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中流年》后记(2013-11-27 23:25)
- 小雅影视短评(不断更新)(2010-09-02 21:30)
《妖猫传》:愿你痴恋半生,归来依旧少年
一
陈凯歌来了。告别《霸王别姬》的辉煌,逃离《无极》的滑铁卢,中间还跨过多少部没有浪花的作品,此番他带着十年磨一剑的奇幻大作《妖猫传》来了。
《妖猫传》改编自日本作家梦枕貘的名作《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说是名作,以中国读者的习惯看并不容易接受,可以说是日本人意淫中的大唐盛事。原著四本,叙事游离,很多篇幅在辩论佛理,中间夹杂种种荒诞不经的故事,甚至有违伦理,比如黄鹤是白龙和杨贵妃的爹,白龙还跟杨贵妃乱伦,黑猫不仅控制金吾卫夫人的灵魂,还占有她的身体。这些都不合适在电影上展现,也不是陈凯歌的初衷。
那么他想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或者道理呢。表面来看,是盛世大唐。他确实也做到了。壮丽的都城,喧嚣的市集,万邦来朝的气象,特别是中间“极乐之宴”的奢靡华美,可能是我见过描绘大唐盛世最美的场景。红的、绿的、黄的颜色大块写意,诗仙醉酒、酒池鲜花、君臣狂舞、白鹤少年、贵妃回眸,美到极致,美到众生欲狂,美到可以满足我们对杜甫诗中“忆昔开元
刀丛里没有诗
一
上世纪末以来,传统武侠式微。最后一位传统武侠的代言人,是温瑞安。此后就是新式武侠和奇幻文学的兴起了。
温瑞安是有才的,他以现代主义文学的笔法入传统武侠,无论文字还是布局都有突破,笔意如诗,人性翻转是其特色。然而中年陷入诡道,文笔上故弄玄虚,结构上支离破碎,内容上东拉西扯,尤其多部小说布下的天坑,使其透支了信用。虽然他一直勉励自己还能战斗,但似乎现在是看不到希望了。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即使尚未到廉颇老矣的年龄,也不能再现往日荣光了。
《镜中流年》后记
《镜中流年》后记
本书出版有些偶然,虽然早前我也曾编著过几本书,但博士毕业之后,工作事务缠身,近年创作日少,早已脱离文学圈的轨道,除了少量约稿,连博客都少写了。
但文学的念想不时还会突袭而来。偶尔去逛书店,看见满屋珠玉,特别是众多旧友的新作,也会怅惘若失,颇生一阵感慨。朋友常说我进书店就像丢了魂一样。然而走出书店,抬头望天,阳光明媚,又进入另一个世俗社会,周而复始。
我出身农村,但自小就爱读书,小时候看连环画,稍长读武侠小说,每逢放假找不到书看,就到镇上的文化馆去翻阅各种报刊。其时镇上有另一位爱书之老人,也是天天都去。一老一少,一东一西,聚精会神,成为文化馆的一道风景。而今老的已去,少的渐老,回首梦华,可胜慨哉!因为喜欢读书,自己也开始学习写作,初中时写了一篇作文,叫《故乡的雨》,
青春已死,有事烧纸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去的,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醒来。脑子里晕晕沉沉,想不起发生过什么事情。依稀记得先来了几个同学,唱了几首林志炫的歌,又换了一个场所,换了几个同学,换了酒的颜色。两拨同学彼此之间并不认识,于他也显得陌生,需要有人提示,需要用心回忆。回忆的内容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所表示。
关于回忆的片断,最近忽然多了起来。先是回就学过的地方参加了二十周年的同学聚会。他顺着学校走了一圈,除了厕所,几乎没有能够回忆起来的建筑。操场改建了,教学楼拆了,县体校被改成楼盘了,北山宾馆改成县招待所,学校越建越小,只有楼下的标语二十年不变:“十载寒窗,何人健步登金榜;一腔热血,我辈英才夺桂冠。”他看着这些,并不觉得亲切,遥远的军号传到耳边,只剩下一丝刺骨的寒意。
他读书的时候,不算用功,可能也算有点天赋。经常看完录相再爬墙进去晚自学。但他心里明白,自己是输不起的,所以该读的书他一定要读。总体来说,那个时代的学风良好,大家都朝着一个虚无缥缈的目标冲刺。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都会编造一些旧时暗恋某某的诽闻
天涯十周年祭
上网查看一下,居然是真的。十年恍惚,流水淙淙,仿佛无数的人和事从身边掠过,只留下鸽翼鼓风的声音。十年间,曾经的瘦子成了胖子,曾经的文青成了文盲,曾经未赋新词强说愁,而今天凉好个秋。古人诚不我欺也。
天涯十年,实际上应分为两个阶段。真正在天涯活动的时间,大概是五年,甚至还可再缩短为三年。大概是我读博士的最后两年,加上工作的第一年,是我在天涯的活跃期。风吹佩兰曾说我算天涯一大热闹,因为哪热闹往哪去,从舞文弄墨、闲闲书话到娱乐八卦,乃到天香赌坊、灌水专区,无处不留,亦无处不长留。天涯是我在网络上认真待过的唯一一个论坛,至少有三四年的时间我是无天涯不欢的。当然,也因此而结识了许多朋友,紫书、鼠七里、吴春园、日捣一乱……我在天涯人物志中写过一些,更多的留在我的脑海里,当然更多更多的,恐怕是彼此两忘烟水里了。我认为这样也是很好的。前月去深圳,想约双刃出一聚,他提及一堆一堆的天涯人物,问我要不要见,我说都不认识,没啥兴趣,所以后来索性连我们俩都
红衣少女远去
一位红衣少女始终静静坐在一旁,直到击鼓传花游戏时才露出差怯的歌喉。她能背很多舒婷的诗歌,但在偶像面前,她似乎抬不起头。但她的歌声充满着激情,充满着生命的欢乐与美好。舒婷感动了,写下一首《赠穿红衣服的少女》,送给了她。
20多年后,舒嫎惊奇地发现,这位当年羞怯的小姑娘已经成为风云人物。出任亏损4个多亿的厦门农村信用社“掌门人”,仅用几年时间,便扭亏为盈,并实现员工人均创利全省第一。2005年、2007年,她被评为“中国农村金融年度人物”,2006年在“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厦门信用联社获得“农村金融改革范例奖”。
她依旧热爱文学和诗歌。在她的书橱里除了业务书籍,几乎都是文学著作和杂志。她用诗人的细腻感触人心,用诗人的创新意识激活企业。她的笑容中仍含有些腼腆的诗意。
2005年一
愧疚与回归
先生的治学特点,我称之为,重实证、重性情,独立思考、不作空论。我身在外地,且已与学术圈无缘,自无法在学术上继承先生遗志。但他对我的教诲将伴我终生,我会努力做一个正直的人,有个性的人。
章先生的性格远追魏晋,近溯民国,而与当朝众多文人不同,这是他所以引发争议的原因之一。此点也是我更加敬重先生的原因。即使他的学生,虽然大家都很尊重他,但真正理解他的并不多。他最后几年,由于化疗,几乎不能见人,其病情发作之痛苦,和内心的寂寞是不言而喻的。每念及此,我的心情无法平复。越发后悔自己毕业后未尝与师谋面。
最后要感激为章先生尽过力的众多师友,虽然我没有代表章先生的资格,但
斯人已去,斯文长存——回忆章培恒先生(修订)
—回忆章培恒先生
我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见到章先生的,现在已不可考。本科的时候我对于他并不算了解,只是偶尔听老师或高年级的师兄师姐们提起。当时我想,一个人能让这么多老师和学生同时对其肃然起敬,其为人学问必有不同流俗处。也许正出于这一点小小的意念,促成我在中文系读完硕士后主动打报告申请转至先生门下。
古籍所常常会被看作是中文系的一个研究室,不仅外系的人这么认为,大多数中文系的本科生也是这么想当然的。直到我读研后才弄清楚,其实从规格上来讲,复旦古籍所是完全独立的,章先生1985年复旦中文系主任卸任后便创办了复旦古籍所,一转眼二十年过去,现在古籍所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镇,近年来和中文系的古代文学部分优势互补,组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行政、人事上仍相互独立),被评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其影响更是与日俱增。不过对于本科生而言,古籍未免有些令人望而生畏,一个师兄便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你读研千万不要读古籍所,太苦太累,找工作也难。他顿了顿,又说,即使导师是章培恒先生也不要考。当时听着似懂非懂,但后来我
u_111551579:还记得这个名,来看看你(2018-02-02)
风抹残阳:小雅的文字总是让人喜欢,问好(2018-01-10)
时光静忽悠:好亲切的赣州 好亲切的瑞金 好亲切的章贡王(2013-10-08)
厦门小渔岛:荒岛图书馆@厦门小渔岛新馆---老厦门古旧书馆小渔岛新馆地址:大学路3号厦港酒家旁的...(2013-07-11)