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见山书院,再说《窄巷子 宽生活》!
4月8日,在散花文化的策划组织下,在其旗下的宽窄巷子见山书院,组织了一场2017年全民阅读的系列活动——读成都的书,品成都的茶。我作为《窄巷子 宽生活》一书的作者,参加了这次活动。一起参加活动的还有刚刚出版新著《遇见宽窄巷》的作家苏伟,四川省茶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京老师。
现场邀请了老师朗诵《遇见宽窄巷》和《窄巷子 宽生活》的片断,也有大提琴演奏和茶艺表演。我和苏伟老师分享了各自这本书创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趣事。活动结束后,还进行了签售。
读书,聊宽窄巷子,品茶,四月里,很舒服的周末。确实是成都最美的时光,有生活的真趣,也有从容自在的气韵。
《窄巷子 宽生活》是去年12月出版的,现在做一场活动,其实热情已经淡了不少。要说这本《窄巷子&n
《窄巷子 宽生活》出版
宽窄巷子是成都的文化地标。我的《窄巷子 宽生活——成都历史文化街区复兴之路》一书正式亮相。
《窄巷子 宽生活》一书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对宽窄巷子的历史渊源,保护改造及开街8年来的情况首次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揭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宽窄巷子模式”,及作为成都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典范的宽窄巷子城市名片的打造秘籍,适合来宽窄巷子的游客,或深度了解宽窄巷子的行业人士阅读和收藏。
窄巷子 宽生活
以下为摘录引子部分:
四月的成都,花事正繁,阳光暖烘烘地铺洒下来,毫无节制。成都人,要么出城追花去了,要么躺在河边的椅子上,守着一杯花茶,懒洋洋地晒太阳,像个迷路的老神仙,一时无奈逗留在人间。悠哉游哉,年复一年。
就是在这样一个下午,我又来到宽窄巷子,在最安静的井巷子东头,随便在街边找了把竹椅子,就着一杯盖碗茶,仰望着浓密的树阴发呆。从树叶缝漏下来的几缕阳光,或者洒在身上,或者照在身后木柱的雕花上。一个漂亮姑娘正从巷子里走过,身着花裙戴着彩框墨镜,擎着一只冰淇淋,慵懒而时尚……
如此春天的日子,雕花柱下晒太阳,默个瞌睡打个望,夫复何求!
这里是成都,现在,宽窄巷子,挺好。
茶桌子的对面,就是那段著名的残砖墙。据说专业的说法叫“砖文化博物馆”。成都雕塑家朱成的大作。但我更愿意把它称作残砖墙,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这段砖墙就是历史的残砖剩瓦,数千年成都的生活记忆和意境,宽窄巷子的另一种表达。意味深长,但并不高深,是可以触摸和感受得到的质地和温度。
心中有花,下笔则灵!
《心中有花》,同住古驿的女作家李云的最新散文集,我厚着脸皮讨了一本来拜读。因为很好奇,同住龙泉驿的作家笔下,这座古驿小镇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其实,我也是猜她会写点龙泉驿的生活。
我是2008年才搬到龙泉驿来的,至今不足十年,还算个新人。但是,我对这座古驿小镇的生活,正日益麻木和司空见惯。三月的桃花会,开启整个成都的春天。然后是樱桃、枇杷、桃子、葡萄、桔子……才搬过来时,我几乎就是用四季不断的花开,和轮流成熟的水果来计时。但是久了,就生在福中不知福了,觉得这日子,就那样了。所以,想看看别人是怎么过的。
龙泉驿活跃着一大批作家,用诗歌、散文和小说等等形式,书写着各自的经验。李云是其中之一。知道她写过很多作品,《心中有花》是她继《宽爱》《桃花正红》之后正式出版的第三部个人作品集。但我之前只读过她的一些文化人物访谈和艺术评论,以为她是往艺术研究方面发展的,后来有机会读了她在《四川文学》上发表的中篇小说《寂寞在尖叫》,才真正被惊到。因为我自己也写一点小说,对小说的阅读颇挑剔。但《寂寞在尖叫》,对人性和心理的呈现,水平之高让我敬佩。这也是我厚着脸皮讨一本《心中有花》来读的原因吧。
但是,很让我意外,第一乐章的“身边风景”,却没给我留下太多印象。成都的银杏、盖碗茶、火锅,或者龙泉驿的桃花朵朵,大概都太熟悉了,也读
始于中元节之夜,一个惊悚而震撼的故事
杨不易长篇小说《只要回到你身边》豆瓣阅读上线:
从中元节之夜开始说起,开篇《鬼打墙》:
1、七月半,鬼乱蹿。临近阴历七月十五,柚花湾的空气里开始充斥神秘气氛,尤其到了黄昏时候,家家户户都是一阵慌乱的吆喝。小孩儿被拎着耳朵拖进了屋,鸡鸭赶进笼,猫狗骂入洞,堂屋里雪亮的电灯早早拉开了,然后砰砰砰一……
2、你看那个人在响鼓台上转了好久了,莫不是遇上鬼打墙了。吴秀儿一看,果然有一束电筒光在响鼓台上晃来晃去。响鼓台,就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土梁子。据说到了夜里,那梁子上就会发出锣鼓声,因此被先人们取了个响鼓台的名字。柚花湾人去世后,会有几天锣鼓围桌戏送丧,因此这夜半的锣鼓声实在碜人。后来又说是风水宝地,因此埋了很多坟地。一般人大晚上都不敢上去,何况这鬼节七月半呢?
中元节的秘密:
1、站在响鼓台的边缘,看夜色中的柚花湾,到处是星星点点的火光,想必都是给先人烧化的纸钱,以免他们如野鬼般四处游荡。火光下,是一张张虔诚而木然的脸。他们将背影留给黑暗,低头面向火光,念念有词。每一堆火光前,都有一套不为人知的密语,试图沟通阴阳两界,请先人们不要降下灾难,护佑他们发财多福。
2、在柚花湾,真正见过鬼的,只有王长久。其他的鬼,都是传说。他看到的鬼是白舌头,而传说中的鬼都是红舌头……
以上摘自本号主创杨不易最新农村题材长篇小说《只要回到你身边》:
在农村人进城、乡村荒芜崩溃、环境污染的大背景下,乡村的崩溃和重建正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话题。柚花湾乡村教师王七外出打工,遭遇情敌开设的“活死人”公司,被推下悬崖杀害骗取赔偿金。王七意外未死,流浪多年后变得疯傻,终于凭着对家乡和妻子的念想,历尽艰难,终于回到柚花湾,回到妻子身边。而王七寡居多年的妻子吴秀儿已与其儿时伙伴草包成为情人。三人陷入情感纠葛、人性底线的挣扎之中。“活死人”公司老板向超害怕真相败露,回到柚花湾欲杀人灭口……千年宁静的柚花湾,如何重获未来,重获生机?
活死人死而复活 凄厉夜歌惊了谁的魂?
三难三劫回故土 哀崩溃乡村如何重生?
《只要回到你身边》在写作上倾向于“结构主义”,两条讲述线索交替进行,使整部小说显得更具立体感和先锋性。小说一条线以第三人称视角,讲述当下正在发生的诡异故事,另一条线以第一人称视角,以“夜歌”形式回顾主人公逃亡途中,在底层江湖的奇闻异见,并对乡村现状等进行反思。使小说兼具故事的精彩性和思考的严肃性。
在农村人进城、乡村荒芜崩溃、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乡村的崩溃和重建正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话题。梁鸿的非虚构作品《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引起了重大关注。作为反映这一主题的长篇小说《只要回到你身边》,或者可以称为小说版的《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
人至贱,至无爱!
以前看到张爱玲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面题写的那句话——“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觉得好美。大概爱情便是如此,不计尊严不计回报地低下去,只要欢喜就好了……
可是后来发现,这玩意大有问题。一个不计尊严不计回报地低到尘埃里的人,在爱情里,其实就是犯贱,是不可能拥有美好爱情的。
世界上最好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有人说要旗鼓相当。我觉得倒未必。但是,爱情肯定不是一个人巴巴地跟着,另一个人东张西望无所谓。而是要平等对视,彼此欣赏,在生活和思想上如此,在情感上的交流亦是如此。以前有个兄弟,追到了从小暗恋的女神,从此惟命是从,不敢有半点造次。女神说要往东,他便不敢往西,女神说要睡觉,他绝不敢打呼噜……后来,女神说要独自去夜店玩,他自然也不敢跟随,女神夜不归宿他也只好巴巴独守空房。我说:“你这是什么玩意爱情?你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小李子吧?”他说没办法啊,我爱她,我是她的奴仆。终于有一天,女神厌了这个奴仆,说他没个男人样,跟一个流浪歌手走了……
他还是没明白,说大概什么地方惹她生气了。我说,你最惹她生气的地方,就是你太贱了。 
因为相爱,所以相杀?
昨天回答了一个网友的问题——和情侣“相爱相杀”是一种怎样的情感体验?回答完之后,觉得还有点意犹未尽。
相爱相杀,从字面意思就能懂:一对相爱的人,却总是互相伤害。这样的事情,真是多得不得了,而且越是“相爱相杀”的情侣,越觉得彼此爱得很深,大有爱之深恨之切的意思。但是且慢,这样的爱,真的深爱的另一种形式吗?
一般来说,我们会认为,一对情侣,之所以互相争吵和伤害,常常是因为彼此在乎。比如猜疑对方跟一个异性“关系不正常”,比如发生争执时无所顾忌地彼此人身攻击,甚至暴力相向。确实,如果彼此间不是相爱的情侣,不是将对方视为跟自己关系重要的人,就不会“管你这些破事”。这样理解,好像“相杀相爱”的确是“爱得太深”了。
前些时候,有一个倾诉者便是这样的情形。她和男友同居两年了,自觉感情很深。可是,近一年来,两个人经常吵架。“不知道为什么,他干什么我都看不顺眼,就责怪他。”她说,责怪之后,男友觉得她多管闲事,于是吵起来。她就开始哭诉,说自己是如何爱他,他又如何不关心自己,还跟女同事不清不楚。男友被哭诉,很不高兴,说自己从来没有二心,一直深爱她的,于是骂
别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以前有首歌儿,叫《只爱一点点》:“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听起来挺俏皮的,但也是一种轻松的爱情。
有个姑娘给我发微信,一直问:“我对他那么好,什么都依着他,给他做早餐,给他洗袜子,给他存钱买好车……可他为什么还是烦我,要跟我分手?”她的意思是——老娘对你那么好,你不但不回报,居然还不领情。
我问她:“他有没有说过,很喜欢你这样对他好呢?”她茫然无措,半天才回应:“好像,没有吧。一直都是我对他好,他照单全收,最后又说很烦我……”
为什么会这样呢?两个人相爱,自然要对彼此好,要不然,怎么叫爱呢?但是,在对他好之前,你有没有了解过,他想要的好,到底是什么?很多时候,付出的人眼里的好,跟接受的人眼里的好,不是一回事。你单方面的认定,给他做早餐,给他洗袜子,给他买好车,就是对他好,却从来没有问过他最看重的,到底是什么。当然,这些也许都是他需要的,所以他照单全收,但是很显然,这并不是他内心真正希望得到的。
另一方面,爱,付出,在爱情中,是不必期待回报的。但是很多人,打着爱情的旗号去付出,去“对他好”,其实
因为爱,不要离开我!
当下,众多的年轻人抛下妻儿老小,为了闯事业发大财而离开家乡,或者整日忙于工作不能关爱孩子……孩子们缺失完整的家庭温暖,而离开孩子的年轻父母又何尝不是失去了天伦之乐?父母与孩子,其实原本是相互需要的爱,彼此依存的天堂……
书:《一半是天堂》
忙,大概是这个时代的主题。无数人离开妻儿去闯事业忙着挣大钱,无数人的忙于工作而疏于关心家人和孩子。他们并不因此内疚,而是理所当然地认为:“我这么打拼,还不是为了多挣钱,让孩子生活得更幸福!”可是,什么才是孩子想要的幸福? 80后青年作家曹永胜的长篇小说《一半是天堂》,希望唤醒这种陷于迷途中的父母,唤醒他们对孩子真正的爱,很值得这些父母去阅读和思考。
离家闯荡、情感出轨、孩子教育、婚姻大战……《一半是天堂》的故事极为贴近现实,甚至可以说是当下城市家庭现状的忠实呈现,极具警示性。许恒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辞职前往重庆找拼,独自在家带着孩子的妻子艾薇,却遭遇儿子果果错吃精神病药物送进医院。在儿子命悬一线之际,艾薇却联系不上许恒,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邻居单身男人曾正浩的倾力相助之下,终于连夜将孩子送到重庆大医院抢救。而此时此刻,许恒却与在同一家公司的初中同学秦小贞在一起。在医院大厅,艾薇遭遇了与秦小贞手挽手的许恒……
杨不易:@hmy繁星 2016-10-28 14:53:)-...(2016-10-30)
i集邮:小时候七月鬼月时,总能被吓到,现在我们尊重传统习俗。(2016-08-17)
skyofherb:有道理,错过都有错过的理由,发生的才是会发生的。(2016-08-05)
skyofherb:说得是,因为爱,必定心生“畏惧”和恨不得给他世上的宠溺,只想做什么都是令他开心。但是...(2016-08-05)
skyofherb:最近杨老师在研究“爱情”这个主题?(2016-08-05)
四川新华2016:这帖子好哦,,,四川新华电脑学院(2016-07-20)
- 诗酒版图
- 匪话连篇
- 去听草阁
- 金壶浪墨
- 人颜可薇
- 江北土著
- 叮叮铛铛
- 白发艳庐
- 晓寒深处
- 四川曾颖
- 流年絮影
- 猪打猪字
- 简简九月
- 黑马先生
- 素馅包子
- 老纳西啊
- 紫药水水
- 铁锈蚀铁
- 冰溪bb
- 易扬方场
- 晓尧南行
- 落草为安
- 梦游时光
- 也在佛山
- 佛山薇薇
- 她划小舟
- 小说论坛
- 林中飞雪
- 百味朱砂
- 幸福传说
- 人文虎三
- 寒冰空间
- 和讯相册
- 德拉庭院
- 快乐阿瑟
- 枸杞先生
- 椿桦专栏
- 烂桔子酱
- 维子音乐
- 夏果果果
- 淡如菊影
- 四川辣子
- 画船听雨
- 姚宏越的
- 蜀国粮食
- 蓝色礁石
- 蓝紫木槿
- 一剑钟情
- 郁闷生活
- 下笔走神
- 靖安飞醋
- 天空微蓝
- 安大公子
- 私人版本
- 水激石鸣
- 满庭花雨
- 兔子呆呆
- 蛇蝎心肠
- 我就要你
- 陶夭夭的
- 吹角连营
- 朵拉之家
- 拉三拉谁
- 泪和红粉
- 新浪分店
- 苏龙美惠
- 教育心经
- 影入芦荻
- 半夜磨牙
- 灵悦轻歌
- 书林漫步
- 忆石文学
- 灌县国平
- 老林闲聊
- 心里心外
- 寒水依依
- 笑看繁芜
- 安心美女
- 举人书童
- 成都豆豆
- 做饭洗碗
- 琴上昙花
- 萝玫卜瑰
- 神秘园神
- 一帘幽梦
- 莲花府邸
- 匪话连篇
- 李林深处
- 短亭长亭
- 小小小说
- 作蛹自藏
- 枫叶刀市
- 飛~~舞~
- 庸俗舒庸
- 周苍林的
- 快乐石头
- 浅浅浅黛
- hmy繁星
- 阿来来了
- 成都文刀
- 宋方童的
- 杜成文字
- 陶陶故事
- 误拂弦呃
- 寒鸦世界
- 尘心尘香
- 野笏淡然
- 韩寒谈谈
- 六度和音
- 弱水三千
- 染染书坊
- 武胜莫为
- 金鱼的窝
- 李泽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