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国太兄长的大作:《怀乡者的愁绪和迷城者的低语》
怀乡者的愁绪和迷城者的低语
——三子诗歌论
熊国太
三子的诗歌创作之旅
三子有时喊我为老师,有时称我为兄长,这着实让我有些羞愧。在诗歌之旅上,我虽然比三子早出道几年,诗歌创作却没什么建树和成绩,被三子称老师我承受不起,很是汗颜。而被三子称兄长,我非常乐意,因为我的年龄本来就比三子虚长了10来岁,承受不起也要承受。但三子对我就那么一直叫着,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在文朋诗友的聚餐桌上,抑或在南昌赣江边的漫步闲聊中。
我和三子的第一次相识,是1997年省文联在南昌郊外梅岭脚下某学校专为青
一首七年前的旧作:《大哭一场》
大哭一场
有时我想大哭一场
像一个婴儿,或者是疯子,傻子
无忌无惮,无牵无碍
有时我总想大哭一场
不为离别,不为相见,不为门楣之外江河
的涨落,也不为白云苍狗,突然
就泪流满面
有时,我总忍不住想大哭一场
暮色里,千山万水重新走过
2006,4,25
上午,江子忽告:韩作荣老师仙逝。闻之难信。
到网上查到其他诗友的消息,证实此噩耗,难过。
回想10多年前,作为一个小作者,寄诗歌给《人民文学》,未想到作荣老师如此抬爱,以《春天和十首短歌》为题,竟在“新诗人”栏目发了10首,并在封面上列出。
2008年,北京的全国“青创会”上,有幸见到作荣老师。这也是唯一的一面。作荣老师的长者风范,依然在心。如今,斯人乘鹤西去,唯有遥祝:作荣老师,走好!
刊于2013年5期《花城》上的一组诗:镜中记
镜中记(组诗)
三 子
夜梦记
你来啦。坐。水在这
抽烟
看你还是老样子,没什么变化
就是脸
还有手脚的动作
好像又模糊了一些。你在笑吗
四周很安静
我听不见声音
十二年了,你还是四十岁
轮到我比你大了
过些年,你的儿子也要超过你
你欢喜不欢喜
你来看我,要走多远的
四行——春风记
春风记
我准备好了。山坳的梨花已经开过
你需要的诗篇已被春风和河水共同完成
我准备好了,并庆幸自己终被忽略
毫无疑问,这一切正是受于万物的旨意
2013,4,28
小诗歌:美人记
美人记
你在花园里玩耍,追一只蝴蝶
白裙被风吹起
露出油画里的光滑足踝,一截小腿
那时
我躲在灌木丛边,你知不知道
你在阁楼里看书
雕空的窗格半开,秋天的光线
落到你青花般的颈
那时,我隐在光线的背后
你知不知道
有时你坐在春风的轿子里
出嫁到江的那边,和他一起照管百顷良田
有时你在灯下念经
眼巴巴地望着远方的驿路
直到容颜渐老
这些不详的年月,破碎的镜像
都被我翻见——不在捧着的书卷中
小诗歌:在山中
在山中
在山中,偶尔
我会遇到
一棵雷击过的乔木
是杉树,松树,樟树
还是桉树
它的枝叶
曾经托起过露水
和风声
现在,终于静下来了
裸露的树干,是多余的
甚至
小诗:一地月光——兼致布衣
一地月光
——兼致布衣
贫穷的时候,我们饮水为食
要不画饼充饥
力气一点点地长出来,就可以去爬
画在远处的那座山
需要的话,可以在山上
画一座庙,庙里画两个和尚
两个和尚,一个长得像你,另一个自然
像我
四目相对,免不了有些诧异
而他会不会问: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若有此问
几个小话题——读陈先发《忆顾准》
几个小话题
在当代,若要选自己尊敬和喜欢的30位诗人,陈先发必然在其中;若将名单再缩小到10名,陈先发依然在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春天的死亡之书》,到2005年的《前世》,他有太多的诗歌刻写在我的记忆中。我觉得,他是少有的真正打通了古典传统和现代汉语脉络的诗人。他的诗里,有大悲欢,有大境界。
最近,读到陈先发的新作《忆顾准》。初读,身体迅即冒出一股凉意。又读,凉意愈紧,似乎血液和空气都要凝固。我不是评论者,对于这样一首佳作,无力去细数它的好处,只想从中引出几个小话题:
其一,关于诗歌中的叙述。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而叙述是抒情的一种有效手段。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叙述做到准确而不繁琐,甚至获得更凛冽的诗意?《忆顾准》里,有答案。
诗两首:重逢记,一个诗人
重逢记
1
五个小时的旅途,我们为何如此奔赴
把丘陵、村庄抛下,把湖泊
和河流抛下,只带着食盐及喂养在身体的刺
分头匆匆走进了暮色
2
谁在说:“看山坡上,那些坟墓
和老家的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只是样式。春天,潮湿的泥土同样长出
熟悉的草,旺盛而迷茫,几乎要覆盖一切
3
朝着同一方向,更多时候我们选择了闭嘴
沉默,或许是对抗时间更有效的方式
而大巴车继续奔跑,它突然的刹车、颠簸、甩动
一次次试图打乱沉默的秩序
4
暮色在加
致圻子——
致圻子
如你所愿,丝丝白发可以挽着文字继续奔跑
但高处,星辰依旧不可触摸
低处的河流无法更改。如你所愿
十年的光阴,换来微薄的物质,简单的一日三餐
而接下来,虚无的意义是否需要再次询问
或者干脆一并还给从前。在铜钹山上
我们像从前一样坐着
雾气拢住石头、树木,顺便拢住两个依稀的影子
如你所愿,风声恰好起于暗处,此后
无须跋山涉水,垂首处就能听见
2013,5,2
一首小诗——背影
背 影
还有什么可以留下
当闪电变为雨水,蝌蚪变为青蛙
或者,否定变为确认,偶然变为必然
有那么一刻
我停了下来
像雨水回到一道闪电,像青蛙
回到一只蝌蚪
我窥见的,不过是一些模糊的背影
远远不是
春天藏于万物的秘密
2013,4,27
写在铜钹山上的一个小诗
4月19日宿铜钹山,不寐
嘀嗒的雨,是什么时候下起来的
嘀嘀嗒嗒的雨固执地钻进耳朵
是什么意思
五年,十年……落在崇仁的雨
落到奉新,落在奉新的雨又落在今夜的铜钹山
这春天和春天里的微凉,又是什么意思
2013,4,20
铜钹山上,一个发言
是“后乡村时代”,不是“后乡村时代”
三 子
“后乡村时代”,是一个新名词。正如江子所言:“三千年未有”。我很赞同这一论断,也和江子就此有过私下的探讨。这次“谷雨诗会”论坛,将主题确定为“后乡村时代的诗歌写作”,很有意思,很有意义。
先说两件事。
第一件,是前些时候回乡扫墓的所见。每年清明都要回到乡下老家,每次回去都有一些感受。平时回老家,村子、田野、山坡上都见不到什么人,偶尔有几个人影,不是老人就是小孩。而到了清明节,托先人的福,搬到城里住的人回来了,在外打工的回来了,异乡工作的回来了。满山野都是人,走路的,骑摩
小诗——《嘀嗒》
嘀 嗒
我喜欢这乍暖还寒的天气
推开木门,零星的雨点落在
篱笆、青石板上,嘀——嗒——
正好重合了我的足音
几棵樟树,高过低垂的瓦面
昨夜跌落的叶片,零乱地躺着
小小的身子和湿软的泥土
重新贴为一体
嘀——嗒——
和微凉的雨,雨中的落叶
一起走在路上。我喜欢这自然赐予的
馈赠,没有悲伤
只有一点点可以忽略的孤寂
2013,3,26
涠洲火山岛潜水:南宁道远拓展:http://www.nndytz.com 广西道远拓展:htt...(201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