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读川木(作者:兰雪)(2015-04-01 21:32)
- 读川木的近期诗歌(作者:风荷轻舞)(2014-11-19 09:59)
时光轴之三
二三九
在时间的齿轮里,世界多么渺小,宇宙多么渺小,一年多么渺小。再见,2015!
2015年12月31日 22:51
二三八
哦,我内心的云朵,为何蓄满哀怨与忧伤?为何不愿在枕边飞翔?为何要在我俯首大地之时,让我从此背负沉重的梦乡!
2015年12月31
我读川木(作者:兰雪)
我答应过,照亮你的一生,一年,也许就是一瞬。(川木《睡去》)
一首诗,如果十年前喜欢,十年后,还喜欢,抛却阅读者偏爱的因素,它被一次又一次磨亮的韵脚一定有着入心入肺的魔力,而文本自身的光泽一定经得起时光的消减,遮蔽,与遗忘。
川木君的诗就具有这样的品质。
唯美、浪漫、忧伤,温婉之中蕴涵着诗人的睿智与哲思。
几乎读过川木君诗歌的人都有这样的看法与印象。阿六如是说,游刃如是说,川木君自己也这么说——
“唯美,似乎是这些流淌出来的诗的生命,它美得令人
为什么需要诗歌写作?
近日与一位写小说的老友在电话里聊到写作,我祝贺他新年伊始就有两部中篇问世,他祝贺我最近又开始拿笔写作。我的祝贺是由衷的,但我感到他的祝贺是同情的。确实,最近几年,我已经很少提笔写作,每天忙忙碌碌,与诗歌渐行渐远了。
但是,某种意义上说,我从未离开过诗歌,只是更多作为一个读者,夤夜读诗,品味那些经典,相遇那些词语,于我都是不可间断的生活。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话虽如此,但不可当真。他老人家删《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修《春秋》,难道不是述中有作吗?而我辈“不作”,那是实打实地只能当读者、当小学生。然而,我没能把读者当纯粹、当到底,还是又重新提笔、率而操斛了。
我常常想,我为什么要写诗?诗歌于我,既不能兑换金银钱币,又不能帮助敲门进阶,何用之有!其实,如果说一个人想到用处,那就压根儿不能写诗。诗歌从一开始就没有功利之用。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
年年岁岁一床书
初唐诗人卢照邻在七古巨制《长安古意》的结尾写道,“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以穷愁著书的扬雄自况,表达了对此诗所描写的长安奢华生活的睥睨,流露出作者不遇于时的愤慨寂寥和自我宽解。我早年读这首诗歌,对长安城里玉辇纵横、金鞭络绎、龙衔宝盖、凤吐流苏的景象总是记不住,对御史府中、廷尉门前、王侯将相之间的勾心斗角也不感兴趣,对市井娼家、南陌北堂、五剧三条、挟弹飞鹰等人和事更是十分头疼,独独记住这四句诗。每到岁末年初,盘点一年收获、展望来年美好愿景时,也就对着这一床书吟咏几遍,摇头晃脑一番后,便阿Q那样释然了。
确实,床上总是堆满了书籍,足足占据半个床。这些书籍非常杂乱,有《十月》《译林》《天涯》《文史哲》等杂志,也有《资治通鉴》《水经注》《说文解字》之类的老古董,甚或还有漫画插图、看相卜卦、民间传奇之类的大杂烩。每次爱人换床单,都要命令我先把这些杂乱无章的书籍挪到地上。这些书之所以多放在床上,一则方便我睡前随手翻阅,兴之
时光轴之二
一0一
听说黄河有一段已经开河,冰块已经破裂,冲向春天的堤坝。而更大的冰沿着黑夜涌动,仿佛巨石滚滚前行。我必须用一把铁镐,敲碎所有的冰块,直到她成为流水,成为我枕边的一朵玫瑰。
2015年2月5日 22:51
一00
立春后黑夜是好的。趁着万物即将苏醒,我们在黑夜的庇护下向着春天靠近。好像春天真的来了,北方的河有冰块破碎,宛如被黒夜压迫的鼾声。
2015年2月5日 22:37
九十九
好的,最好是十全十美,这是我在立春时节,为你的祈福,为夜莺的歌唱。
2015年2月4日&n
如今但欲关门睡
宋代词俊朱敦儒曾有一首《鹧鸪天》我非常喜欢,“曾为梅花醉不归,佳人挽袖乞新词。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人已老,事皆非,花前不饮泪沾衣。如今但欲关门睡,一任梅花作雪飞。”刘晓珍在一篇鉴赏评论里说,朱敦儒具有浓厚的禅宗思想,这首词即是暗含禅趣之作。刘晓珍解释说,“当年词人曾执著于人生的逍遥自在,面对梅花而沉醉不可自拔;后来词人又因家国之难及自身之仕途遭际忧愁不堪,于是又面对梅花而泪湿衣襟,执著于人生之苦而不可自拔;最终,词人在禅宗‘破执’思想的影响下,认识到了先前之痴妄,于是放下了执著妄念之心,便‘一任梅花作雪飞’了,从此既不为梅花而醉,也不为梅花流泪,达到心中无碍、悠闲自在的超脱境界。”
刘晓珍的解释自然能成一家之言,且考证周祥,譬喻得当。但是,抛开禅宗不说,仅从人生感受来说,这首词也还有另外的况味。在我读来,这首词里贯穿着一条主线,呈现出五对矛盾。所谓一条主线,就是时光的不可逆转,引而伸之就是时间会消解一切。你看,无论是“曾为梅花醉
诗歌与沉默
每读《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见宝玉,感到文学最后导向的,就是语言的沉默。“那天乍寒下雪,泊在一个清净去处。贾政……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贾政吃一大惊,忙问道:‘可是宝玉么?’那人只不言语,似喜似悲……”这里,最引起我注意的是,宝玉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话,“只不言语,似喜似悲。”多年以后,弘一法师在即将圆寂之时写下“悲欣交集”,仿佛有此之意。
伟大的作品构筑语言的繁复世界后,最好的结局是归于沉默。乔治.斯坦纳在《语言与沉默—论语言、文学与非人道》里指出,“语言有它自己的边界,语言与另外三种表现形式—光线、音乐和沉默接壤。”“人类的语言发展到极致,接近了神光,也就像学会语言之前的婴孩一样,不知道如何言说。”“在语言的极限地带,一种传统发现了光,另一种传统(在我们的诗歌与诗学中同样古老而活跃)发现了音乐。”“然而,还有第三种超越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语言到了尽头,精神运动不再给出其存
时光轴
五十
从希望后退,我们就不会失望。正如恩斯特.布洛赫在《希望的原理》里所揭示的,美酒从巨石山上流下来,那是无产阶级的希望。
2015年1月1日 16:54
四十九
这个世界有多少秘密?要看我们对秘密的界定。对于人类,一粒尘埃微不足道,更不会隐藏什么秘密。但对于一粒尘埃,它确实知道自己承载着太多的秘密,以至于不得不到处躲避。
2015年1月1日 15:01
四十八
阳光从墙面一侧移过来,照在窗台那片叶子上。叶子被照看的那一瞬间,恰好被我看到。由此,我记录下这一惊天动地的秘密。
2015年1月1日 14:58
四十七
你想对新年许下什么?愿白发变黑,江水回流。虚妄的誓言如此真诚,对此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2015年1月1日 14:51
四十六
无题
时间的齿轮加速转动
我们一同等待新年到来
有人在钟声里复活
有人在敲钟前逝去
真理照出镜子的谬误
欢乐重复哀痛的悖论
此时,夜色温柔,江水涌流
万物都在不舍中匆匆而去
2014年12月31日
无题
我想,世界就是一粒灰尘
我们就是那最卑微的部分
但是,请相信,会有一朵霞光
照亮这低贱的生命。一粒尘埃
必须对她致敬。她已融化在
我们的肺里。蛛网交叉的迷宫
我一咳嗽,她就吐出殷红的血
在歧义重重的花园,我们的秘密
宛如冬季的腊梅,春天的桃花
我曾经在家乡,在老家的渡口
看到她,看到她咳血的样子
一个古典主义女子,那么卑微
请记住,卑微的女子,就是我们
真实的血脉,前世或来生的爱人
2014年11月29日
读川木的近期诗歌(作者:风荷轻舞)
用诗句建立记忆和时间
——读川木的近期诗歌
当川木的诗作再一次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是怀着惊喜把它们读完的。后来他又陆陆续续写了一些,每一首我都细细品读,并时时有写点评论的冲动。但繁杂的工作总是把我那点即起的诗兴在刚刚露出苗头的时候就掐灭了。但是,阅读的冲动伴随川木每一首诗作的出现,像跳动的火苗,越来越大,越烧越旺。川木诗歌的强大感染力,使我困倦的大脑不断涌动着潮水般的诗情,迫使我搦笔写下阅读时欣喜与感受。
是的,经过一年多的静默,川木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都让我耳目一新。
我们首先来看他沉寂一年多复出后的
白桦林
如果我有一片白桦林
月光下的白桦林
浸润在水中的白桦林
亲爱的,我能对你说些什么
说些什么?月光融化了身影
只有那些孤独的白桦林
它们向往着天空,夜晚
那些孤独的白桦林呀
就在我的心里,在月光下
在水中,在最深沉的梦境
在我们的墓碑旁,多年以后
是否还有一片白桦林
2014年10月19日
陈述
我想,这就是黑夜的帷幕
即将拉开。事物带着面具
等待出场。我所说的事物
不过是未曾破壳的语词
意义终将呈现,在时空之外
更大的帷幕,将世界遮蔽
仿佛歧义重重的迷宫
一张张清晰的脸庞
在相互摩挲中渐渐锈蚀
此时,如果有一双手
擦拭语言的浮尘,我们会看见
流水与流水纠缠,堤防与堤防对峙
而黑夜,在河床里沉没
2014年9月26日
阿尔弗雷德的秋日之五
秋天终将离去。阿尔弗雷德
落叶层层堆积,时间的灰烬
日渐冰凉。孤独的种子
留下思想的温度,孕育更大的孤独
大地沉默不语,泥土自我翻耕
花朵在凋零中等待绽放
四季在向死中追溯自身
只有流水决意而去,不再回到源头
此时,我站在河边,河流穿过岩石
坚硬的心肠也会柔软。我知道
阿尔弗雷德的秋日就此结束
那些虚构的事物不会重生
蓼城张子雨:也开始写古体诗了???(2014-10-03)
蓼城张子雨:不错,好。我收回昨晚说的话!(2014-10-03)
川木婉君:问好老兄,忙忙碌碌,迟复为歉啊(2012-03-31)
风荷轻舞:七律 答友人燕京风雨浦江潮,万水千山路复迢。恍忆西湖甘苦日,犹识霍地酒醺宵。矻矻砥...(201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