等有女朋友再去 吼吼吼 魔都返利网 mo-du.net(2012-07-27)
- 灵利的家博主
树下的寞儿2013-09-21
遇见河南,“豫”见你——行走中原
遇见河南,“豫”见你——行走中原(郑州篇)
郑州:黄河奔腾文明至,五千文明天地中
黄河一路奔腾,浩浩荡荡,用磅礴之势在这天地之中的郑州凝聚起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五千载的悠悠岁月,华夏文明早已孕育出更多新的篇章,但根在这里,即便洗尽铅华,郑州也永远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读本。
遇见河南,“豫”见你——行走中原
遇见河南,“豫”见你——行走中原(登封篇)
灵利
每一次的出行其实都在心里酝酿良久,每到一个地方都想着能穿梭于大街小巷,融入当地生活,真正感受当地风俗人情,可每次直到出发都太匆匆,走完了才发现还没静下心来好好感受!其实,每一个陌生的地方,只有当你走完了,才会知道你错过了什么、遗憾了什么!事前的准备不过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更好地找到路而已,于心实在没有半点助益!
峨眉山·月·雪
峨眉山·月·雪
灵利
一弯月亮见证了峨眉山从苍海逐渐长成三千多米的海拔的高山。也是这弯月亮陪伴李白游历峨眉。“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月亮亘古未变,可峨眉山却早已不是原来的峨眉山,唯一不变的是胜景依旧,美丽依旧。“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只有这轮月亮从古至今,从夏到秋,从春到冬,尽揽峨眉万般风情,连李白都只有羡慕的份!
2015春节游之古镇闲逛:昭化
2015春节游之古镇闲逛:昭化
灵利
对于古镇,我总是十分喜欢,悠悠岁月浸润的不仅是历史,还有说不尽的沧桑古意和伴随岁月积淀下来的优雅。那些藏在青瓦红墙间的故事,加重了横梁的厚重,更增加了石板的底蕴。昭化古城,有着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娇羞,它隐于川北一隅,默默地任时光缱绻,却保持着自己的生活原态!
芦苇飘飞
芦苇飘飞
灵利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当飘渺的歌声从远古的《诗经》传来,那似雾非雾,似雪非雪,似云非云的芦苇就成了中国人心里永远的浪漫!踏水而行的伊人,就那样用飘乎不定,捉摸不透的身影给芦苇留下了千年的追寻,也给世人留下了千年的相思……
风景这边独美——莲的别样风情(图文)
风景这边独美——莲的别样风情
灵利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莲的品质和风骨;“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这是莲的肌肤;“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这是莲的香味;“荷花娇欲语”,这是莲的姿态;“徐娘羞半面,楚女妒纤腰”,没有比这句更能表达莲的美了……
风情万种!我一直不知道,荷花可以用上这个词,也从来不知道,荷花能这样打动我,震憾我!我第一次通过我的镜头看到这样别样妖娆的荷花的美!
让心遗落的地方——泸沽湖
让心遗落的地方——泸沽湖
灵利
在灿烂中死去
在灿烂中死去
——记念那些已经支离破碎的情感
我一直都喜欢夕阳,因为它总是在最美的瞬间死去。在人们还在惊叹它的美丽与辉煌时,在人们还来不及哀悼时,它已经迅速消失,人们的视线便只能永恒地停在它最美的时刻。于是我们记住了那震撼人心的美,忘记了消失的苍凉!
夕阳无疑是幸运的,也是聪明的,它实现了永不凋零。突然又想起了陈晓旭,这个和夕阳一样的女人。她也选择了不凋谢,在女人最美的季
且行且走,让生命在路上绽放
且行且走,让生命在路上绽放
----读王紫绫12年川藏旅游心经《最好的人生在路上》
灵利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知道王紫绫这个名字的,但是一个小女子一身风尘仆仆的靠在一辆大越野上望天的画面让至今印象深刻。我还记得当时内心的震撼,因为我也一直梦想着独自行走在山水田园,用行走来记录生命的意义。今天当我看到王紫绫的《最好的人生在路上》时,我又一次心动了。
罗城:世外桃源般的悠闲
罗城:世外桃源般的悠闲
二、悠闲小镇——罗城
罗城:世外桃源般的悠闲
罗城:世外桃源般的悠闲
一、船街传说
始建于明末崇祯元年(1628年),成形于清代,又为清代驿站。罗城如一只搁在椭圆形山丘上的船,被誉为东方建筑史上最为浪漫结构、中国的“诺亚方舟”。
罗城这小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80年代初西南建筑设计院在航拍时偶然发现这镇子建筑布局似一艘航船。经考证,这座小镇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建筑风格属于川南民居传统的穿逗木构架形式,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罗城据说最初只有大榕树下的两间茅草房,主人是一欧姓地主,出于为附近农民出售或交换耕牛提供方便的目的,他修建了当时叫做“调市”的简陋场所,后来“调市”不断扩大,发展成了罗城镇的雏形。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