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存档
最新评论
羽商: 雁过:谢谢,有主的同在,的确是不一样的人生。有时间聊聊这个问题啊,祝你开心。...(2010-12-28)
羽商: 猜猜:看到你一直很勤奋,真是高兴。谢谢你的鼓励,苍老也许更多的是心理的,倒是...(2010-11-07)
羽商: 北京嗅到秋的味道了。乡下的蛙鸣不见少,反而让我沉醉,也可能是极少回去的缘故。(2010-08-31)
羽商: 雁过:博客升级了,但是不喜欢这个模板,听说还在更新模板。 女人是上帝用...(2010-08-11)
雁也过: 今天重新看了《功夫熊猫》。 送影片中一句话: 你的心就像这潭湖水,如果波...(2010-07-11)
羽商: 猜猜:是的,村庄已经消失了,只留下记忆。也想念你。(2010-04-17)
最近访客
博客成员
- 羽商博主
友情博客
暂无更新博客
关注更新
你关注的用户没有更新博文!
博客门铃
博文
路卡杜的文字穿越
2012-06-07 11:57 星期四
路卡杜的文字穿越
每次去美术馆或者798看画展,都让我既兴奋又忐忑。在每一幅画前,我都试图透过眼前的画面去发现和解构它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并与画家进行精神交流,但很多时候都感觉苦恼,特别面对抽象派的画作,因无法与画家的感知和表象的世界对接而备感沮丧,同时深深自惭于自己的贫瘠。
路卡杜的这本《大山可以挪开》,居然使我有了些许成就感,因为我与他相隔万里的心灵相遇,居然没有任何交流的障碍。也让我不得不感叹,上帝是多么奇妙啊,他用自己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将自己的话语诠释出来,使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可以徜徉在想象的画作与文字中,得到精神和视觉的双重满足。从某种意义上说,路卡杜至少在这些方面是被上帝祝福的蒙福之人。
在《大山可以挪开》中,路卡杜用文字构成的图画世界,以一种迥然不同的叙述方式,借用立体的完全美学意义上的语言画面——他竟然命名自己的文字为天堂的画廊,一路引领,让我经历了一次视觉和精神上的饕餮盛宴。这是路卡杜自己的画展,我相信他即是一个作家,同时也是一个画家。他精心准备和设计的这次文字图画展完全超出我的想象。从进入路卡
每次去美术馆或者798看画展,都让我既兴奋又忐忑。在每一幅画前,我都试图透过眼前的画面去发现和解构它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并与画家进行精神交流,但很多时候都感觉苦恼,特别面对抽象派的画作,因无法与画家的感知和表象的世界对接而备感沮丧,同时深深自惭于自己的贫瘠。
路卡杜的这本《大山可以挪开》,居然使我有了些许成就感,因为我与他相隔万里的心灵相遇,居然没有任何交流的障碍。也让我不得不感叹,上帝是多么奇妙啊,他用自己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将自己的话语诠释出来,使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可以徜徉在想象的画作与文字中,得到精神和视觉的双重满足。从某种意义上说,路卡杜至少在这些方面是被上帝祝福的蒙福之人。
在《大山可以挪开》中,路卡杜用文字构成的图画世界,以一种迥然不同的叙述方式,借用立体的完全美学意义上的语言画面——他竟然命名自己的文字为天堂的画廊,一路引领,让我经历了一次视觉和精神上的饕餮盛宴。这是路卡杜自己的画展,我相信他即是一个作家,同时也是一个画家。他精心准备和设计的这次文字图画展完全超出我的想象。从进入路卡
飞翔的姿势
2012-03-19 21:08 星期一
飞翔的姿势
——聆听徐丽的《微光徐徐》
第一次听说徐丽是在微博上看到她的处女专辑图片,以及她的演唱信息,当时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新奇。尽管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让人疲于应付,但是特别感恩的是,我和她并没有就此错过。一个朋友送了我一张她的亲笔签名的专辑,带着些许的好奇心,我打开唱片,看到了身着白色衣裙的徐丽,站在旷野中的她,脸上带着微笑——一种平安和内心富足的笑,头发被风吹的有些凌乱,微微有点倾斜的身姿,让我立刻想到一个词语:飞翔。
这座城市的春天总是多风,尽管太阳明媚的高高悬挂在天空,让人充分地享受一种少有的温暖与惬意,但是三月依然是一个乍暖还寒的时节,尤其是风依旧狂乱地吹着,行人不得不弓背前行,这种弓形的姿势常让我想到灵魂的猥琐与自私。在为着某种原因不得不穿越城市的行程中,我带上徐丽这张专辑,开始了这趟音乐和音乐背后的信仰之旅。
第一首歌就抓住了我的心。
光 来到世界 照得黑暗 无处躲藏
光 照亮世界 照得心里 有了温暖
……
光 来到世
——聆听徐丽的《微光徐徐》
第一次听说徐丽是在微博上看到她的处女专辑图片,以及她的演唱信息,当时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新奇。尽管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让人疲于应付,但是特别感恩的是,我和她并没有就此错过。一个朋友送了我一张她的亲笔签名的专辑,带着些许的好奇心,我打开唱片,看到了身着白色衣裙的徐丽,站在旷野中的她,脸上带着微笑——一种平安和内心富足的笑,头发被风吹的有些凌乱,微微有点倾斜的身姿,让我立刻想到一个词语:飞翔。
这座城市的春天总是多风,尽管太阳明媚的高高悬挂在天空,让人充分地享受一种少有的温暖与惬意,但是三月依然是一个乍暖还寒的时节,尤其是风依旧狂乱地吹着,行人不得不弓背前行,这种弓形的姿势常让我想到灵魂的猥琐与自私。在为着某种原因不得不穿越城市的行程中,我带上徐丽这张专辑,开始了这趟音乐和音乐背后的信仰之旅。
第一首歌就抓住了我的心。
光 来到世界 照得黑暗 无处躲藏
光 照亮世界 照得心里 有了温暖
……
光 来到世
城市里的主
2012-03-11 17:01 星期日
每天需要三个多小时的上下班生活终于结束了。上周四下午,我们开始收拾东西,书、其他物品打包装箱,办公桌拆装一一整理好,等一切收拾好了,已经接近五点了,除了累以外,心里更多的是期待着搬完家后,新的环境能够让自己安静下来,更多沉浸到工作中去。到了周五搬家那天,天空下着濛濛春雨,搬家公司的货车装载着我们的办公用品,一路往北开去,空气越来越清冷,雨也渐渐停了。告别了繁华的国贸商务办公区,我们搬到了五环以外的天通苑,即告别城市转向农村。
从去年冬天,我们开始筹划办公室搬家的事情,也一直为此恒切祷告,求主为我们预备合适的房子——价格、环境、交通等都比较合适,当然更重要的是主自己的心意如何成就。漫长的冬季即将过去,我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房子并且顺利搬家。
主的预备一切都是好的。新办公地点环境非常安静,几乎听不到什么噪音。周一我们又忙了一天,整理书架、采买办公用品……终于把办公室收拾好了。从五层的窗子望出去,外面天有些阴阴的,房间里暖气几乎感觉不到,甚至觉得有些冷,但是内心还是很安静,以后就要在这里度过工作日的8小时了,希望自己尽快适应这里的环境,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从去年冬天,我们开始筹划办公室搬家的事情,也一直为此恒切祷告,求主为我们预备合适的房子——价格、环境、交通等都比较合适,当然更重要的是主自己的心意如何成就。漫长的冬季即将过去,我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房子并且顺利搬家。
主的预备一切都是好的。新办公地点环境非常安静,几乎听不到什么噪音。周一我们又忙了一天,整理书架、采买办公用品……终于把办公室收拾好了。从五层的窗子望出去,外面天有些阴阴的,房间里暖气几乎感觉不到,甚至觉得有些冷,但是内心还是很安静,以后就要在这里度过工作日的8小时了,希望自己尽快适应这里的环境,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除夕夜的祭祀
2012-03-02 09:58 星期五
除夕夜的祭祀
乡村延续下来的祭祀传统和仪式,到我们这一代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往往孩子们自立成家后,自然而然就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候他们也不知道这些传统和仪式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大都以为反正是祖宗传下来的一定没有错。
每年除夕夜,大约距离零点一个小时,堂哥们通常会互相串个门,传递一下彼此的信息。比如今年财神在哪个方位,正东还是正西等。除夕夜迎财神进家门是过年最盛大的仪式,他们都会穿戴得整整齐齐,甚至不顾天气的严寒穿上正装。西装、领带、皮鞋,一副俨然参加盛大宴会的装扮。因为这对物质主义时代的他们非常重要,财神迎进家门,他们唯一盼望的就是一年家里能财源广进,诸事顺利亨通。
财神的方位一般都是写在灶王爷的图像上。通常在腊月二十三小年的晚上,家里张贴在墙上的旧灶王爷的图像就要烧了,和随之一起焚烧的香火和纸钱一起飘飘渺渺地升天,去汇报这家一年的生活情况。这一天家里除了准备祭祀的物品香、纸、水饺以外,还要买“糖瓜”,就是一种黏黏的特别甜的食物。据老人讲,这种“糖瓜”可以黏住灶王爷的嘴唇,避免他升天汇报工作的时候,尽说这家人的坏话
乡村延续下来的祭祀传统和仪式,到我们这一代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往往孩子们自立成家后,自然而然就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候他们也不知道这些传统和仪式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大都以为反正是祖宗传下来的一定没有错。
每年除夕夜,大约距离零点一个小时,堂哥们通常会互相串个门,传递一下彼此的信息。比如今年财神在哪个方位,正东还是正西等。除夕夜迎财神进家门是过年最盛大的仪式,他们都会穿戴得整整齐齐,甚至不顾天气的严寒穿上正装。西装、领带、皮鞋,一副俨然参加盛大宴会的装扮。因为这对物质主义时代的他们非常重要,财神迎进家门,他们唯一盼望的就是一年家里能财源广进,诸事顺利亨通。
财神的方位一般都是写在灶王爷的图像上。通常在腊月二十三小年的晚上,家里张贴在墙上的旧灶王爷的图像就要烧了,和随之一起焚烧的香火和纸钱一起飘飘渺渺地升天,去汇报这家一年的生活情况。这一天家里除了准备祭祀的物品香、纸、水饺以外,还要买“糖瓜”,就是一种黏黏的特别甜的食物。据老人讲,这种“糖瓜”可以黏住灶王爷的嘴唇,避免他升天汇报工作的时候,尽说这家人的坏话
乡村的童年记忆
2012-02-25 21:21 星期六
乡村的童年记忆
乡村下过雪后的夜晚非常清冷。路灯照射在结冰的地面上,映射出灰蒙蒙的一片,使阴暗处有种鬼魅的感觉,路灯如此昏暗,仿佛被地上的雪完全吸收了似的。
堂嫂她们每天晚上都跳舞锻炼身体。不到2岁的侄女俊媛则说,她们没有跳舞。一问,原来是天冷的缘故,小俊媛非常肯定的回答,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童言无忌。
晚饭后,堂嫂到我家来串门。整个假期,几乎每天都有来家里串门的,而她们基本每天也都能见到。农村有一种习俗,院子的大门是敞开的,随时可以进来串个门,聊上几句,无非是些家长里短。方圆几百里的乡里乡亲都认识,每天见面相互问候一声:干嘛去了。简单的问候,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而已。这让我想起乡村曾经的一句问候:吃饭了吗?事过境迁,现在这句问候已经很少听到,似乎只定格在那些六七十岁的老年人身上,好像唯有他们情有独钟似的。
这个时代变化得令人眼花缭乱。比如说,电脑现在几乎普及到每个家庭,孩子们放假后基本上是泡在电脑边上打游戏,我们曾经的儿时游戏,现在的孩子根本不屑一顾,甚至对他们只是一种遥远的传说。
乡村下过雪后的夜晚非常清冷。路灯照射在结冰的地面上,映射出灰蒙蒙的一片,使阴暗处有种鬼魅的感觉,路灯如此昏暗,仿佛被地上的雪完全吸收了似的。
堂嫂她们每天晚上都跳舞锻炼身体。不到2岁的侄女俊媛则说,她们没有跳舞。一问,原来是天冷的缘故,小俊媛非常肯定的回答,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童言无忌。
晚饭后,堂嫂到我家来串门。整个假期,几乎每天都有来家里串门的,而她们基本每天也都能见到。农村有一种习俗,院子的大门是敞开的,随时可以进来串个门,聊上几句,无非是些家长里短。方圆几百里的乡里乡亲都认识,每天见面相互问候一声:干嘛去了。简单的问候,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而已。这让我想起乡村曾经的一句问候:吃饭了吗?事过境迁,现在这句问候已经很少听到,似乎只定格在那些六七十岁的老年人身上,好像唯有他们情有独钟似的。
这个时代变化得令人眼花缭乱。比如说,电脑现在几乎普及到每个家庭,孩子们放假后基本上是泡在电脑边上打游戏,我们曾经的儿时游戏,现在的孩子根本不屑一顾,甚至对他们只是一种遥远的传说。
父亲的酥锅
2012-02-18 22:11 星期六
父亲的酥锅
酥锅和过年联系在一起。
每年腊月二十三过后,家里就开始张罗着要做酥锅了。这是我们老家当地的习俗,过年的一道大菜一定是酥锅,似乎过年没有酥锅就好像不是过年一样。因此,酥锅变成了过年的一部分。酥锅的味道与质量成为评价某个家庭一年生活水平的标志。
儿时,酥锅只是城里人的一道美食,在农村仅仅是风闻,只有去城里亲戚家做客,才能够品尝到,而我对酥锅的记忆总是和父亲联系在一起。
那时,在城里上班的父亲学会了酥锅的做法。于是,放假回家过年时,开始尝试着做,从此酥锅就成了我们家过年的一道大餐。父亲做酥锅的手艺一年强过一年,渐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乡里乡亲请教他的人渐渐多起来,有的甚至请父亲到家里做现场指导,于是他的酥锅手艺渐次传了开来。后来,酥锅就变成了家家户户过年的一道大餐了。
父亲做酥锅通常是过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准备材料了。材料要准备得很丰富,不然酥锅吃起来总让人觉得缺少了什么。父亲的材料通常有:白菜、大骨头、排骨、猪蹄、藕、豆腐、鲅鱼、鸡、海带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放一些栗子、花生
酥锅和过年联系在一起。
每年腊月二十三过后,家里就开始张罗着要做酥锅了。这是我们老家当地的习俗,过年的一道大菜一定是酥锅,似乎过年没有酥锅就好像不是过年一样。因此,酥锅变成了过年的一部分。酥锅的味道与质量成为评价某个家庭一年生活水平的标志。
儿时,酥锅只是城里人的一道美食,在农村仅仅是风闻,只有去城里亲戚家做客,才能够品尝到,而我对酥锅的记忆总是和父亲联系在一起。
那时,在城里上班的父亲学会了酥锅的做法。于是,放假回家过年时,开始尝试着做,从此酥锅就成了我们家过年的一道大餐。父亲做酥锅的手艺一年强过一年,渐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乡里乡亲请教他的人渐渐多起来,有的甚至请父亲到家里做现场指导,于是他的酥锅手艺渐次传了开来。后来,酥锅就变成了家家户户过年的一道大餐了。
父亲做酥锅通常是过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准备材料了。材料要准备得很丰富,不然酥锅吃起来总让人觉得缺少了什么。父亲的材料通常有:白菜、大骨头、排骨、猪蹄、藕、豆腐、鲅鱼、鸡、海带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放一些栗子、花生
苏醒
2012-01-09 11:49 星期一
苏醒
大地的眼睛
被一袭洁白的面纱遮盖
唢呐在树梢上
吹响了冬日的序曲
此刻,站立着的
丛林,开始摇摇晃晃
迎向怒吼的风暴
远方——
逃遁已久的词语
操着浓重的鼻音
幻化成,黯淡白昼里的——
一盏盏明灯
大地的眼睛
被一袭洁白的面纱遮盖
唢呐在树梢上
吹响了冬日的序曲
此刻,站立着的
丛林,开始摇摇晃晃
迎向怒吼的风暴
远方——
逃遁已久的词语
操着浓重的鼻音
幻化成,黯淡白昼里的——
一盏盏明灯
藏在红歌与赞美诗里的面孔
2011-09-21 19:38 星期三
藏在红歌与赞美诗里的面孔
红歌的潜台词
有一首叫做《在北京的金山上》的红歌,曾经伴随着六七十年代出生人的精神成长,不仅传唱,而且还贯穿在跳皮筋、跳房子等游戏里面。歌曲本身旋律欢快,带着那个时代特殊意识形态的印迹,深深刻在人们心灵深处。那时,和这首歌相同的同类歌曲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大街小巷、妇孺儿童都会唱,歌曲如火如荼,呈现遍扫整个神州大地之势,宛如汇成了一个音乐的红海洋。
这样一个时代,歌曲被赋予一种特殊的使命,在大多数与那个时代共同成长的一代人心中烙下印迹,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淡忘。现在这类歌曲统称为红歌。城市的公园里,通常都会有这样的群体,大多数都是退休的人群,他们聚在一起,或歌或舞,歌曲基本上都是红歌,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借着歌曲回忆自己逝去的青春年少,或者是所谓的那个纯真的甘愿付出自己生命和青春的时代。尤其是面对现今各种信息充斥泛滥、道德沦丧,人们唯物质至上,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最大化的时代。他们满腹牢骚、痛斥怒骂、失意难耐的同时,唱红歌成为他们追忆往事、怀旧情怀当仁不让的最佳管道。
红歌的潜台词
有一首叫做《在北京的金山上》的红歌,曾经伴随着六七十年代出生人的精神成长,不仅传唱,而且还贯穿在跳皮筋、跳房子等游戏里面。歌曲本身旋律欢快,带着那个时代特殊意识形态的印迹,深深刻在人们心灵深处。那时,和这首歌相同的同类歌曲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大街小巷、妇孺儿童都会唱,歌曲如火如荼,呈现遍扫整个神州大地之势,宛如汇成了一个音乐的红海洋。
这样一个时代,歌曲被赋予一种特殊的使命,在大多数与那个时代共同成长的一代人心中烙下印迹,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淡忘。现在这类歌曲统称为红歌。城市的公园里,通常都会有这样的群体,大多数都是退休的人群,他们聚在一起,或歌或舞,歌曲基本上都是红歌,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借着歌曲回忆自己逝去的青春年少,或者是所谓的那个纯真的甘愿付出自己生命和青春的时代。尤其是面对现今各种信息充斥泛滥、道德沦丧,人们唯物质至上,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最大化的时代。他们满腹牢骚、痛斥怒骂、失意难耐的同时,唱红歌成为他们追忆往事、怀旧情怀当仁不让的最佳管道。
追寻帷幕下的恋情
2011-08-30 09:15 星期二
追寻帷幕下的恋情
——读《永恒之恋》
记得儿时,去电影院看电影和演出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且不说,上演时间的不确定性,仅仅票价就是那个物质、精神匮乏的年代使人尴尬却步的事情。好在经常有一些露天的电影、演出可以看,但是其声音、质量和噪杂的环境,总是令人无法尽兴。固执地喜欢去电影院的感觉,偌大的舞台被帷幕遮挡,早早入座的人群一边翘首期盼电影的开始,一边与熟悉的人打招呼。等帷幕缓缓拉开时,能感觉到有微尘在空气中随之飘舞,迎合着我们快乐、激动的心情,随即一束灯光从我们的背后一个小小的窗口投射出来,投射到舞台的荧幕上,接着字幕打出,演出开始了。
在读《永恒之恋》时,我不禁想起儿时电影院里的时光。在影像和剧情里,其实我们是在寻找一个未知的遥远世界,尽管我们懵懂无知,无法聆听和明白心底微小的声音。但《永恒之恋》却告诉我们,作者将带领我们寻找遗失的内心生命,寻找曾在那些秘密的角落呼唤我们的声音,寻找内心的声音仍未失落的时光与场所。心的朝圣历程带领我们回想起初使我们如孩童般深刻感动的体验:“我实在告诉你们,凡是不像小孩子一样接受上帝的
——读《永恒之恋》
记得儿时,去电影院看电影和演出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且不说,上演时间的不确定性,仅仅票价就是那个物质、精神匮乏的年代使人尴尬却步的事情。好在经常有一些露天的电影、演出可以看,但是其声音、质量和噪杂的环境,总是令人无法尽兴。固执地喜欢去电影院的感觉,偌大的舞台被帷幕遮挡,早早入座的人群一边翘首期盼电影的开始,一边与熟悉的人打招呼。等帷幕缓缓拉开时,能感觉到有微尘在空气中随之飘舞,迎合着我们快乐、激动的心情,随即一束灯光从我们的背后一个小小的窗口投射出来,投射到舞台的荧幕上,接着字幕打出,演出开始了。
在读《永恒之恋》时,我不禁想起儿时电影院里的时光。在影像和剧情里,其实我们是在寻找一个未知的遥远世界,尽管我们懵懂无知,无法聆听和明白心底微小的声音。但《永恒之恋》却告诉我们,作者将带领我们寻找遗失的内心生命,寻找曾在那些秘密的角落呼唤我们的声音,寻找内心的声音仍未失落的时光与场所。心的朝圣历程带领我们回想起初使我们如孩童般深刻感动的体验:“我实在告诉你们,凡是不像小孩子一样接受上帝的
死亡D车
2011-08-13 14:29 星期六
死亡D车
家就在前方
你却永远定格在2011年7月23号20点34分
孩子,你现在在哪里?
归家的喜悦
曾遮盖了旅途的寂寥
你以为自己选择的是世界最先进的D车
殊不知,却开进了死亡
孩子,你现在在哪里?
行程前的踌躇满志,
已经被死亡吞噬
而比死亡更可怕的
是那利欲熏心的“无产者”
孩子,你在哪里?
在狡诈的谎言和唯金钱至上的交易中
死亡变得无足轻重
这里,你最后的栖息地
居然成为掩埋真相的坟场
孩子,你在哪里?
你在世界最后的影像
已进入我们的永恒记忆
下一趟D车
也许承载的就是我们
你说,不要去赴这趟死亡D车
家就在前方
你却永远定格在2011年7月23号20点34分
孩子,你现在在哪里?
归家的喜悦
曾遮盖了旅途的寂寥
你以为自己选择的是世界最先进的D车
殊不知,却开进了死亡
孩子,你现在在哪里?
行程前的踌躇满志,
已经被死亡吞噬
而比死亡更可怕的
是那利欲熏心的“无产者”
孩子,你在哪里?
在狡诈的谎言和唯金钱至上的交易中
死亡变得无足轻重
这里,你最后的栖息地
居然成为掩埋真相的坟场
孩子,你在哪里?
你在世界最后的影像
已进入我们的永恒记忆
下一趟D车
也许承载的就是我们
你说,不要去赴这趟死亡D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