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稼句先生法书:唐·陆希声 茗坡(2015-05-20 12:29)
- 来新夏教授题辞“藏书最乐藏书而读书尤乐”(2012-06-09 20:10)
- 龚明德的“书生清趣”(2012-03-10 17:00)
血脉中的情愫
获悉《寻找乡愁之幽幽古巷》获得2015—2016年度江苏电视文艺奖文学节目三等奖, 2015年度泰州市电视文艺奖文学节目一等奖,小乐。
姜晓铭:收藏报纸创刊号常有新发现
虽然有许多人爱看报,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常看的报纸创刊于何年何月。兴化市书报收藏家、知名作家姜晓铭对各种报纸的创刊时间却了如指掌,因为他家中收藏的一万多份报纸中,有很多是报纸的创刊号。
芦荡传水浒 狮球藏英骨 ——施耐庵陵园记
兴化是元末明初大文学家《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的故乡,施耐庵陵园位于兴化新垛镇施家桥村,陵园的大门外是一座石牌坊上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的题书“施耐庵陵园”。进入陵园,迎面是头戴方巾,身着宽袍,右手握卷,左手扶持着披风的施耐庵汉白玉石雕塑像,往里走一座四方亭,亭中汉白玉石碑上面
书林叶拾——舒舍予著《文学概论讲义》
《文学概论讲义》舒舍予著(北京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六月第一版)。出版说明:《文学概论讲义》是老舍先生一九三零至一九三四年在齐鲁大学任教时编写的,没有公开发行过,最近由张瑞麟同志发现,并作了校订和注释。胡絜青先生写了代序。此版本最初有齐鲁大学铅印本,一九九零年收入《老舍文集》第十五卷。此书不仅为研究老舍文学观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难得的文学理论入门书。
民国十八年《总理诞辰纪念专号》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最先开展集报活动的国家。明末著名学者黄宗羲、王元美等人也专门收集过报纸,目的是进行文学创作。《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收藏了不少明末报纸。民国大收藏家冯翰飞,自清光绪年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收藏了数量可观的老报纸。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界的泰斗方汉奇教授是当代著名的集报家,他走上新闻史研究之路是从集报开始的。方汉奇先生利用集报著有《报刊史话》、《中国近代
《兴化日报》刊发“幽幽古巷”
兴化东城外老巷成于唐宋、兴于明清,辐辏街区原貌保存,在这里可以找寻名人足迹、寻访往日商业的繁华、感受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魅力;这里老巷林立原汁原味,行走在老巷,不经意间触摸到一个城市的内核,感悟到他的文化传承。
春天正是读书时
小区外的树上小鸟儿已在欢唱,今天大年初六,准备干活了。上午网购《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赵柏田著(精装豪华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二零一五年五月第一版)全书以时间为经,人物为纬,出入园林、戏曲、古物、书画、香料、梦境、茶、酒……通过一个个人物、器物和词条,上下勾连,全面铺陈,呈现一部明代江南的物质文化史和精神文化史。
王稼句先生《吴中人物图传》题签本及法书
经历了几天的极寒的天气,今天气温始有回升。绿衣使者送来苏州王稼句先生赠送的精装纸质版《吴中人物图传》王稼句撰文,顾曾平绘图,周晨装帧设计(凤凰出版社二零一五年六月第一版)题签本及法书:“知堂儿童杂事诗书房:书房小鬼忒顽皮,扫帚拖来当马骑
寒冬里的冰花
这几天处在极寒的天气里,只有减少外出居家读书写字。家中北窗上的冰花呈现出别样的花样,是大自然的鬼斧天成造就出又一番景致。寒天里送报纸的投递员和送货的快递员们委实地辛苦,然而为了生计他们和所有的劳动者们又别无选择,我所能够做到的就是接到快递员的电话后在寒冬里主动去迎接他们,不耽误他们送货时间让他们早点送完货回家取暖,
雪夜读书
昨晚的雪如约而至,朋友在微信圈里准时播报了雪花飞舞的景象。雪落夜寒,坐在床上读书迎接这二零一六年的第一场雪。看到友人在微信中写道“最近读书很是吃力。一篇文章看了一遍,往往要再回过头来观其第二遍第三遍。文章的构架、作者的思路,冥想顿悟之时,会心生许
书香一片
气温降至零下后减少了外出活动,居家读写为多。近日收到南京叶荣麟先生赠《书香一片》(江苏人民出版社建设五十周年论文书评集)及一些报刊;武汉大学图书馆黄正雨先生寄赠《文华书潮》二零一五年一至三期;西安文彦群兄赠《西安九十中学报》二零一五年八至十二期报,第十一期刊发我写的“最是书香能致远——祝贺《西安
长安书声 余韵袅袅
从晓剑处惊闻我国著名学者、文学家李高信先生于2015年12月27日19时30分在西安病逝,享年73岁。晓剑今早微信《高信先生,走好!》,悼念高信先生。
安武林:永远与书在一起
收武林兄邮来题签的新著,《醉书林》安武林著(江西高校出版社;二零一五年十月第一版1日)系《书魅文丛》第二辑一种,本书是武林兄的书话散文集。全书分为五辑:“慧眼读人”、“慧眼识书”、“谈情说爱”、“我读我思”、“我淘我乐”。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